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松烟墨出现很早,但在秦、西汉时期,其形制尚不规范。东汉时期,随着墨模的应用,松烟墨的形制才趋于规范。魏晋南北朝时期,松烟墨的制作更加精巧,产地不断扩展,质量逐渐提高,使用范围渐趋广泛。在松烟墨制作逐渐精良的同时,其生产中心也不断变化。秦汉时期,制墨业中心主要在关中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制墨中心由关中地区向今山西、河北等地转移,南方庐山地区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制墨中心。 相似文献
2.
陈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82-84
制墨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隋唐五代时期制墨业相当发达。唐代制墨业不论产地分布,还是生产质量、工匠数量,北方地区都占绝对优势,当时北方的绛州、易州、潞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制墨中心。唐末五代时,制作重心开始由北方向南方转移,歙州逐渐成为著名的制墨中心。 相似文献
3.
4.
邓小泉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90-93
制举是科举的一种取士科目,由皇帝特别下诏举行考试。它溯源于汉代的贤良方正,盛于唐代。宋代制举命运多舛,屡兴屡废,是制度由盛而衰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制举一直处于衰败、凋零之中。导致制举于宋代开始衰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宋代科举常科和三次兴学的强力冲击;制举报名资格日益提高;制举考试要求严格;统治追求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规律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卢俊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54-57
厢军是在赵宋政权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尽管对宋代的繁荣昌盛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厢兵在宋代军队中地位低下、劳役繁重、生活凄惨,这也成为厢军制度消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赵宏声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1):68-69
宋代宫廷燕乐表演是宫廷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九盏制燕乐表演体制是宋代宫廷宴会的常用体制。《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对九盏制宫廷燕乐表演均有记载,我们对宋代宫廷燕乐九盏制表演体制的级次递进、表演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10.
从定额租制看宋代江南地区的集约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燕军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1(2):52-54
江南地区是宋代生产力最发达、经营最集约的地区,同时也是定额租制最流行的地区,本文通过对定额租制和分成租制的比较,认为定额租制具有集约的特征,适应宋代江南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锡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2-116
宋代是福建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发展最为迅猛,人才不断涌现.但同时,从宋代福建进士、宋史闽籍人物的记载等方面考察,福建宋代存在着严重的人才不平衡性:东部多,西部少,北部多,南部少 .这种差异存在是当时社会经济、教育、学风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赵瑞廷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113-117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宋代金银器,由于民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器体变得轻薄,器形及纹饰趋于简略、写实,已经远不及唐代金银器的华丽,但从工艺、器形和纹饰方面,仍能体现出唐对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腊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5):53-56
北宋状元,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两省;南宋则集中于浙江、福建,尤其福建较为特别,超过了毗邻浙江的江苏、安徽和江西,说明福建当时的教育比较突出。已知其生卒年或寿数的70人中,80岁及80岁以上的占7.14%;70岁至79岁的占20%;60岁至69岁的占21.43%;50岁至59岁的占17.11%;40岁至49岁的占20%;30岁至39岁的占11.4%;不足30岁的占2.86%。70人的平均寿命为57.74岁。 相似文献
14.
杨景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1):80-83
离别相思,身世感慨和对故国的怀念,是宋代咏梦词的主要内容,时空的心理化,境界的虚幻化和手法的多样化,是宋代咏梦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赵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1(3):3-7
《宋诗钞》的编选、刊刻及流传是清初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宋诗钞》被广泛赠送京师著名诗人,为宋诗风由京师向全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吴之振、吕留良的宗宋诗论,尤其是对江西诗派的推重,大大促进了宗宋诗风兴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户帖是两宋朝廷编制税租簿与差役簿进而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在北宋时期,户帖所登记的财产种类不断增加,所记载的财产信息逐渐明晰,在税役负担与财产证明方面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两宋时期不同阶段财政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及户帖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户帖在南宋前期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从这个制度的变迁可以看出,户帖是官府与百姓之间互动的一个纽带,促进了百姓税役负担的明确化,也保障了宋代产权的明晰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7.
劳务市场,是以提供劳务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而进行贸易活动的场所,宋代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劳务市场。在城市中形成各种形式的劳务市场,有以牙人为中心的劳务市场;桥、街、市、巷口形成的劳务市场;有人情茶肆中的劳务市场;还出现了专门提供某种服务的劳务机构,各种类型的劳务市场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多样化的需求。镇市和农村的雇佣关系已非常普遍,所提供的劳务种类繁多。分工细密。随着劳务市场规模的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矿冶业在宋代汀州的产业结构中占居重要地位。汀州在五代时期已经开始一定规模的矿业开发,北宋汀州矿业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元丰前是汀州矿业开发的兴盛期,首要原因在于大批北方流民进入汀州,人稠地狭,不得不从土地资源之外寻求新的经济来源,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其提供了绝好的物质基础。因而北宋汀州矿冶业成为支柱产业。但从仁宗朝开始就已经出现兴废不常的现象,南宋时汀州矿冶业处于没落阶段,失去支柱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19.
郭学信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20-24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0.
王长奇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1):61-64
南宋史家王称著《东都事略》是第一部系统总结北宋一代历史的著作,又是一家独断之学;既是本朝人记本朝事的当代史,又是灵活运用纪传体的典范。它在史学上的地位与价值在今天也是应当给予肯定的。他着眼于社会与现实而研究史学之路,是足以引起我们认真对待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