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凤凰卫视的常客,某种程度上讲,他被自己的老朋友"涮"了;作为与范美忠进行辩论的辩手,他却是因为自己的"气涌如山"把自己给"打倒了".但是,一次辩论的失态,是不是就该把他从一位理性的评论员, "贬损"为一个充当道德卫道士的伪君子?或许,他在公众面前一次表现的失败并不能埋没他骨子里潜藏的理性气质.  相似文献   

2.
许椿 《声屏世界》2011,(7):60-63
"土豆哪里去挖?郊区去挖。一挖一麻袋,嗨!一挖一麻袋。"张翔的英语很好,曾经旁听过他几次在电话里和老外说英语,对于俺这种根本不懂"英格历史"的人来说,他能够和老外说上半个多小时,而且说得还很流畅,说明他的"英格历史"肯定不错。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正1990年,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调福州工作。7月里的一天,他在看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了《念奴娇》一词,登在《福州晚报》上。他说他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是什么使他"有感而发"呢?显然是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是老百性"谁不爱好官"(习近平词《念奴娇》,以下简为"念词")的民意民求,也是他本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深切感受,才使他非要  相似文献   

5.
袁宏道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留下了很多的"纪游"作品,同时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理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的这一"纪游"理念在当时的明代留下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位老同学特别喜欢查字典。在校读书时,"字典是不吭声的老师"这句话就常常挂在他的嘴边,一本字典都给他翻烂了。走出校门后,他坚持了这个好习惯,受益匪浅。可是,有一次他却因为查字典被领导斥为"书呆子"。事情是这样的:这位领导在职工会上批评说:"我布置了的工作总不能及时完成,这种政令不通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同事  相似文献   

8.
沈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史学家之一。褒者给他戴上一顶顶桂冠:古代学者称他是"人伦师表"、"一代词宗",赞他"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近代学者称他为"一代史学大家","历史_上少见的文史兼备的才子",赞他"才堪撰述,学综文史","有文才而兼具史识","具备史学家的素质",赞其《宋书》"内容丰富、文辞流畅,纪、传、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碰上一位久未遇面的朋友,与他聊天中,他声称自己"最害怕记者"。我戏谑地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隐私被记者揭露了?"朋友摆摆手,开始"揭露"记者。他是一个局长,因班子工作出色,常有记者光顾。有的对他的描写过了头,比如,单位修住宅楼,有人建议给领导设计大套,他坚持与职工一个标准,将大套计划一笔勾掉。稿子见报后变成了这样的文字:"在职工大会上,他拍着胸脯说,我不要大套,也不上楼,我的房子让给最困难的同志。"他说:"我看了报道,一个星期没敢出门。"因为他不仅上了楼,住的还是好楼层。可这句"豪言壮语"全城皆知。多年过去了,仍有人见面问他是不是  相似文献   

10.
他还是一位画家,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画家群体"的一员,近些年来,他专心为人作嫁衣,很少动过画笔。有人为他婉惜,而他只淡淡一笑。  相似文献   

11.
传媒摄影     
这是一座让我痴迷的塔,矗立在盘锦广播电视台的大院内。每天从他身旁数次走过,都会习惯性地仰望,领略他的伟岸,他的雄姿。谓之"他"而不是"它",是因为在我内心始终认为他像个真正的男人。他钢筋铁骨,我却始终感觉他有思维、思想,常能感知他情绪上的变化。阴晴雨雪,喜怒哀乐。他光明磊落,一堆一块,活得真实透明。他随缘就意,一缕光,一朵云,一抹霞塔在他肩上,便容颜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在他的助理也是本书作者的眼中,他的创业历程笑话多多,没钱发奖金就给员工延长寿命到"九千岁",梦想以后给员工一人发一辆跑车;在聚光灯包围和掌声四起的时候,他又会冷静地提醒同事:"我们为努力鼓掌,为结果付报酬。"他爱哲学、爱武侠小说,更爱太极文化。他是谁呢?作者借幽默平常的琐事,记录下马云"可爱"的一面。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13.
李越 《青年记者》2021,(17):24-26
择一事,终一生。他认为最能体现一个人价值的途径,就是其所从事的工作。选择了党的新闻事业,在这条路上执着坚定地走下去,是他的人生追求,是他激情永在的动力之源。从业21年来,他笔耕不辍,钟情翰墨,从辽宁日报承担"急难险重"报道任务的"一支笔",成长为一个"能打硬仗"部门的负责人。2021年5月,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经济部主任刘立纲。甩开脚板子,下水抓"活鱼"2000年,刘立纲走出大学校门,成为辽宁日报社的一员。  相似文献   

