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翻译的功能观——也释德国功能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功能观作一概述,追寻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对德国功能派理论及其启示作了重点阐发和论述,以此证明 功能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朱紫莹  刘艳芬 《海外英语》2015,(3):157-158,162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在实用文体的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阶段及核心内容,然后对该理论目前在科技英语、广告、合同和小说等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探讨了在翻译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期对翻译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在实用文体的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阶段及核心内容,然后对该理论目前在科技英语、广告、合同和小说等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探讨了在翻译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期对翻译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自古以来的语言形式对等的局限性,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通过综述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及主要理论可以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行为的本质,使我们的翻译实践有更好的衡量标准,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翻译活动,为外宣资料的英译策略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在外宣资料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遵循功能主义的标准,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通过大量实例验证了编译这种常见的翻译形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机械类英语资料的词汇、语法及语篇特征及其翻译标准,提出此类资料的汉译常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如增词及省词法、转译法、分译法等,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的翻译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理论对翻译教材的编写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翻译理论不足以指导应用翻译教材的编写.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应用翻译教材的编撰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它注重翻译的语境因素,将翻译行为理论引入教材编撰.同时,强调翻译是个动态过程,注重翻译发起者、译者和接受者等的需求.其次,增加实用翻译技巧,如改写、重组、转译等;再次,采...  相似文献   

9.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ie)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以此理论为出发点,我们透析张爱玲英译本《金锁记》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从中寻找张爱玲采用相关翻译策略想要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崔冬梅 《考试周刊》2013,(63):23-23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影视翻译人员因受译文受众和译文发起者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影视翻译成为在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伪翻译。  相似文献   

1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论。钱钟书在译论方面提出"化境论"。本文通过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钱钟书译论的梳理和比较,认为二者承认译文可以同源文的功能是不同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能对二者的关联建构提出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2.
黄莉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51-53,31
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功能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扬弃与发展,它突破了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的"等值论"的束缚,在译界掀起了一场革命,在指导翻译实践特别是应用型文体翻译实践有着传统理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功能翻译理论过分强调原文发起者、译文读者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极易导致过于激进的翻译方法。尽管如此,它在翻译发展史上的光辉灿烂的一笔是永不磨灭的。  相似文献   

14.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功能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扬弃与发展.它突破了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的"等值论"的束缚,在译界掀起了一场革命,在指导翻译实践特别是应用型文体翻译实践有着传统理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功能翻译理论过分强调原文发起者、译文读者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极易导致过于激进的翻译方法.尽管如此,它在翻译发展史上的光辉灿烂的一笔是永不磨灭的.  相似文献   

15.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翻译的目的,同时要考虑翻译在目的语中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读者的需要和接受性。如果翻译目的需要,译者甚至可以不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译出"童趣",而"目的论"恰恰能够解释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因此本文就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李永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杨柳风》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渐渐加大了与各个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酒店行业在这样的国际大形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不得不说酒店在汉英翻译的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功能派理论作为指导,对酒店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特征及其相关理论,并对其代表人物费米尔和诺德的观点作了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此学派的观点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简述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用于文学翻译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论述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则.并阐述了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用于翻译批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翻译理论。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为了实现更好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广告翻译可以采用“捕获文化差异一跨越文化障碍一实现文化转换”的‘‘三步法”模式,采用“直译”、“文化妥协”、“文化补偿”、“文化替换”等文化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负向教育功能观是指认为教育对社会的运行与个人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的种种观点和理论的统称,负向教育功能观可区分为温和的负向教育功能观和激进的负向教育功能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学习需求的迅速增长与不同社会满足能力的差距、日益加重的教育财政困境、教育与就业的不协调、教育中严重的不平等现象等问题为负向教育功能观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存在基础。负向教育功能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负向教育功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