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柳永作为一位沟通民间词和文人词的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艺术个性的形成,是与他对敦煌词的借鉴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意象、题材和叙事手法三方面阐释柳永对敦煌词的受容,以揭示柳词和敦煌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菜根谭[原文]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译文]天地好像静寂不动,其实气候变化从不停歇;昼夜不停交错,但日月光辉万古不变。因此君子效法天地,闲得无事时也要保持紧迫感,不能松懈;面临危机时要镇定自若,不可浮躁。  相似文献   

3.
略论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在东晋初创时,“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他是“民族之功臣”①。继王导之后,“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②谢安是在孝武帝时位至宰相的。他执政时发扬土族政治统治的优势,妥善处理了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东晋“君臣辑睦,内外同心”③,为东晋开创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376年,前秦苻坚统一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最为出名,二人同样接受了杜诗的内容、艺术等方面的影响。但由于二人之出身、经历、个性、艺术追求等不同,他们处在差不多相同的社会大环境下,在接受杜诗时却呈现不同的倾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对唐末五代及宋以后诗歌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李商隐诗接受杜诗的讽刺的同时又受李贺曲折虚幻等风格影响;杜牧接受杜诗浓郁沉郁的同时又受韩文之雄壮之影响,各成一派,影响后代。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理论的奠基者,这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共识。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康有为哲学思想的研究只是徘徊在唯心还是唯物的判断阶段,迄今尚未追根溯源、窥其堂奥,寻找其哲学思想的西学源头,理清其哲学思想的中国流向。戊戌后康有为在国外流亡16年,在周游31个国家的过程中,进一步接触西方  相似文献   

6.
7.
由陶渊明《桃花源记》而始的“桃源”意象,诞生后不久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并且随着其含义日益发展成熟,逐渐凝练为表示“超世”与“隐遁”的两种主要文学意象。深受汉文学熏陶的古代韩国对此进行了接受和再创作,吸收了表示“超世”和“隐遁”意象的同时,也形成了三种结合本土的新文学意象。在解读陈澕、李仁老、金克己、申叔舟、李垲、刘希庆、李奎报、申钦、丁若镛、朴堧、李穑等十一位文人含有桃源意象典型作品的基础上,对古代朝鲜半岛对于桃源意象的受容情况进行大致概括分析,了解其对于桃源意象的理解与接受不同于中国的差异所在,由此揭开后世流变三种新意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淝水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少有的几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作为淝水之战胜利方的最高指挥者谢安,也以其表现出的运筹帷幄的潇洒风度为后人所称道。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氏是南迁大族之一,从小受家庭的影响,谢安在德...  相似文献   

9.
李白通过仿写赋作,学习前人赋篇表达技巧,并在组诗创作中加以发展:采用了脱胎于赋体总分总结构的总题分咏的结构方式;主要部分用铺陈之赋法行文,甚至内部形成递进关系;全篇以骚赋“奇思”驾驭源于汉大赋的多种表现手法;并选用与内容配合的骚化语言。种种发展是李白在其主体精神引领下主动选择吸收多种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儒家乱邦不居、无道则隐的思想,佛道全身避祸、自然闲适、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继承发展了晋宋士人陶渊明的人格风度,羡慕和仿效他的行为方式,吸收了晋宋时代士人人格精神的有益因素,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受容与变容——论博尔赫斯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小说家余华在从传统现实主义转向先锋小说的艺术实验之途中,广泛借鉴了西方文学大师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对余华的先锋小说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对其先锋时期的作品转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虚拟叙事和时间本体两个方面.通过对博尔赫斯的学习,余华利用虚化的语言突破日常经验的限制,打破牢固的日常世界,直指精神世界的本质真实,使小说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建立起二元的甚至是多元的小说空间.而博尔赫斯的时间本体观念解放了余华的小说叙事,使他在时间的多元并置中同时设置时间的超前或者回溯,在作品中彻底消解了现实性,将本来依附于现实的故事变成了能游离于甚至断裂于所指的无根之物,造成了多重文本的并存和相互消解,从而彻底取消了故事所负载的涵义,营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乌托邦世界.但是,余华对博尔赫斯的学习并非简单的移植和模仿,他在借鉴之时融入中国元素,最终将外来的叙述观念和写作技巧化为己用.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12,(9):13
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时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了前秦八十万大军。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呜咽,东晋京城一片惊慌。前秦的首领符坚统一了北方的广袤天地,力量空前强大,此时的前秦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于是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通俗文学自197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日益纷繁的格局,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日前大陆的通俗文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而也诱发出一些问题: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了冲击;通俗文学本身曾出现了两极化(性、暴力)倾向;一些青少年从通俗读物中接受了不良的思想等等。显然其中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众对作品的潜在需要有关,也就是本文所要谈的“接受趣。”  相似文献   

15.
阴阳思想是从汉民族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思想体系,六世纪,日本将阴阳道及其相关的历学、天文学、易学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技术传入。在日本落地生根的阴阳道融入了儒学与道学,并与原生的神道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自然科学与咒术体系,虽经历了平安时代的鼎盛期后在战国时代逐渐衰败,但仍以民间信仰或习俗的形式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     
~~辛弃疾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曾历任湖北、江西、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他对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作为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大力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政治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其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工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辑有《稼轩长短句》。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是多面深刻的,从个性思想到精神品格,从作品风格到兴趣爱好,从生活情趣到心理倾向,辛弃疾无不打上了陶渊明的烙印。但辛弃疾在接受陶渊明的同时又用自己的个性心灵丰富和发展了陶渊明。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影响辛弃疚,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个人遭遇是极其相似的。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陶渊明接受史的高峰期,作为爱国词人的辛弃疾尤其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其作品中出现了各种与陶渊明有关的意象。究其原因,与二人不尽相似的经历、宋代对陶渊明的推崇之风以及整个社会文化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对苏轼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上,也直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通过对苏轼诗语出白居易诗歌的分析,从苏轼对白居易诗歌的受容与警惕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苏轼诗风与白居易的联系以及苏轼晚期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