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6年1月28日,正逢"一·二八"四周年纪念日,在当时的政府没有正式提出抗战口号的情况下,爱国的人们自发组织了"上海各界救国会"。到6月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大会通过了宣言和《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选举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邹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2.
说"清客"     
<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贾政带了一干人到大观园,要为园内诸景初拟匾额、对联.今人作评述时有云:"贾政带了当时作家协会的著名作家去品题."--潘知常先生在上海电视台2010年9月1日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作如是比拟.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清朝康壅年间,民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秘密组织"江相派",并于民国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个派别利用中国传统的各种神秘文化如卜筮、星相、巫觋、堪舆等进行迷信骗财活动,并且曾一度与"洪门会"相互勾结,共同诈财.这些游走于江湖市井的"江相"们无疑给当时的民众造成了一定的人身及财产损失,同时散布了迷信,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风艺术理论形成于30年代中期,其理论体系的基点是"主观战斗精神".胡风在反对当时文坛上"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两种非现实主义倾向的基础上指出,作家在面对客观现实时,要锤炼人格,高扬精神,并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改造、批判,来感受生活和艺术融然无间真实.这一理论,使40年现实主义理论切入到了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哈马斯领导人亚辛的遇害,随着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的一度崛起,"精神领袖"这个称谓和现象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早在25年前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时,人们曾经用"精神领袖"来称呼当时的主要领导人霍梅尼.此后在中东这个动荡不安的地区,人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精神领袖",从以色列大拉比奥维迪亚·约瑟夫,到耶路撒冷大主教迈克尔·萨巴赫,再到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西斯塔尼、哈基姆、萨德尔,逊尼派领导人达利,等等,甚至有人把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也视为"精神领袖".中东--这个"热点"频出的地区,为何还出现了那么多"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诗人及论家论及鲍照诗歌时多强调其诗"俊逸"的一面,但通过分析当时及稍后之人对鲍诗的评价,可以发现有不少人论到了他诗歌中"俗"的一面。本文试图探究其"俗"的风格形成之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破解"用工荒"的职业教育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工潮"到"用工荒" 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道难题.曾几何时,在我国出现的"民工潮"、"民工流"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与担忧,甚至被斥为"盲流".然而,时过境迁,今天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恰恰是"用工荒"."用工荒"是与就业难相对应的矛盾体."用工荒"通常出现在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的瓶颈阶段.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就曾经出现过.当时日本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以至于要从国外引进数十万劳工以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清初到乾嘉时期,学术风气由理学独尊转变为普遍宗汉,"汉学"观念随之产生.惠栋第一个打出"汉学"旗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汉学师承记>进一步明确了"汉学"观念的内涵,并加以理论概括.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都有不少人对"汉学"之名提出了质疑.而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看,"汉学"之说实际上暴露了古人方法论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9.
"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有个著名的企业家叫查尔斯·施瓦布,他下属的一个工厂总是完不成定额,他试着换了一位自己非常赏识的人任厂长,仍不见明显效果。于是他亲自来到了工厂车间。 当时,正是工人交接班的时候,他就问一个要下班的日班工人:"你们今天炼了几炉钢?"那位工人答到:"6炉。"施瓦布想了想,在小黑板上写了一个"6"字,就走了。  相似文献   

10.
东汉"三独坐"是指当时的御史中臣、司隶校尉、尚书令,三者在东汉官僚制中地位崇高,这是与他们的职权相适应的。御史中臣、司隶校尉、尚书令三者各自相对独立地行使职责,且相互监察,相互制约,反映西汉末年到东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