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情缘和深厚友谊.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当时,学校订了一份<江西教育>,每当乡邮员把<江西教育>送到学校时,我都会"先下手为强",来个先睹为快.时间一长,我便尝试着给刊物投稿.没想到位我的第一篇教学小论文<<卖炭翁>一文对比手法的妙用>很快就在<江西教育>1989年第6期"教学一得"栏目中发表了.  相似文献   

2.
我跟<江西教育>结缘始于学生时代,从此便相知相伴至今.其间,我跟<江西教育>之间的关系虽然经历过几次角色的转换,但彼此之间的情缘却始终未变. 学生时代,我就是<江西教育>的读者. 我读中学时,对文科没有多大兴趣,分在理科班的我最怕写作文.  相似文献   

3.
<江西教育>60华诞到来之际,作为她的读者、作者和好朋友,我衷心希望她再创辉煌,为江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西教育>在我几十年的教育人生中,对我的起步、成长、成名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之间的情缘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58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西师院附中任教,很快就成为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并在省、市物理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记得我的第一篇教学总结文章就是在<江西教育>发表的.  相似文献   

4.
一路有你     
每次捧着新到的<江西教育>,我总会迫不及待地逐篇欣赏.我是在<江西教育>的陪伴下成长的,<江西教育>成了我工作学习的良师益友. 初识<江西教育>,是在1986年刚参加工作不久.那时,我在县城一所刚开办的初级中学任教.学校条件简陋,教育教学杂志少得可怜.初登讲台,初任班主任,我颇感新鲜,激情满怀,但因缺乏经验,工作中时常受挫.  相似文献   

5.
屈指算来,我与<江西教育>结缘已有30年之久.上世纪80年代初,<江西教育>发表了一篇由我执笔、集体署名的有关学校电化教学的经验文章,这也是我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的处女作.此后,我便对<江西教育>多了一份亲切感,30年来,她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课堂教学中创新的火花,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的设计,学校管理的方略,教研工作的策划,很多思路和方法都得益于阅读<江西教育>后的启发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文缘忆情     
由于特殊的原由,我在30年前就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在江西省教育厅工作近40年,先后从事过教育行政、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工作,在省教科所领导岗位上工作了20年.回首自己的成长道路和专业生涯,不能不对<江西教育>怀有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最忠实的朋友莫过于一本好书.在我看来,<江西教育>(B版)就是我的挚友.从教20年,也是我与<江西教育>相伴的20年.手捧2009年<江西教育>(B版),悦读之、感动之,觉得离教师更近了、离教学更近了.  相似文献   

8.
回眸历史轨迹,更知现在将来.1950年,新中国刚建立不久,清匪反特,土地改革,民主建政,恢复生产,接收、整顿、重建小学、中学、大学各级各类教育,百废待兴,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指导、配合、推动各项工作,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在1949年6月决定创办<江西日报>之后,接着在1950年4月即决定创办<教育工作>(<江西教育>的前身),1959年1月,<教育工作>更名为<江西教育>.<江西日报><江西教育>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江西最早的媒体.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底,我有幸参加了<江西教育>重点作者会,有机会和神交已久的编辑老师及文友共叙情谊,把酒言欢.回想自己与<江西教育>相知相伴的点点滴滴,便有一种温暖充盈心间.<江西教育>对我而言,可谓亦师亦友亦家园.  相似文献   

10.
20年的杏坛耕耘,<江西教育>坚定了我扎根乡村的信念与决心;20年的相知相伴,<江西教育>让我找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她如良师,传递着教书育人的方法,给我启迪与智慧:她是益友,用温暖的话语,给我安慰与鼓励.翻开一期期<江西教育>,重温与她牵手走过的峥嵘岁月,往事如烟,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难相逢."我人在山西,却有缘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教育>相识相知.我和<江西教育>结缘始于2007年,那年,我的一篇书评<在触摸中享受着美丽的风景>发表在<江西教育>A版第2期上.收到样刊后,我认真阅读上面的每一篇文章,从此以后,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因你而幸福     
第一次接触<江西教育>.是在1992年的秋天.那年,我刚参加工作,庆祝完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后,老校长递给我们这些新教师每人一本<江西教育>.望着老校长郑重且满怀期待的神情,我们几位新老师只是相视而笑.  相似文献   

13.
璀璨,本是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我确信,经历过60个春秋的<江西教育>,说她是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块玉石,一点也不为过. 1950年4月创刊的<教育工作>(<江西教育>的前身)是江西省创办的第一本期刊.后经"文化大革命"冲击又是首家恢复出版的刊物.过了不久,她又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现在,<江西教育>发展成为A、B、C三个版别(旬刊),办刊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捧着2009年第6期<江西教育>(B版),看着那印有自己名字的文章--<难忘讲台情>,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和<江西教育>的邂逅.  相似文献   

15.
1986年,<江西教育>第11期刊登了<好一朵山茶花--记我的同事、山村优秀女教师钱茶花>一文.自此,钱茶花这个名字开始家喻户晓.掐指一算,24年过去了,当年的女教师现在怎么样呢?恰逢<江西教育>创刊60年之际,我们又采访了钱茶花.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在离家乡10公里的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学校很简陋,但还好有一间教师阅览室.在我的记忆中,教师阅览室有限的报刊中,唯一的一本综合学科类刊物就是<江西教育>.我是教师阅览室的常客,每期<江西教育>我都会认真阅读,遇到好的文章,还会做一些摘录.<江西教育>让我在闭塞的乡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江西教育>的启迪下,我心底萌发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念头.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教育>60华诞之际,我不禁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与<江西教育>相识、相知的一些往事,心中充满了温馨和感激之情.我衷心地感谢<江西教育>,是她的关怀、提携与帮助,才使我逐步成长起来,能够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点成绩,能够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是她帮助我改变了生存环境,拓宽了我的生活道路.她是我事业上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8.
一生的最爱     
我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于1966年当上了一名普通教师.从此,我便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讲台不久,我便接到了一次公开教学的任务,讲课的内容是茅盾的名篇<白杨礼赞>.当时我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寄语     
一甲子岁月沧桑,六十年栉风沐雨.在创刊60周年之际,<江西教育>追踪典型,回眸精品,与读者共同回顾<江西教育>走过的如歌岁月.回望过去的60年,<江西教育>承载着"宣传江西教育事业,服务江西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真实记录江西教育改革与发展60年的风起云涌,见证江西教育事业快速和谐发展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20.
<江西教育>创办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伴随社会主义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这是<江西教育>办刊史上的一件盛事. <江西教育>的60年,是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60年,是紧跟时代、跨越发展的60年,是迎接挑战、增强活力的60年,是扎根读者、影响日增的60年,是春华秋实、成绩斐然的60年,也是<江西教育>自身成熟、发展的6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