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走出去"取得了丰硕成果,海外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应从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实力、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入手,实施品牌策略、人才策略、民族策略、本土策略和生态策略,从而扩大河北文化的海外知名度,提升河北文化产业的海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开始编制的时间为公元1771年,正式启动编修工作的时间为公元1773年,并于1781年编制而成,历时10年.参与该书编辑工作的官员和学者数量众多,书中收集的古籍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庞大.在我国历史上,《四库全书》规模最大,典籍丰富,珍本秘籍不在少数.简要叙述了《四库全书》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构成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主导要素为学术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应以哑铃型模式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优化内容铸精品,增强学术影响力;二是创新服务扩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高校新闻媒体由传统的纸质媒体——校报一枝独秀到眼下的校报、广播台、电视台、新闻网站四驾齐驱,校报主流媒体的地位已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与网络新闻相比,校报往往扮演着“迟到的重复者”的角色。在如是新形势下,校报要生存发展,继续起到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惟有改革创新,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河北吹歌这种极富地方特色的器乐合奏形式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音乐感染力,至今仍在河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流传和传承着。作为在燕赵大地上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如何保护这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和难题。同时笔者通过对河北吹歌的历史发展和流传现状的阐述,反思专业音乐院校在借鉴民间艺术过程中的得失,试图以此唤起专业音乐从业者对中国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先秦到清末,古代河北文学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单纯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而言,唐及唐前河北文学的辉煌成就不用说是黄河文化孕育的结果.宋以后河北文学的发展,除去其各自的时代与社会因素外,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共同面对着的是三大文化转型,这就是,黄河文化的衰落与长江文化的崛起;传统的燕赵文化向近世的京畿文化转型;唐宋文化的转型.在此三大文化转型的作用下,宋及宋以后河北文学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展示出更加丰厚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分析了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不同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并对如何提升领导者影响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水密隔舱”造船技术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在航海史上的价值最早却是外国人发现的。古籍中有关水密隔舱造船技术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录值得发掘,应当从影响世界航海发展进程的高度对水密隔舱造船技术发明进行价值重估。水密隔舱海船开辟了人类远洋航海的新纪元。北宋后期奉使高丽的大型远洋船队开辟“放洋”航线,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建造采用水密隔舱技术的大型海船,保障航海安全。水下考古发掘出土的沉船,为中国传统的水密隔舱船体结构提供了有力的见证。传统的水密隔舱造船技术至今在福建沿海地区还保留着,是一项应当大力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开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平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习惯。以传播科学研究成果,催生科学创新,弘扬优秀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的学术期刊,只有抓住机遇,调整经营思路,搭建多维度的传播平台扩大影响面;有的放矢,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准确的科研信息,正确引导研究热点,推广最新科研成果加深期刊影响力;倡导规范的研究行为,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为科学研究开创公正、高效的交流平台,综合运用现代便捷的传播手段,才能打造一个独具特色、影响力深远的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10.
“影响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作为一名高校领导,其影响力不管是对自己威信的树立还是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威”的形式和“信”的种类来阐述两者的辩证关系,以及探讨高校领导的“威信”对提升高校领导影响力的作用,提出高校领导干部威信养成的六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宁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的7个问题,提出了宁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战略新思路及若干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面临衰退、濒危甚至消失的状态,必须加以保护与传承。对此,提出三点对策,一是立法保护为先导,二是教育传承是主角,三是统筹规划促实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本文论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现实任务及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了边疆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武汉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历史维度很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武汉市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思考,将城市规划,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加强武汉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整体提升武汉市城市建设和都市旅游。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本地区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河西走廊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河西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前提。正确认识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掌握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助于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使遗产旅游引领河西走廊旅游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分析文化负迁移现象入手,阐述了它的定义、类别、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给大学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文化负迁移现象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大障碍之一及其教学对策:并得出结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大革命"的潜在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以浓缩的形式把中国的旧体制推向极端,由此,中国不仅找到了一条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由于改革开放提前了十多年,产生了特有的"历史时间效应",使中国改革获得了难得的国际环境,并在此期间奠定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使得中国在后来的苏东剧变中能够有效地抵御"多米诺骨牌效应".此外,"文革"使中国的改革在共和国的缔造者这一代人手中提前发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改革开放的阻力和压力;"文革"还彻底地破坏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权威,为中国真正走向现代民主与法治奠定了社会基础;"文革"中社会不同阶层的大分化、大融合,为中国的新生代全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客观上起到了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语言的每一个层面都蕴涵着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词的角度(包括词的数量、词的意义及词的运用)深入探讨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很多,世界级、国家级这类等级极高者也不少,它们是丽水的精品文化。与丽水非遗代表作相关的民间传说也十分丰富,它们既诠释了丽水民俗、文化与传统技艺,也诠释了这些精品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既宣传了丽水的人文精神,又传承了中华文明。它们蕴含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无比丰富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