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光曲》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此曲的过程,表达了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美好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如何通过对课文中难点的剖析,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难点一:“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理解“断断续续”这个词是领会这句话的关键,可以设问:①“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本课指什么?(帮助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钢琴声忽有忽无,一会儿响,一会儿停,说明琴弹得很不熟练。)②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断断续续的钢…  相似文献   

2.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是《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难点。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2.你们想知道《月光曲》的内容吗?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教学片段】师: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了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杂志在小语界的期盼声中终于登台亮相,这是一本独具品位的专业杂志,在很多栏目上推陈出新,例如“精品课堂”栏目推出了同一课文的不同教例,旨在向读者展示不同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不同理念与操作范式,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母语教学不断发展变化的轨迹。该杂志第一期刊径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与新生代优秀青年教师蒋军晶执教的《月光曲》一课的两个教学案例,以及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老师中肯而到位的评课。我个人以为这两个案例选得好,不失“经典”的意义。给我们强烈冲击的是这两堂课所折射出的语文课程教材观的转变,教学操作范式的转型,教学效度评价的转向等几个亟待更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6.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并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1.学生听写词语:传说、谱写、盲姑娘、蜡烛、琴键、清幽。2.学生自由说话:从听写的词语中选用一个或几个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机点评。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意图本设计将“认识贝多芬”作为研读目标 ,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 ,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将语文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主要尝试有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 ,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 ,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 ,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进行美读训练。2 .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 ,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 ,通过对比阅读 ,扩充阅读信息 ,进一步认识音乐家的伟大之处。4 .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相关阅读材料 ,通过“我所认识的…  相似文献   

8.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现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师 :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 :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 :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 ,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 ,已夜深人静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 :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 :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 :走近茅屋)师 :他为什么不再散步 ,而走进茅屋呢?生 :因为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 :(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 :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10.
教《月光曲》,大家一定会在描写皮鞋匠和妹妹一起倾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出现遐想的第9自然段的教学中下足功夫。在一次的日常教学中,笔照例在这一段的教学时留出时间,创设情景,希望孩子通过感情朗读——充分想象——畅谈体会,能充分地融入中,理解课,产生共鸣,从而体验作驾驭语言的技巧,并在此过程中试着感受到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可是令笔所料不及的是孩子们对课细节的捕捉和发掘,使得这原本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成了教学时又一靓点。  相似文献   

11.
谢鲁刚 《山东教育》2002,(25):47-47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采用了“整——分——整”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课文记叙一件什么事?2.贝多芬是为了谁而创作《月光曲》的?3.贝多芬由于什么原因要为盲姑娘创作《月光曲》?对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基本认识,便从整体上对《月光曲》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我转入分解性导读。分解性导读,一般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剖析,透过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它们丰富的内涵。但词句的剖析不是孤立的,应和文章的整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 :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 ,我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然后巧用CAI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 ,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 ,而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的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 ,让学生感受乐曲变化 ,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  相似文献   

13.
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今天执教《月光曲>一课,如果仍拘泥于“同情劳动人民”这一主题,在某种意义上就显得落后和陈旧,不适合形势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月光曲》(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二)通读全文,学用生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三)解决课后第一道思考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16.
师:《月光曲》是贝多芬在茅屋里弹的第二首曲子。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人和景有什么关系呢?请仔细读读第二节到第七节,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创作需要激情,需要灵感。《月光曲》是贝多芬在特定情境中即兴创作的光辉作品。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体会领悟贝多芬的创作激情缘何而来。把这个难点解决了,埘《月光曲》音乐内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月光曲》的旋律由舒缓到激越与贝多芬的感情越来越激动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学生心中点燃一份如贝多芬一样的激情便奠定了本课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是一篇老课文,这样的课文在教材中数量不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课文怎样教出新意,闪耀出新理念的光芒?我在执教该课时,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观摩一堂《月光曲》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教学片段给了我许多的启迪,感触颇多。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出示语段———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激动地说:“①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议这段话后,随即安排了引读的环节:盲姑娘激动地  相似文献   

20.
黄桂林 《湖北教育》2003,(11):34-36
教学案例 阅读《月光曲》,一教师抓住《月光曲》这首曲子产生的背景、兄妹俩的想像与《月光曲》的关系,引导细读深究。 师:《月光曲》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兄妹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细细地从第2节读到第7节,从中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