14.
吴倩 《报林求索》2012,(6):114-123
<正>有位好莱坞人士死后来到天堂,他看到有人在高高的吊车上正操作着一台巨大摄影机,他疑惑地问:"詹姆斯·卡梅隆应该没有去世吧?"天堂里的掌门圣彼得回答:"是,卡梅隆还没有去世。那是上帝,他正把自己想象成卡梅。"在中国,他的拥趸们称他为"卡神"。  相似文献   

15.
高士其,一位传奇式的作家!在时间上,他瘫痪了半个世纪又五年.在空间上,他以轮代脚,运动全靠别人推.人类赖以骄傲的丰富语言,在他口里,只有"嗯嗯"、"喔喔"的含糊音节,除了常年生活在一起的秘书高仰之(他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二日因癌症逝世)和妻、子懂得外,他的"高氏语"只有天晓得.他写作,是把一管圆珠笔,插在他不能分开而僵直并拢一起  相似文献   

16.
他的前任老板叫陈一舟,他的现任老板叫张朝阳,他的投资人叫马云,他的对手一个叫李彦宏、另一个叫周鸿祎。"我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知道自己还是处于一种饥渴和无知里。"34岁的王小川,在搜狐已经工作了13年。他曾经的一些同事都惊讶,他在搜狐能待这么长时间。而王小川一直在一种"饥渴"感里走了过来。2003年王小川开始做搜狗搜索引擎,两年前搜狗从母体分拆出来,他成为了这  相似文献   

17.
Peter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护照上"国籍"一栏标得清清楚楚:澳大利亚.但他执拗地认为,"拿了个外国证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纯粹胡说八道".不过,他还是更习惯让人叫他Peter,而不是他的中文名. 离开中国20年,他习惯拿起电话先说"hello"而不是"你好",但一旦聊起天来,一口道地的京片子还是立刻"出卖"了他.如今在悉尼靠开出租车谋生的Peter,笑称自己是现代版"祥子",所关心的话题和他的北京同行们也几乎没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个同学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一直认为我的工作很神秘,直言"心向往之已久".一切改变都源于他在2010年初注册了微博,从此以后,郑州下大雨飘雪花、社区居民举行所谓的"跨年演唱会"、一个交叉路口红绿灯坏了等等,都成了他发布的内容.作为他的粉丝,我也从他的微博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同学聚会,他套用了一段歌词送给我——"那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报道成了乐趣.今天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也没什么了不起."在2011年记者节的时候,我也给他发了条短信:"哥们儿,记者节快乐!"其实,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一起分享记者节快乐的"非专业记者"又岂止他一人?  相似文献   

19.
<正>导语:他是"中国电视美术设计金奖"得主,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术总设计师,他已经连任15届春晚舞美总设计师。他就是陈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大多数人而言,春节往往是最轻松、最愉悦的时候;然而,也有那么  相似文献   

20.
汤计是谁?"万里大造林案"、"‘王木匠’诈骗案"、"草原巨贪徐国元"、"黄金大盗宋文代"等相关报道和"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人民的好警察郝万忠"等重磅新闻作品均出自他手。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呼格案"的最早报道者,6篇内参,9年坚守,最终助力呼格吉勒图平反昭雪。就这样,他也被从幕后推向台前,成为一颗被追逐的星。1月13日,人民日报内参部邀他做客青年读书会,主题为"汤计和他的内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虽然早已知晓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