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许多相同之处 ,从小说的题目、体裁到狂人形象的艺术构思 ,都可以看出鲁迅对前人艺术珍品的学习和借鉴。从鲁迅和果戈理的经历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果戈理所处的时代 ,正是俄国封建制度垂死挣扎的时代。鲁迅生活的时代 ,与十九世纪封建俄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实际“内骨子是依旧的”。除了时代的原因外 ,两作家思想上的合拍还与他们相似的身世、经历有关。果戈理和鲁迅都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 ,果戈理梦想在司法界大干一番 ,但列…  相似文献   

2.
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讽刺大师。他是对鲁迅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中高度评价了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直至在晚年还翻译了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和中篇小说《鼻子》,在自己的杂文中多次谈到果戈理及其作品,并对果戈理的讽刺艺术作了高度评价。果戈理创作和鲁迅前期小说的创作思想是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表达出来的,本文将他们的共同点——讽刺艺术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前人研究鲁迅与果戈理多从二人的政治思想、艺术追求方面进行比较,实际上鲁迅与果戈理精神的真正契合是:他们都比较关注人,对人性有深刻的沿察,对人的生存现状感到不满和悲衰。  相似文献   

4.
曾先林 《教书育人》2009,(12):47-47
幽默的语言不仅能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睿智、深刻。许多文学大师同时也是幽默大师,他们笔下的许多幽默作品让人历久弥新,永驻心头。如伏尔泰的《老实人》、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离婚》等。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中,如能引入幽默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一种机智的、风趣的色彩,无疑会极大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钦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小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揭露了沙俄等级制度的不公,表明了作家鲜明的人道主义。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表达了作家的立人思想。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小说主题的深度以及小说情感的表达力度上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更深广忧愤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果戈理《狂人日记》在体裁、形式和表现方法上,虽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但鲁迅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借鉴。两个狂人貌似神殊。就思想内容的深度而言,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果戈理所难以企及的。二者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子",但形同质异,在思想和创作上有着某些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三年,鲁迅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写道:“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果戈理的作品,不仅在思想上对鲁迅有所启迪,而且对鲁迅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我从构思、形象、心理描写三个方面,把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和鲁迅的《狂入日记》加以比较,从中可看出鲁迅是如何  相似文献   

8.
果戈理是鲁迅很早接触、并对鲁迅影响最深刻的外国作家.在回忆自己早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时,鲁迅曾经说过,他从外国作家那里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其中果戈理便是他“最爱看的作者”之一.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受果戈理小说的启示而创作出来的.晚年,鲁迅耗费了不少心力,翻译了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篇小说《鼻子》,  相似文献   

9.
一八三五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果戈理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问世(收入《小品集》)。八十三年后,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鲁迅的同名小说《狂入日记》发表。两篇小说都以它尖锐的锋芒引起了当时社会的震动,也以它们的“同名”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兴趣。究竟这两篇小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鲁迅在创作小说时受到果戈理哪些启发和影响?他们的小说在思想艺术上又有哪些异同?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对儿童活泼、萎顿以及扭曲的生命实体的描写,构成了丰富的儿童生命景观。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对儿童生命的沉重关怀,更能体会到他在哲学层面上对民族救赎所进行的深刻反思。鲁迅小说中对儿童生命的悲剧性描写,在当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自由、活泼的儿童生命个体的展示.则对现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起着某种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立人”是鲁迅文艺思想的起点和目的,对于鲁迅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对健全、自然人格的推崇;其次是对被扭曲、被压抑的奴性人格的痛惜;最后是对相互隔绝的孤独生命状态的揭示。这些与人的生存、生命相切近的思想内容,更能贴近学生的生命并引起他们的共情。  相似文献   

12.
我是名连续多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两年前,我受中国教育电视台聘请,为全国高考考生做考前心理疏导。节目中,我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个热线电话,他们共同求助的问题几乎都是焦虑、紧张和对学习没有兴趣。就在那一刻,我又一次意识到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我理解的阳光教育。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体验活动是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对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和生命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生命教育体验活动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意见的探讨,目的在于能使参加体验活动的学生更有效地获得生命教育理念,体验生命历程,感悟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果戈理是鲁迅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鲁迅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就提到果戈理,认为他“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鲁迅在以后的文章中又赞扬果戈理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赞颂他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鲁迅亲自翻译了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又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果戈理的艺术技巧。 果戈理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835年问世以后,经过83年,鲁迅也发表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这两篇小说均以尖锐的锋芒引起当时社会的震动,也以它们的“同名”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兴趣。我们从这两篇小说的比较分析中,不但可以看到文学发展长河中点点水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学习鲁迅借鉴外国文学时的“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狂人日记》受到果戈理、尼采等文学家、思想家的影响,同时,作者的创新更加伟大,他无论在写作艺术还是思想深刻性方面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正是这种继承和创新使它最终成了不朽名篇。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果戈理和鲁迅作品创作风格的共同点是幽默。马克·吐温批判资本主义弊端时“婉而多讽”,果戈理则以幽默方式尽情戏谑俄国官僚集团与农奴主,而鲁迅的幽默不仅洋溢着战斗的激情,而且还注入其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7.
“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所学知识对以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或促进、或干扰。迁移是学生学习中必然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潜移默化”都说明了迁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这种迁移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创造性的模仿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的。模仿对象为我所用,赋予自己的特点和新意,即“师古而不泥古”、“学古而能变化”。创造性模仿有时超过了模仿的对象,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有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子,可以说是模仿,但是果戈理写的是“失意狂”,而鲁迅则写活了一个“迫害狂”,这就具有了…  相似文献   

18.
王统照深受鲁迅的影响,他与鲁迅有许多直接的亲切交往,但更主要的是“神交”。他对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天然的敏感期待;对鲁迅的人格有天然的敬仰热爱;对鲁迅的爱情婚姻观有天然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文学创作道路;他们都是忧国忧民的现代知识分子;又都具有余英时所说的传统的“宗教承当精神”。  相似文献   

19.
狄尔泰认为生命是一个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存在,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位一体中的体验之流,过去的历史生命是通过现在的体验而走向将来,他更看重"过去"对生命的意义。与狄尔泰不同的是,海德格尔对时间性问题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来探讨的,他认为此在是通过将来的筹划所规定的,更看重的是"将来"对此在的意义,因此时间性问题在海德格尔这里发生了转向。尽管如此,他们都走向了艺术这条诗性的归途,都把艺术看成是生命和此在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的骨肉,失去骨肉的悲痛孩子们是永远没有办法体验到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母亲孕育一个小生命的艰辛,也不知道那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母亲的欣喜与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