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具有社会号召力、信息传播力、舆论扩散力。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微博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同时,微博也被广大民众簇拥着坐上了法官的位置,被赋予了审判力。  相似文献   

2.
魏景霞 《新闻界》2012,(7):53-56
微博传播在微观上主要体现在技术-社会互动下的低门槛,信息传播方式的拓补化结构,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无中心化,以及传播偏好上的泛娱乐化.在宏观上,因为传播信息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微博舆论和传统媒体的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微博舆论的形成也更加复杂化,相应的对于微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也呈现网络化和泛控制化.只有更加深入理解和把握不同层次上的特点,国家和公民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微博实现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3.
姚帅 《今传媒》2016,(1):95-96
在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微博传播中,其传播形态也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微博使用用户及其绑定的一体化信息——节点成为微博传播的基本动力,而其中的关键节点更是对舆情扩散和舆论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2010~2015年12件热点高校突发性事件为研究对象,探寻出其中的关键节点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及影响力特征,并针对提升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引导能力给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何淼  王秋菊 《青年记者》2017,(30):50-51
微博内容的多点发布、节点嵌套式传播和循环跟帖是微博舆论产生巨大影响的基础,微博舆情的产生离不开网状链式及循环嵌套的节点式传播机制.微博舆情的扩散过程是舆情信息快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如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提出的流行理论所述:“流行的传播无疑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大数据视域下的微博舆情研判是微博舆情疏导策略制定的基础,本文从微博舆情的信息源、传播过程、受众三方面分析微博舆情研判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微博舆情的传播主要靠用户来推动。在《解释》出台的背景下,从用户感知、偏好和涉入三方面着手,结合信任因素,构建了影响微博舆情传播意愿的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构建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负向作用于舆情传播意愿,用户涉入及事件关注偏好对舆情传播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而信任信源偏好、感知信息质量则通过影响信任的形成进而对舆情传播意愿产生积极作用,此外,信任负向影响其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6.
娱乐是网络信息的重要内容,也是公众信息消费的主要对象。新媒体的娱乐化导向一直被认为是消解媒介公共性的要素之一,在公众注意力有限的信息时代,娱乐化事件可能争夺人们对公共事件的注意力、侵蚀公共领域有限的话语空间。然而,目前还鲜有经验研究对娱乐和公共信息的传播规律进行量化比较,以验证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这种竞争机制。通过将相对娱乐偏好与选择性分享概念相结合,以新浪微博平台为数据来源,研究发现微博中娱乐信息不仅传播规模更大、广度更宽、速度更快,同时也更具备广播与病毒性传播特质。由此表明在社交媒体这一公共场域中,娱乐信息的扩散效果更强。研究进一步对两类信息中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进行了比较,发现娱乐信息的原创帖更多由普通用户提供,而公共信息中的原创帖则更多来自精英用户。而无论在娱乐还是公共信息传播过程中,早期参与者与信息扩散者中普通用户都占据绝大多数比例。这表明,虽然精英用户发起了更多公共议题的讨论,但两类事件的舆论潮流都更多地来自于普通用户的参与。研究还对社交机器人账号进行了识别,发现社交机器人并没有对两类信息的扩散效果差异带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志 《传媒观察》2012,(4):27-28
当前,全球进入风险社会阶段,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问题频出不穷,再加上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使当今世界的危机和危机传播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新型信息传播工具如微博、手机短信等不仅为危机的扩散与传播提供了便利,大大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更增加了危机的不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企业官方微博是企业信息传播的正式途径之一。由于官方微博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同直接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内容呈现特性的细化研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官微信息的规划与发布,提高企业与用户间的粘性。[方法/过程]基于情绪认知理论,以企业微博发布的产品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将情绪作为中介变量引入模型中,探究企业微博内容呈现特性对信息渗透度的作用机理。[结果/结论]企业微博内容呈现特性在认知和情绪两条作用路径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中交互性在两条路径下均对信息渗透的深度和广度有显著影响,但趣味性在认知路径下对信息渗透的深度作用不显著,而显著性却仅在认知路径下对信息渗透度的深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涵 《新闻爱好者》2012,(16):21-22
在微博时代,微博传播信息的时效性,能够进行网络议程设置,并逐渐形成"沉默螺旋"的作用使其成为危机传播的鼓风机。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编码和解码的不一致又导致了危机的非良性扩散,这已经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10.
赵晓航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0):104-111
[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对突发事件舆情研究,探索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舆情研判方法,并进一步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实操方法的建议。[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危机传播的基本要点,对信息发布效果和舆情实时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在应用处理层面,以新浪微博中“天津爆炸”事件相关信息为例,爬取新浪微博全量数据,基于危机传播领域知识和信息发布文本构建领域词表,并结合危机传播阶段特征,对全量数据进行主题提取和情感分析。[结果/结论] “后微博”时代,微博用户量下降,但其仍旧是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舆情扩散的主要阵地。探求突发事件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平台,收集、研判、应对网络舆情,为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可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平台,具有信息传播便捷、全面、立体等特征,在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微博具有不同的传播功能。在潜伏期,微博主要发挥危机教育与危机预警、防范风险的功能;在爆发期,微博通过及时传播信息满足公众了解事态的信息渴求;在延续期,微博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动态追踪,全面报道;在解决期,微博提供情感交流渠道和灾后重建的舆论监督平台。  相似文献   

