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比较中外大学章程制定主体及其三种不同呈现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章程制定主体的法理分析,提出我国大学章程制定主体应回归大学本身,并强调探索符合国情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以国家级教育事业规划的形式将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高等学校运行的依据,高等学校章程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对高等学校举办者以及大学内部机构的约束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章程的制订主体问题上,实践中的做法与法律规定不尽一致,因此需要从理论与现实的层面廓清现实中高等学校章程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章程制定权实质是大学自治权的核心,在法治原则下,其来源于法律的授予。法律授予制定权的对象为制定主体,制定主体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行使审议和表决通过权的决策主体,行使其他权利的则为影响主体。域内外各地区有关大学章程制定主体的实践表明,制定主体一般为大学各方利益主体的联合大会。区分大学成立前后的情况,大学成立前的章程制定主体应当是由举办者或其代理人/代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代表组成的机构;大学成立后行使章程制定权的内部权力机构应当由举办者或其代理人/代表、教职工代表(其中校长是当然成员)和学生代表构成,可以统称为"制定代表联合大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立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资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我国公立大学来说,大学章程是办学自主权得到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笔者以确立我国公立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资格为切入口,对公立大学章程进行法律透视。从国外公立大学章程的历史性研究和国内的现状分析后得出,作为公立大学治理的“宪章”,大学章程要求其制定主体为举办者或由举办者依法委托.但必须具备现代大学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理念、明确立校宗旨与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与趋势。要真正确立举办者作为我国公立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资格,当务之急就必须在我国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中对此加以明确和完善,并由我国各级政府授权各公立大学组建管理委员会或章程起草委员会来具体实施制定权。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章程制定主体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是指行使大学章程表决通过权的机构。根据相关法律规章,可以推定大学举办者是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当前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和大学都在履行制定大学章程的职能,大学往往由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及其常委会或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董事会表决通过大学章程.这些机构作为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有一定的理由,但均不合适。只有大学作为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才可能充分体现大学办学主体的地位。但大学作为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面临着具体执行机构的问题.有关于此还需多方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些学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习惯性地推断,政府是法律意义上大学章程的"应然制定主体"。现实中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是大学,然而这种由大学来制定的章程基本是"一纸空文",难以发挥大学章程应有的作用。根据"依法治教"、"自主管理"的需要,政府或大学都不能单独作为章程的制定主体。借鉴美国确立大学章程制定主体——董事会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国情,我国大学章程制定主体应当是由多方利益主体共同构成的"中国式"董事会。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章程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建设高等学校章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高等学校章程首先应拟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这是章程得以科学制定和最终实施的前提.章程由谁来制定、文本如何形成、最终由谁来核准等程序受到高等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关系的影响.因此,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程序中应充分考虑高等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外大学章程的法理意义和我国制定高等学校章程的现实意义,认为章程是高校自主办学和外部对高校实施影响双重作用的产物,应以制定章程为契机推动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在内容上,章程反映着高校和社会特别是和政府的关系,彰显着高校的使命要求,重点是内部治理结构。鉴于目前各高校对章程理解的不同,章程的制定可遵循先简后繁、充分协商等原则,初期允许多种选择先做起来,后期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改革成果予以规范。我国现在正进行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可以启于并终于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行依法治校方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推动下,我国高校纷纷制定大学章程。目前,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是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学校党委,缺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使其难以成为大学行使办学自主权、约束政府和社会干预高校行为的法律保障。据此,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应当包括政府成员代表、社会公众、学校代表。  相似文献   

10.
在依法治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依法治校的国家战略与时代命题。依法治校诉诸体现法治精神的高校章程,而高校章程的法治精神则诉诸高校章程的合法制定。高校章程的契约法律性质和"宪章"法律地位,要求高校章程制定的程序合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章程的制定主体须包括高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章程审议主体须提升至高校所在地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唯有如此,高校章程才能对高校内外部相关主体产生法律约束力,从而真正落实依法治校战略。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章程法律化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大陆高校有大学章程的为数不多,即使某些高校有章程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大学章程没有被法律化,其效力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社会机构甚至高校师生的认可,大学章程无法作为高校治理学校的法律依据.为此,必须把大学章程予以法律化,以法律渊源的形式来体现其内容.在各种法律渊源中,地方性法规由于其独特作用,作为大学章程的体现形式更适当.在大学章程法律化的过程中,采取起草与审议通过相分离原则,即起草工作完全交给各高校,让高校在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积极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成熟的文本;然后交由高校所在地的省级或副省级地方权力机关审议通过,转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规章存在国家过度干预大学自治和高校不当干预大学师生权利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大学规章的价值定位出现偏差,未将保障大学自治作为核心并正确把握所致.对此,大学规章应将权利保护作为价值核心,并立足高校行业建立同行审查制度,作为达致上述目标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法的功能是法对人们的行为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经济法的社会功能在整体上表现为一种协调功能。这种协调功能决定了经济法的地位,即(1)相对于其他实体法律部门而言,经济法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边缘性学科。(2)相对于整个法律体系而言,经济法可以协调传统实体法律部门调整社会关系各领域所产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校地合作共建视野中政府与高校的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地合作共建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机制的约束,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动力不足,校地合作共建较难有效地开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对政府和高校在合作共建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地方政府应当是校地互动合作共建的主导者,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决策参与者,高校发展的有力支持者;高校应当是地方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囊团,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者,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地方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5.
大学章程的实质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是人们对于社会规范能否具有权威和正当性的一种内心确信.大学章程的实质合法性是其符合师生和社会的对高等教育利益需要、高等教育价值观被承认与遵守的正当属性.大学章程必须以举办者和师生权利为本,反映大学及其成员的学术自由追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章程的国际比较:来自中美两国六校的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中关两国六所知名大学的章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中美两国大学章程的篇幅与文本结构、制定与修订的程序、大学章程中对大学使命与任务、校长的职责、教授治校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大学章程与世界一流大学章程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并就如何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高校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止轻重的作用,要构建现代化的高校治理体系,提高高校的治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就需要有一个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力量。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章程作为高校中的"宪法",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前提条件。构建高校的大学章程,能够界定好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真正实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前研究高校规章制度的行政法进路,无法为高校规章制度乱象治理提供有效药方。软法理论为高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构建提供了新思路、新工具。将高校规章制度定性为软法,有益于培育高校的理性自治品格,控制大学自治权力蜕变为社会专制。应基于软法的机理,重塑高校规章制度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标准与现代大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以后,反映在道德与价值观以及泛行政化倾向上的、有悖于大学精神的文化问题日益突显出来。为了提升高等教育品质,重建大学精神,我们需要努力克服所存在的大学缺失,研究大学标准问题,跳出专业标准的范畴,而不要遗忘了人文标准。我们需要解决思想道德建设、软环境建设以及学生的地位和大学中的服务等几个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的基本功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