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影像(胶片)保存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彭先高近年来,由于卤化银感光材料形成的影像档案,在保存中出现了严重的褪色和变质,因此,影像保存中的稳定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50年代以前的影像档案中多数属于硝酸片。由于硝酸片易燃、化学性能不稳定,逐渐被醋酸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在影像媒体自然衰变的调查中,发现和收到3起20多张气泡网皱底片。有硝酸片,也有醋酸片;有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初期访问前苏联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性底片,也有50年代初上海市领导人陪同前苏联贵宾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姜凤山先生收徒的合影。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底片,保存时间都不长,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访苏时的,库房管理人员是1969年8月发现气泡网皱致毁,前后不到20年。1991年再看到该底片时,几乎没有新的变化。其余的底片也都是50年代拍摄的,只保存了30-40年,气泡网皱十分严重,没有受潮的迹象,无法用来制作照片而损毁。  相似文献   

3.
缩微胶片衰变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70年代开始,许多档案馆、图书馆和大型企业等部门将图书、档案、文献资料缩微化,拍摄了大量的缩微胶片。但是由于胶片先天性不足,或因显影加工不彻底与保存条件恶劣,有些已产生了显著的衰变现象。其中有醋酸片基因三醋酸纤维素酯水解酸化形成“醋综合症”;银影像因乳剂层中的杂质和环境中的过氧化物形成氧化还原斑;聚酯片基的缩微片在温湿度经常波动的环境中保存,乳剂层与片基剥离,在显微阅读器上观察到牛顿环;在银影像的高密度部位产生“银镜”现象与低密度部位的黄变;乳剂层出现油迹状物以及霉菌滋生蔓延形成霉斑等。本文仅就氧化…  相似文献   

4.
彭先高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08-I0010
硝酸片和醋酸片均属不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常温下分解产生氮氧化物和自由酸,得不到挥发便形成强酸,使明胶分解致毁。若底片袋透气环境通风好,即使片基完全分解,明胶影像层也能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5.
宋欣  王亚亚 《档案学研究》2022,36(1):125-129
我国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保存了大量的缩微胶片档案,醋酸综合症是影响缩微胶片档案寿命最为重要的原因。近30年来,缩微胶片档案一直受到醋酸综合症的困扰,如何及时监测醋酸综合症是影像档案保护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中国民族图书馆缩微胶片档案的保存现状进行调研,以AD试纸监测醋酸综合症发生、发展及其对缩微胶片档案的影响。研究发现,AD试纸能够准确监测醋酸综合症的发生,在缩微胶片档案保护中起到预示和监测作用,能够更好地防治醋酸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可提高档案材料利用的便利性,这一点已众所周知,但将其作为一种档案保存手段并未普遍接受。然而,对部分档案内容的恢复和保存而言,数字化的确是最佳选择。醋酸纤维素脂底片即是其中一例。衰退的醋酸纤维素脂底片释放的醋酸会使片基曲翘和收缩,使影像严重损害。用传统的翻拍方式抢救影像技术难度高且费用昂贵。本文评估了南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利用数字化技术从高度受损的醋酸纤维素脂底片抢救影像内容的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本世纪40年代末发明由醋酸纤维素制成安全片基之前,全世界大量地使用由硝酸纤维素制成的易燃片基。由于我国工业技术落后,直到60年代以前还在广泛地使用由易燃片基涂布的感光材料。因此,在我国各类档案部门中都存有数量不等的、显影加工过的易燃片。对它的危险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易燃片在档案保存中的危险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它的易燃爆炸性;其二,是  相似文献   

8.
档案利用理论是档案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随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而建立,随档案学的不断成熟而日趋完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西方档案利用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成熟与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70年代末至今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发展阶段。通过中西方档案理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档案利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硝酸片和醋酸片均属不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常温下分解产生氮氧化物和自由酸,得不到挥发便形成强酸,使明胶分解致毁。若底片袋透气环境通风好,即使片基完全分解,明胶影像层也能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一、抢救字迹扩散、褪色 档案的基本原则 1.字迹扩散、褪色档案亟待抢救。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原始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材料,因此具有极珍贵的保存价值。解放军档案馆目前保存的30多万卷历史及现行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保存好这批档案是为给后人留下历史凭证,为现实服务,为四化服务。由于这批档案大部分产生于恶劣环境,制作文件材料的质量状况不好。历史档案及50年代中的档案损坏最严重、数量最大的是字迹扩散及字迹褪色的档案。根据我们的调查,仅我馆保存的历史档案中,字迹扩散及褪色的档案就有1万余份,占我馆历史档案的3%。这部分档案亟待抢救。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5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历史档案。按不同朝代和历史时期对我国现存历史档案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唐宋元各代档案、明代档案、清代档案以及民国时期档案。其中,以唐代档案形成年代最为久远,留存数量亦最为稀少,目前在档案界仅有辽宁省档案馆收存了6件,又称为“唐六档”。相比较而言,民国时期档案由于其形成年代相对较近,距今最远者约有100年,最近者接近60年,且保存相对完整,因而也最具代表性。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徐汇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由于形成年代、地域、方言和人们使用习惯的不同,造成了在档案查询过程中产生查准率低的情况。这在民生专题档案中尤为突显。为此,区档案  相似文献   

13.
王雏 《兰台世界》2007,(4S):46-46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历史变迁造成史料散失的教训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与收集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由此而形成的以美、英两国为代表的口述档案工作引起了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洁 《云南档案》2010,(4):48-49
<正>缩微复制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广泛应用于档案部门,并以其标准化程度高、利于长期保存、信息安全可靠、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特点成为档案馆保存永久档案信息的首选技术手段,很多档案馆都制作、保存了相当数量的缩微胶片。  相似文献   

15.
杨静  林虎 《山东档案》2012,(2):20-23
一、建国后一90年代末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回顾) (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形成 我们认为: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吴宝康教授《论当前档案工作方针的正确性》和《关于档案工作矛盾问题的探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笔记》两篇学术论文的发表以及新中国第一部《档案管理学》的出版,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的显著标志,它们宣告着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在各级档案馆保存的声像档案中,绝大部分是照片档案。由于照片档案形成过程中存任人为或非人为的隐患,影响了照片和底片的长期有效保存。同时,由于照片在征集过程中很难保证底片与照片同时征集,现行照片档案保管采用同一底片共同保存方式也存在困难。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在现行的照片档案保管方式中寻找更为便捷、有效、可靠的方法,以使照片档案保存期限更长、保存方法更简单、利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兰台世界》2005,(8):116-117
广播电视媒体是以声音、影像为信息内容向大众传播的新闻单位,掌握了大量记录历史、反映历史的音像资料,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大量音像资料难以形成声像档案。即使保存的声像档案,也因缺乏规范化管理,失去了开发利用的价值。加强广播电视声像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已成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凌周 《湖南档案》2009,(10):47-47
8月6日.邵阳县档案局征收到一台50年代制做的民间传统手摇木质风车。至此,该局巳征收413件面临消失的极具保存与研究价值的实物档案。2007年以来,邵阳县档案局通过媒体和下乡开展调研活动的机会.宣传征收民间传统农具,以保存传统农具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9.
认为档案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真实历史记录。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相当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结果没有相应的字记录形成,或即使形成但并不完整,致使人们在考证某些事实或研究某一事件带来困难时,采访知情或当时活动的参加,利用口述资料形成口述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档案学者曾三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对档案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指出:"任何档案都是适应机关工作和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形成的,不是人们凭主观愿望可以随意编写的,更不是由于档案人员的什么要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