12.
2016年,网络危机事件频发,这种新型的社会危机给组织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与“魏则西事件”都是十分典型的网络危机事件.经过对这两个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行为对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借助新浪微博、百度指数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事件的热度、传播方式及舆情演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是如何影响噪音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微博的传播特点为基础,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以惠普"质量门"事件为个案,对"惠普"遭遇微博舆论危机事件的起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应对的信息策略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建立网络舆情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评估机制,建立企业新闻发言人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官方微博,建立员工危机信息策略培训制度对于企业应对微博舆论危机很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晔 《新闻世界》2013,(9):128-129
微博舆情是民众在微博空间里的舆论反映。近年来,民众借助微博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维护公民权力的事件屡见不鲜。微博舆情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圈子化、传播内容的理性与非理性、传播过程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传播路径的点对面与裂变性等特征。微博舆情的发酵,聚焦了网络民意,成为舆论演进的助推器,构筑起全新的社会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5.
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是政府应对新媒体舆论场转移的积极措施,其发展受平台发展起伏和其他政务新媒体如政务微信兴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政务微博应建设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在政务信息和公共危机事件中体现权威以辟谣,成为信源供传播。同时应基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等政务媒体各自不同的定位及优劣势进行多政务媒体之间的联动,凸显各自不同的优势以形成政务信息传播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薛可  张漪 《当代传播》2015,(1):73-76
互联网时代,处于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受众的行为意愿往往受到网络平台口碑信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关系强度、微博口碑信息传播量及微博口碑信息价等三个变量进行控制实验,研究受众在不同情境下的收视意愿。研究发现:对于综艺节目而言,网络口碑传播量是影响收视意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量的增加,对受众收视意愿不断增强;口碑传播量正、负面评价对收视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微博口碑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强度会对网络口碑传播量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关系强度提高,传播量对收视意愿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2011年被研究机构誉为政务微博发展的元年,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新渠道,越来越为网民所接受,并在危机公关、形象传播和公众诉求受理等方面发挥了网上通道的作用. 网络微博工具的出现及其用户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传播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单向传播,到基于互联网的双向传播,再到媒介融合背景下多维传播,人们信息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传播新技术面前,社会个体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发布权、接受权和公共传播权,从而使整个社会的交往行为和舆论发生机制产生了深刻变革.政府引导社会舆论的格局,先是从政府一方主导的单向宣传,转变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进而发展到官员与民众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从宣传到传播,再从传播到对话交流,反映出社会文明在技术推动下的一种进阶.  相似文献   

18.
郝香 《青年记者》2012,(20):112-113
如果说以往的企业危机公关建立在媒介基础上,企业主要借助新闻媒介和记者采写稿件与外界交流,那么在社会化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企业危机公关则以社会关系为中心,营销与公关的界限逐渐模糊.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典型形态,它的出现不仅使企业危机公关面临着危机源头不确定,危机传播呈非中心、几何式裂变扩散及全方位、多领域的危机影响等诸多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例,分析研究在突发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政务微博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帮助政府实现了权威信息的实时发布,有效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但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和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微博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巧家爆炸案"微博信息传播呈现出突发期、扩散期、消退期、回现期和长尾期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不同特征与效应,对于认识突发事件与微博传播的本质性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挖掘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各阶段的特征,从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的视角,探索突发事件在微博平台中的传播规律及价值功能,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