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常回家看看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201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与老版本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比,新法内容从原来的50条扩展到85条。尤其需注意的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2.
爸爸,你又去外地打工了,我很想念你。可是,你总不回来,只是偶尔打来几个简短的电话。有时,我想和你多说一会儿话,可是你却说:“儿子,电话费非常贵。”我知道爸爸舍不得花钱,可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  相似文献   

3.
爸爸,你又去外地打工了,我很想念你。可是,你总不回来,只是偶尔打来几个电话,几分钟后你就挂了。有时,我想和你多说一会儿话,可是你却说:“儿子,电话费非常贵。”紧接着就把电话挂了。我知道爸爸合不得花钱,可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能够常回家看看。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与父母唠唠家常嗑嗑话,这是表达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朴素的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5.
《时代呼唤感恩教育》(见本刊第7期)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少年——陶星的故事,他的感天动地的孝行,他的坚韧和自强,他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从陶星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还看到了一种难得的品格——感恩。在日渐浮躁、日渐功利化的今天,感恩成为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人们呼唤感恩,其实正是呼唤人性的复苏和回归。什么是感恩?怎样感恩?在青少年中如何培养感恩意识?家庭、学校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里,我们刊登部分读者的来信来稿,他们对这些问题有很好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王廷连 《老年教育》2008,(12):24-25
日前通过的《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赡养入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这是国内首次将老人的精神慰藉写入地方法规。  相似文献   

7.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学生对前途迷茫,对社会冷漠,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而不能自拔,感恩之心又何从谈起?作为学校,应该反思当前的德育工作。同时.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9.
刘煜 《中学教育》2008,(7):25-26
“孝”是一种已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传统美德。《说文解字》解释“孝”是“善事父母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女敬爱奉养父母的行为。改革开放后,传统道德,包括“孝”的涵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梳理。很多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的教育活动。但是,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素养还是不容乐观,在学校教育中全面系统地提倡“孝道”,仍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周末,我在家把《有一天,妈妈老了》看完了。文中,妈妈的话语、一举一动都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离去,因为这一切都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我的外婆,一个从小就在山里长大,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  相似文献   

11.
6月2日,辽宁省就《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条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精粹古训和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感恩”美德,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家说过“人是环境的儿子”。也就是说环境造就人。对于学生来说,成长的环境无外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那么感恩教育,也要从三个方面联动并进,  相似文献   

13.
罗根培 《师道》2006,(9):19-19
学校本应是学生的乐园,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学校生活应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明亮,心灵越来越自由。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能说会道的嘴从此紧紧地闭上;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为成事之本,孝为入德之门,孝道对于每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优秀栋梁,是中华民族未来的主人,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提出孝道培养的思路,对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课间十分钟,走廊上,同学之间互相撞了一下,双方不是说“对不起”“没关系”,把小事化了,而是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交;某学生因为违返学校纪律受到母亲斥责后,当着老师的面辱骂母亲;某学生对批评他的老师当面顶撞,背后给老师起外号。这种种情景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6.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当今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使老年人的诉求变得有法可依。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条款概念界定的模糊、监管与取证的困难和法院裁决与执行的随意导致司法判决和执行的困惑。国外在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后续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急需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强化政府职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明确立法深意。  相似文献   

17.
孝道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  相似文献   

18.
李凌 《师道》2006,(3):35-36
我在一个学生的周记里看到了『捆绑』这个词他。把学校和家庭对他的种种约束用这个看起来有点可怕的词儿来形容后。来在,班会上我,让同学们写出了对这个词的看法结。果我,得到了这样一些答案---老师给我们这么一个题目的时候还真的吓了我一跳呢。经他解释,我还觉得挺贴切的,现在的家长其实就是希望我们所有的劲儿都使在他们认为值得的事情上。他们让我们周末学琴、学画、学英语,稍有时间就给我们讲一大堆社会现实。我觉得老师说的更多是学校、家庭对学生形式上的“捆绑”,其实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捆绑。我不知道大人们会怎么想,总之我和很多…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古代的“孝”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古代实施“孝”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