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数字经济兴起的双重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十分关键。一是对囿于家庭因素而在择业中受时空约束极其严重的农村女性而言,互联网不仅提供了更多就业信息,而且增加了非农工作的自主性,因此有效促进了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二是从就业形式来看,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村女性在非农就业时被他人雇佣的概率,但对其创业行为没有影响;三是在促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场景中,互联网同时提高了不同技能群体非农就业的概率,因此并不是一种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有鉴于此,为提高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水平,需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网络使用能力,提供更多的有助于农村女性实现非农就业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2.
改革以来,乡村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也是制度的变迁过程,在乡村转型、制度变迁中我国农村女性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女性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角色和民主参与中的次要角色。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战略的提出,我国乡村治理和农村女性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农业女性化的情况下,发挥女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强化制度对农村女性民主参与的保护,这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农村女性自身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3.
在广大农村,大部分文盲是女性,女性的潜能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女性的才能无法得以正常的表现。女性自身的内部心理障碍是影响农村女性成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女性成才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农村女性消极的自我意识、农村女性弱性心理和农村女性的成就动机偏低。对农村女性进行成才教育,重要的是要培养农村女性新的角色观、坚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唤起农村女性对自我潜能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农村女性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女性人力资源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中,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围绕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5,(4):80-86
以浙江省A镇为例,运用休闲障碍视角,对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女性休闲生活的三类障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二项logistic模型探究不同女性群体休闲障碍存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结构障碍中时间因素是影响农村女性休闲生活的主要障碍;在自身障碍方面,年龄、文化程度对农村女性休闲生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人际障碍对农村女性参与休闲活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女性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女性在参政、就业、创业、资源分配等方面仍然存在与男性不平等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有传统文化的影响、政策实施的缺位等客观原因,也有农村女性自身心理因素、智能因素、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主观原因。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必须从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打击劳动用工中的性别歧视、加强对农村女性的技能培训、健全农村女性信息平台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女性性别自觉性,构建农村女性自由发展的制度、法律和文化环境,构筑两性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以其独特的寒地黑土文化为依托,依靠其诙谐幽默的语言、典型的民俗文化,塑造了一个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女性形象,这对传播地域文化,对大众了解东北农村、了解东北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通过对东北农村题材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可以发现她们在展现东北女性特有的性格特征的同时,在人物塑造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失,找到女性塑造上存在的不足,对于丰富和完善东北农村剧中女性形象和提高东北农村剧的整体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女性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当今,研究农村女性有特别的价值.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实证性地揭示了:教育与农村女性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对象、范围、工具、费用、目的等诸多要素,与需求的满足、主观感受等的内在关联;得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是农村女性社会交往的界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女性和城镇女性在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价上差异不大,而实际上在过去三年进行过健康检查的城市女性比农村女性多20%,这说明农村女性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也说明农村女性的卫生保健机遇远少于城市女性。  相似文献   

10.
农村女性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层次与城镇女性存在着严重差距。以农村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SW O T理论,分析农村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并构建了SW O T矩阵模型,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相关策略分析,最后从师资团队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思想解放以及划区施教四方面提出了发展农村女性职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村女教师群体是扎根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教育韧性。建国以来,一大批教育电影关注乡村女教师的生存生活状态,通过艺术的手法塑造了立体丰富的乡村女教师形象。研究发现,影像记忆中的乡村女教师在师德师风、职业劳动、角色地位等维度有其突出表征和多元体现;教育电影在对乡村女教师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映射社会价值倾向、记录时代演变烙印、揭示社会教育动力的路向旨趣;但教育电影中乡村女教师形象的塑造具有同质性,未能整体呈现出乡村教育文化变迁,在乡村教育振兴大背景下,应该适度增加反映乡村女教师形象的教育电影数量,深度描写乡村女教师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精度凸显乡村女教师在性别上的独特价值,审慎评析乡村女教师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TVB电视剧中女性题材占据了荧幕的“半边天”,“女人戏”更成为其力推的引领潮流文化的风向标,受到女性观众的热捧。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TVB“女人戏”的文本、生产和受众,“女人戏”中女性形象的构建,反映社会对女性形象和价值的设定,这些构建在愉悦女性观众的同时,却依旧不能改变其父权的特质。新时代的“女人戏”应正确运用性别视角,促进新女性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火唤起中国女性的大崛起,现代中国抗战女作家阵容空前壮大,女性抗战文学亦呈现崭新风貌:女性性别意识加强,以与男性性别求异的"女性的觉醒",拓展自我认知;从社会政治、时代思潮多视角多层次地观照"女性体验",深化对女性命运的探究;结合女性心理与生理体验,寻找并坚守艺术个性,创作视角性别化,显示鲜明身体写作特征;迎合民众特别是妇女的审美趣味与习惯,艺术形式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rtrayal of women university academics in American films from the 1940s. It applies analytical tools from a critical methodology to access the socio‐cultural ideas and values attributed to the female professoriate during what is a period of great change for women in American society. This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value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fessors are aligned with the themes of chastity, sanctuary, and sacrifice in ways which portray them as other in the profession and society. Not only does this analysis illustrate the consequences and conditions of being a woman professor during the 1940s, but i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values for today’s female professoriate.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edagogical project of the Hizmet Movement,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its gender politics as they were activated and performed at one of the movement’s schools in a peripheral rural city in western Turkey. Through an ethnographic, conversation-based account of female teachers as active and committed adherents of the Movement, this article traces a two-tier approach to the community’s pedagogical project: the first is the examination of micro-institutional mobilization units of the Movement, while the second tier is an analysis of key themes in the discourses surrounding gender, characterizing the role and the extent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movement. Drawing on the central gender discourses of the movement,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emerging pedagogical model developed by the Movement as the constitution of a new hegemonic form, which I call the ‘conservative sisterhood.’  相似文献   

16.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女作家创作有着一些相似的创作动机和意图,形成了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爱情、女性与社会女性与命运等较为固定的创作母题,并附丽了中国化的浓重色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都市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冯小刚的电影,按照都市镜像、都市话梦以及都市救赎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冯小刚电影类型化思维、贺岁主题缺失、欲望故事背后的多元主题、自由人角色背后的启蒙告别,以及拯救都市的乡村化退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面临着多重困境。男性离婚的随意性,对女性当事人情感伤害比较大;农村家庭暴力再次复制了父权统治、男强女弱的基本格局;“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性别分工使得农村妇女在家庭往往扮演照顾者角色与家务劳动承担者角色,妇女负担较重,发展机会被限制。应对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困境,需要家庭私域的革命与公共领域的变革,从而提升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作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拥有者,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能动性、资本性和增值性等显著特征。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元经济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产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资源变化趋势理论以及社会性别理论等视角,系统分析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与新农村建设各发展要素的关系,发现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物质资本积累的基本源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农村公共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农村先进性别文化的主动塑造者、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