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Shakespeare is really a great master who can use unique images to express his idea or thought.And he is hardly surpassed.In the three-quatrain and one-couplet sonnet,William Shakespeare develops a kind of depressed imagery to create a situation of forthcoming death.Some very vivid and amazing images are used in each of the first three quatrains.In this sonnet,we can see that the speaker’s death is coming soon and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下回归经典文本,莎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双重性,既是矛盾的,又统一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剧作中表现出既进步又背离的趋势。从喜剧、悲剧两个层面结合诸多作品详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观的二重性,即作为时代公民的局限性与作为大艺术家的超越性,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诗的功用论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流行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目的是充分发挥作品的社会作用。莎士比亚第66首十四行诗深受文艺复兴时期功用诗学的影响,在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上都具有广泛功用论的特色,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追求美好未来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5,(5):52-55
长期以来,文学家和翻译家对诗歌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存在着激烈的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四位译家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8首的不同翻译,探究了诗歌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并论述了两者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意英十四行诗发展变化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十四行诗从诞生于意大利到 16世纪传入英国直至 2 0世纪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并对意大利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体 )和英国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式 )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十四行诗在英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继莎士比亚式之后出现了密尔顿式 ,传到 19世纪浪漫主义大诗人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创新 ,产生了变体十四行诗。 2 0世纪一些现代诗人继续沿用变体十四行诗进行创作并在形式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The sonnet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are the greatest treasure of English literature.His sonnets are called typical"Shakespeare's Sonnets",characterized by unique structure and beautiful words.This paper will take sonnet 54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poetic beauty.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无题”诗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分别在中国与英国抒情诗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从诗歌的意象着手,来探讨二者诗歌中意象共同的主要表现形式——潜沉的意象和扩张的意象在诗歌中相同和不同的表达,并简单梳理造成这些差异背后作者所处的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十四行诗是西方文学中常见的诗歌形式之一,最早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后传入欧美各国,尤其在英国流传甚广,并形成许多变体,无论在诗歌形式上还是在题材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为英国诗歌的革新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十四行诗在国内的翻译实践证明:虽然在诗歌翻译中存在着不可译因素,但尽量减少不可译因素在译文中的比例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0.
This essay through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nnet focus on the delight and pleasure of poetry. In great poetry the form is a living organism which grows from the civilization surrounding the poet as well as from his individual talent, and poetry puts more emphasis on the musical properties of language. So a study of poetic form and rhythms is significant. Sonnet is one of the most ubiquitous of Enghsh fixed forms, although it is not the native form of English poetry. Sonnet has a neat form and a rigid rhyme scheme which undergoes changes in it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1.
朱顺闯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1):73-75,100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对英雄献祭行为有明显指涉,其作品具有丰富的宗教意义.本文从英雄们的祭司身份问题出发,破解他们洁净与迷狂行为的原因以及他们献祭行为的表征和促使其献祭的驱力问题,探寻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献祭行为和宗教仪式的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学背景的分析,推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是赞扬人类的智慧、人性的美好以及文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paper examines variations in the ext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SEN) in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contexts, drawing on data from 46 English primary schools. It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of variations in SEN for individual pupils and for school organisation and processes. It reviews funding allocations for SEN and what they mean for the provision of support in different settings.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作为后期人文主义代表性作家,深受文艺复兴前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创作延续了早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世俗人本观念;不同的是,他的创作一直主张自然欲望接受理性的引导,沐浴着上帝之爱。莎士比亚毕生都在用一个杰出的人文主义者的理性精神和基督教的人本意识守护着人性之根,这就使他的思想和剧作闪烁着别样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伴随着进化论的导入与传播,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传入近代中国,颜永京、严复、任鸿隽等人始而翻译斯宾塞的著作,继而在导入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努力将之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遂演变为近代中国科教兴国的时代强音,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多体现了卡塔西斯的平衡和谐理论,在他的悲剧中体现了恐惧与怜悯的平衡;在喜剧中体现了笑与严肃的平衡;在历史剧中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在传奇剧中体现了幻想与现实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罗鹏 《海外英语》2014,(9):212-213,231
The Tempest,most likely the last play written entirely by Shakespeare,parallels The Genesis of the Bible in its plot and structure.It seems that the Moses in The Genesis goes out of the bible and becomes Prospero to save people’s soul and help them out of the trouble.This article endeavors to analyze the archetypes of the drama in terms of its individual stories and overall pattern.  相似文献   

18.
对兰波十四行诗《元音》的主观意识、与法国诗歌的关系及相关批评进行探讨。《元音》是关于象征主义的哲学诗,它聚合多个类别的意象和幻想,并达到主观的沟通。认为在宗教道德的关照下,《元音》一诗强烈地表现了兰波被喧嚣的战争和激动的青春所扰乱的主观意识。指出在波德莱尔之后,兰波重新阐释了美学上的联觉。  相似文献   

19.
20.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反映了他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爱情伦理观念.莎士比亚认为爱是青春水到渠成的产物,它不会随着时间、境况的变化而变化.从爱情伦理上来说,两个相爱的人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由个体,平等的爱和爱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门第、财富、技巧、权势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