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白发,是年老的表现;白发,是忧愁的结果。妙诗佳句中的那些"白发",让人感慨万千。李白的"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么深重的愁思!奇想出奇句,以白发的夸张写愁,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而愁生白发。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  相似文献   

2.
岩梦 《语文新圃》2009,(2):34-35
1."愁"有长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 问愁几许,刚来一寸,眼底眉头. (明·王世贞<眼儿媚·春愁>) 2."愁"有形体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万点飞花愁似雨.  相似文献   

3.
奇人奇诗     
×××同学问:《秋浦歌》是一首写“愁”的诗。这首诗在写“愁”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借揽镜自照,描写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蕴积极深的怨愤。诗的一开头,“白发三千丈“,突兀劈空而来,如奇峰壁起,慑人魂魄,令人生奇发懵,白发岂能“三千丈”之长呢?寻思之间,下句“缘愁似个长”,方疑义冰释。愁是根源。愁生白发,愁长所以白发长。愁有长度,可以丈量,把抽象心理实体化,既形象又生动。愁生白发,人所共晓。昔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黑发尽成白丝,可见其愁之急之重。此处诗人却以白发之长——三千丈来譬喻怨愁之深之重!涛人以如此夸张浪漫手法写愁,可谓奇人奇诗,不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巨星.他的《秋浦歌》(其十五)将一种普遍的人主感受提炼并压缩在了极短的篇幅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诗人晨起对镜梳头、陡然间发现增添了许多白发,触目惊心,禁不住大声呼喊“白发三千丈”.一夜之间,白发怎么会生出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便豁然明白了,原来”三千丈”白发是因愁而生长的.李白写此诗时已年过半百,政治的黑暗,仕途的艰辛,理想的难以实现,无不耗损着诗人的精神与肉体.饱经生活磨难的诗人面对着镜中的白发,  相似文献   

5.
小议心境     
沧海茫茫,尘世纷杂。生活中,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浪漫与自由,有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与安闲,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与旷达。然  相似文献   

6.
佛头粪     
<正>因要上一堂"唐诗想象之美"的课,所以关起房门来,细心准备。不知不觉,吟诵起太白的诗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由奇怪,李白因何独独钟爱"三千"?可能是我的声音感召了屋外的孩子,还在上小学的可乐突然也在屋外大声地吟  相似文献   

7.
同样的话,诗人偏要变个法子说。就说“愁”吧,人恐怕都是有些感受的,多数人的表达是:“愁”、“真愁”、“愁苦”、“忧愁”、“愁闷”,如此而已。看看大诗人李白的“愁”——“白发三千丈,  相似文献   

8.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最厚的冰最深的情最高的楼最快的船最长的脸最消瘦的人最害羞的人最多…  相似文献   

9.
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鲁迅说,至少要将它打一个二万扣,以为也许有七八尺,但决不相信它会盘在顶上像一个大草园。鲁迅不是反对文学上的浪漫、夸张手法,而是批评那些玩弄大言壮语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诗仙李白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的感叹后,引起了历代诗评家们的赞扬与认同,然而诗里的疑问也同时产生,即"白发"为何有"三千丈"之长,即使是"艺术真实",也有有违常理之处,为此历代的人们围绕这句诗做出了不同的阐释,其中有认同、有质疑。文章对这些阐释做出梳理与分析,进而发现诗歌阐释史上的诗学观念的转变与演进及耐人寻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一次次在讲台激情诵起这些千古绝响,与学生口若悬河大话"李式愁怨"之时,爽意过处,总似隔着一层痒,似未理透.  相似文献   

12.
李白诗中的夸张常见的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数量的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用“三千丈”形容白发之长,从而写出自己的忧愁之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用“三千尺”形容瀑布之高,很有气势;再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说“三百杯”酒一次喝光。显示其豪放的性格。二是形状的夸张。如“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长相思》),眼睛竟成了汩汩而出的泉眼;“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  相似文献   

13.
<正>夸张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艺术表现手法。"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夸张。夸张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时间夸张三种。运用夸张,可  相似文献   

14.
文学语言中有一种现象,即用近乎相反的语言可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言若反而情相类。如同是言愁,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杜甫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都是借头发来说,却一“长”一“短”。  相似文献   

15.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有许多写“愁”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等都是古人写愁的名句。而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只有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形象、可感,才能感染人。古人借助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一腔愁绪描写得千姿百态,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6.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有许多写“愁”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等都是古人写愁的名句。而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只有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形象、可感,才能感染人。古人借助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一腔愁绪描写得千姿百态,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7.
奶奶烫发     
操劳了一辈子的奶奶被爸爸从乡下接到县城和我们一起住,安享晚年。奶奶样子慈祥,也不显老,可是满头白发。她总是摆弄她那些稀疏的白头发,真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啊!  相似文献   

18.
只要提到夸张.我们就会联想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美画面.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慨叹,这些都用夸大现实的手法.展现非凡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夸张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鲁迅说,至少要将它打一个二万扣,以为也许有七八尺,但决不相信它会盘在顶上像一个大草囤。鲁迅不是反对文学上的浪漫、夸张手法,而是批评那些玩弄大言壮语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20.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最艰难的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