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心武的《错过》一文(以下简称《错》文),被选作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刘心武先生在文中说,“人生如奔驰的列车”,“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他还说,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子,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相似文献   

2.
《家有考生》是作者万柔有感于现在的学生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奋发苦读而引发的感慨之作,“作为学生,大大小小的考试,经历无数,可以说是一路摸爬滚打,身经百战”。作者从日常生活着手,通过仔细观察,然后对几个不同年级的考生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门的一年级小妹妹”面对考试时的紧张心情“可以一点儿不夸张地用‘灵魂出窍’来形容”;“楼上的五年级大弟弟”因为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复习得太晚了,考试这天早上爬不起来,以至于早饭也没吃好,便“直往楼下冲”;“楼下的高二大哥哥”因为“错过了太阳(中考)”就得…  相似文献   

3.
再过几个月,《作文大王》的一些读者就将走进中考考场,而作文考试似乎总是有点令人烦恼。没关系,从本期起,《中考集训》请来名师,传授同学们一些对付中考作文的“秘诀”,你一定会从中学到几招,千万不要错过哦!  相似文献   

4.
语文:术业有专攻,答题须对症 聚焦大纲与说明 2010年《考试大纲》及辽宁省《考试说明》与2009年课标版《考试大纲》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最主要的变化是将原《考试大纲》的三个组成部分,即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调整为考试性质与考试内容两个部分。将原《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能力要求”部分并入“考试内容”之中,即2010年《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而“考试范围与要求”即原《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部分。  相似文献   

5.
刘心武先生围绕着“错过”这个话题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概括起来有三点:错过是人生的常态;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要把握人生的关键处。可以说这是有一定人生高度的三个见解。同时这三个见解是递进的三个层次:“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要习惯和品味错过”则上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了;“要把握人生的关键处”是一种升华,在全文中具有结论性意义。(摘自《三槐堂教育博客》)  相似文献   

6.
命题者是捧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说明》来出题目的。因此,《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备考的依据,是任教老师的“必修课”。而《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最终是要具体落实到试题中来体现的。那么,我们则要把试题作为《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诠释和解读,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作“地图”,以试题作为“路标”来指导学生复习备考,奔向高考胜利的目的地。人们都说,高考题是“指挥棒”。是的,哪有司机驾车上路不看地图,不看路标,不看交警的指挥棒而乱闯;哪有高三教师敢不看《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而乱教一…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青年报》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文章,一篇是《“考试作弊一律开除”遭遇合法性拷问》(下称《拷问》),另一篇是《学生不以为耻作弊屡禁难止》(下称:《难止》)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大学生作弊问题。《拷问》一文认为:“大学的慧眼难容考试作弊的学生。学校因考试作弊而开除学生,毁掉的是他们的未来,还有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这是违背了教育的精神和目标的。”而《难止》一文则指出:“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奖学金。对作弊…  相似文献   

8.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各位关心《中国考试》的朋友们: 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感谢您在过去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衷心地向您问候新年好!《中国考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全国性考试刊物,是有关考试的人员交流考试话题的一个园地。在新的一年里,《中国考试》将重点与大家探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能力考查”,“关于自学考试的发展”,等等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将介绍  相似文献   

9.
2008年广西各市都将进入思想品德课程学业考试,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考试,如何进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思品老师急待解决的课题。现就此谈谈个人的想法。 1.依“纲”据“本”,夯实基础 “纲”是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本”是指教科书。命题者命制试卷遵循的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试题尤其是答案的设置参照的是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马晓燕 《辅导员》2009,(8):50-55
一、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正确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 在复习期间,认真对照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理论依据:《考试大纲》和《试题评价报告》毋庸置疑,《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近几年的《考试说明》经历了2002年的大变和2003年的微调,所有的变化因素在当年的高考试卷中都较好地体现出来了,《考试大纲》经过前两年的变化、调整后,正进入一个稳定期。分析、研究《考试大纲》固然重要,但是在备考中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的信息点,那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都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评价报告》,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其“总体评价”、“试题特点”、“统计数据分析”,特别是“复习建议”的相关内容将成为高考命题的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有关精神,2004年的15套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百花齐放满眼春”的喜人局面。仔细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4套试卷以及11个单独命题的省市试卷,研读各自的《试卷评价》,2005年高考语文的命题走向已渐露端倪,各处变化创新将浮出水面。一、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念毋庸置疑,《考试大纲》(北京《考试说明》、上海《考试手册》)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的新变化将一一落实在试卷之中,如2004年的“熟语”、“标点符号”、“文言文翻译分值的增加”等。2005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之处是把几项考查内容重新列入…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日前,全国考办发出《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两课”教育考试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该《通知》全文如下: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教社政[2001]5号),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两课”教育考试中将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两课”是对自学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  相似文献   

14.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在1999年、200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考试内容”部分被删除之后,2001年以后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再度将它列为“考试内容”。“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  相似文献   

15.
《考试大纲》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考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么考”和怎么去备考。不去研究《考试大纲》、分析《考试大纲》和深刻理解《考试大纲》怎么能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招生考试通讯》2011,(3):25-27
2011年新课标理科综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2010年相比较,生物学科在考试能力的要求和考试范围与要求这两部分内容上没有变化。这是新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自2009年来连续三年保持的相对稳定,体现出生物学科在高考中一贯坚持的“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考查特点。考查的主干内容为“细胞的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页开卷”,是浙江工业大学最近推出的新型的大学课程考试方法。这一考试改革举措推出后,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为此作了报道并发表评论,国内高校对此也广泛关注。这一考试方法的简单改变,竟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甚至有人说“这是一场考试的革命”,说明了什么呢?也许用一位同学的话来讲最能说明问题:“早该这样了”。看来,考试的革命,已让人等得太久了。  相似文献   

18.
欧阳睿 《高中生》2011,(7):58-59
编者按:每年高考的《考试说明》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同时也是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2011年湖南高考《考试说明》是2010年湖南高考。《考试说明》的进一步完善每相对于2010年的《考试说明》来看,2011年的湖南高考《考试说明》整体保持不变,局部进行了微调。本刊现分别对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考试说明》进行解读,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考试说明》的例题(高考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因此,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用好《考试说明》的例题,有效提高复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考试说明》中所收集的例题我把它称之为“样板题”,它是上一年本省或其他省份高考的原型题,是下一年考题的“样板”。  相似文献   

20.
一、试题介绍 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选拔性考试,高考英语科考试是按照标准化测试要求《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设计的。作为高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题型,2006年《考纲》将“多项选择式完形填空”题直接称为“完形填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