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材料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将历史材料引入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已是一种常态。但怎样用好历史材料,仍是一个尚待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由学生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同伴等)共同构成的团队。共同体成员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分享沟通,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了互动的人际关系。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由教师主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期单向的知识输灌,学生的依赖性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很难得到培养与发展。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习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历史教学》编辑部在征稿启事中说,就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考查趋势而言,学生应试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学科能力的提升。我们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卷、广东卷,明显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很多地方卷也向这方面发展。那么,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就是一个亟待研究问题。换句话说,高三历史复习课如何才能“对路”呢?我们提出这样一种思路:“领会课标要求,了解学术动态,搜集核心史料,获取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4.
陆秀玲 《文教资料》2011,(24):182-184
文章结合《罗斯福新政》教学案例片断,提出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动机、依托情境,提高问题;小组合体积,自主探究;建构知识,灵活运用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5.
6.
吴丹军 《成才之路》2012,(25):78-78
正今年5月,我开设了一节对外教学研讨课,内容是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为了让课堂四十五分钟既充实饱满,又轻松生动;既有浓郁的历史感,又饱含时代气息,我在课前着实下了一些工夫。例如,重点考虑历史情境的创设、相关史料的呈现、历史问题的预设等等,希望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新政",感悟"新政"。一节课下来,非常顺利。老师们对我课堂的驾驭、节奏的把  相似文献   

7.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8.
“多角度看历史”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为扭转学生的思维定势,思维绝对化、单一化的现象,我市高中历史教师举行了“换个角度看历史”的公开课活动。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观念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以...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情境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它实质是历史的“再现”和“复原”.是基于“情境”和“体验”两个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领悟和反省的一种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苏科版“光的直线传播”为例,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构建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神入"(Empathy)一词由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研究人员要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这一方法运用于历史教学之中,就是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观察当时的世界,像历史人物那样思考,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神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走进"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超重和失重”教学为例,采用具体事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创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相似文献   

13.
14.
历史是服务于生活与认识的教育,以史明鉴、在真实的历史中渗透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最大价值。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材料,历史研究若是离开了史料,就会成为空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史料实证素养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教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不断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中.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学生对选修课给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否从一门选修课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是学生选修这门课的重要依据。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现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这一模块中的“王安石变法”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16.
“罗斯福新政”在世界现代史上极具重要意义,但是学界对于新政的评价呈现出纷繁芜杂的状态。那么高中历史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分析和处理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的《罗斯福新政》呢?一、建构知识体系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的单元要求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这一课居于承上启下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不仅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座上宾"。笔者近来研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下面简称为美国课标)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美国史"时代8:"大萧条与二战","世界史"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①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在课程标准"大萧条与二战"的前言部分,美国课标研制者阐述了他们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归纳起来有: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从历史核心和本质来理解历史。而历史概念作为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突破历史概念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如果不在意概念教学,只是把历史看作一种传授信息的载体或讲授事实的学科,就会导致失败"[1]。精准地把握历史概念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历史概念的明晰和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9.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不仅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座上宾”。近来研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下面简称为美国课标)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美国史”时代8:“大萧条与二战”、“世界史”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下面跟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比较,以在"伴性遗传"中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