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假新闻每年依然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本文以《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0年十大假新闻为例,分析了假新闻的特点、成因,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假新闻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昕 《今传媒》2013,(1):61-6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本文除了简单论述假新闻产生的背景、成因和危害,还简述编辑人员甄别和防范假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隐性假新闻的成因及规避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性假新闻是指应当明确消息来源但却故意含糊或捏造新闻来源,造成部分要素失实的新闻报道。与假新闻相比,隐性假新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从善性,不易被受众识别,更易博得业内人士的默许。因而,隐性假新闻已成一股暗流在我国新闻界悄然涌动。本文通过对隐性假新闻的成因分析,找出隐性假新闻的生态源头,针对性地提出若干规避对策,以期增强业内人士对隐性假新闻的重视,并在今后的新闻活动中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真实性遇到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新闻信息在不同媒体和个人间互相的再次传播未被加以规范管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通过新闻信息的再次和多次传播表现出来的横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供媒体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微博大行其道,影响日盛。同时,微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影响恶劣。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零碎化、把关人缺失、传播方式裂变以及网络狂欢心理的推动。要改变微博假新闻泛滥的现状,就需要做到强化监管、认证、自律,加强把关、管理和他律,以实现对微博假新闻的防范和治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陈思 《东南传播》2013,(8):86-87
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增加,微博新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网络新闻的新兴体裁,微博新闻的传播更为迅速、广泛,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微博假新闻大大损害了这一新兴媒体的公信力。本文从微博新闻传播的特点入手,分析微博假新闻的成因和危害,对规避微博假新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凌 《新闻世界》2012,(11):49-50
新闻造假由来已久,假新闻不仅侵害当事人的权益,还愚弄受众,同时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防治新闻造假必须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严厉打击。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职能部门要强化管理,记者要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此外还需要普通民众增强维权意识,行使宪法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新闻造假这颗毒瘤,建立真正的健康文明的媒体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的特性,也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近年来一些假新闻却不断见诸报端,几成泛滥之势,这不能不说是新闻工作者的裴,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和探讨假新闻的成因及其防治办法,对杜绝假新新闻的出现,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网络与假新闻就像一对兄弟,没有网络之前,假新闻虽然存在,但是没有发挥他全部的影响。当有了网络之后,假新闻找到了他最亲密的战友,网络用它快速传播的特质为假新闻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网络正在用它特殊的力量制造着,传播着各式各样的真假新闻。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网络真正进入了Web2.0时代,网络话语权不再单纯地掌握在各大门户手中,SNS和博客的兴起使得广大网  相似文献   

13.
网络假新闻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能让人们轻而易举地获破新闻,于是一些假新闻便搭载着网络,利用它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网络匿名性和易于向公众传播等特性,在公众间迅速散播,让人们对网络新闻产生了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前传统媒体的发展运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具体到新闻编辑的微观层面上也是如此。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使得新闻编辑工作在信息占有和稿件选择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借助网络传播的假新闻也成为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定时炸弹”。流传网上的假新闻如何形成,有哪些特点,如何对其进行甄别和防范?这些都是现代新闻编辑工作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再谈假新闻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新闻的成因这个问题,由于关系到假新闻的源头,进而关系到假新闻的最终遏制途径,向来是假新闻研究的重头戏,以致被人认为是不再有新意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准入的低门槛性和匿名性导致网络上虚假新闻和谣言不断,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损害了当事人的权利。但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一些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数据可追寻的特点,为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假新闻,是指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所谓新闻。假新闻由来已久,自新闻产生起即时现时隐、时强时弱。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假新闻像假冒伪劣商品一样,是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令媒体和受众深恶痛绝的一种现象.不仅在我国存在,就是在新闻管理和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完备的西方国家也时常发生.假新闻的恶劣影响主要在于其传播的广泛性和易使人被蒙骗的迷惑性.但现在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假新闻的转载率非常高,传播的时效非常快,有的在短短的几日内就被全国数家媒体转载,甚至有些还传播到国外,真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假新闻的恶劣影响往往都是在媒体相互转载中被逐渐放大的.假新闻对媒体的负而影响非常巨大,它会使受众对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产生高度怀疑,从而使媒体在受众中失去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杨清波  屈凌云 《军事记者》2003,(1):35-35,38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经济、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上海某新闻杂志特评选出了中国2001年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等。因新闻失实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娱乐新闻官司或扬言要打的官司也早已不成“新闻”。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遵守的共同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可近年来,媒体假新闻层出不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假新闻缘于激烈的报业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迅速成为一种便捷的新闻传播工具的同时,网络假新闻的存在给互联网新闻传播蒙上了一层阴影。互联网传播的爆炸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真新闻得到快速传播,也可以使假新闻肆意流传.造成对社会的危害。自互联网投入商业运行之后.一些利欲熏心之徒在互联网上发布假新闻,企图以此谋取私利。一些网络媒体不负责任地发布新闻,给网络假新闻的流传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