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场短新闻的题材选择。目前在新闻界的认识极不一致,有的认为它只适合于写事件新闻;有的认为,那种早一天采写与迟一天采写都无关紧要的题材,不属于现场短新闻。那么,事件新闻就都能写成现场短新闻?非事件新闻就笃定不能涉足?我看不能这样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倒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可  相似文献   

2.
现场新闻是在各种新闻体裁中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被新闻界公认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产物。现场新闻,尤其是来自新农村生活中的现场新闻十分鲜活,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活”源泉。随着...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4.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影响到意识形态领域各个方面,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观念也必须要有一个相应的转变,同时在报道模式和报道手法上推陈出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报道面临的竞争和挑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闻角度,笔者认为,就是指记者或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事实的立足点或侧重点以及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切入点,也是观察与介绍新闻事件的角度。新闻角度的选择不仅受题材和体裁的制约,同时也受当时  相似文献   

6.
一、好新闻出自好题材在构成新闻的诸多因素中,题材是重要的。虽然好题材未必都能出好新闻,但好新闻总是出自好题材。历年的好新闻评选,不管是广播电视界的还是新闻界的,都让我们看到,好新闻大多以题材取胜。  相似文献   

7.
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最近揭晓。这两届评选活动在新闻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第一届是评选1989年10月1日到1990年5月1日刊登的新闻作品,只有首都21家主要新闻单位参加,参选作品130多件;第二届是评选1990年7月土1到1991年6月30日刊登的新闻作品,参评单位扩大到全国1500多家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参评作品402件,评选出一等奖15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90个。近两年来,在评奖活动的推动下,现场短新闻在  相似文献   

8.
时尚报道,就是对当下时尚现象(包括时装,模特,女性形象,美容化装等个人形象以及明星等社会形象)的介绍和评析。时尚报道在中国存在先天性的缺陷:首先,中国时尚产业本身未成气候,不像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有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新闻改革创新的力度,挖掘新题材,丰富新语言,探索新手法,创造新风格。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本文就如何在挖掘新闻题材上下功夫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闻:题材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年在高校教新闻写作课,常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某些作品进行讨论。有一次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使我感到有新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认可,他认为新闻的好坏、得失、高低不在写作,首先在题材,进而提出题材决定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10月7日,北京法制晚报A13版国庆记者在一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栏,以整版篇幅刊发了《重阳节他被儿子扔在养老院》,报道了重阳节时记者在一个养老院的见闻,披露了一位老  相似文献   

12.
现场新闻的形式早已有之,大力推崇、蓬勃兴起当数1990年10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首届现场短新闻竞赛以来。提倡多写现场新闻,有利于改进报纸的文风和作者的采访作风。现场新闻有以下4个特色:一是时效性强,二是现场感强,三是写法灵活、精采,四是短小精悍。现场新闻的写作也容易出现一些毛病,如内容不够,描写来凑;新闻价值不高,读后令人感到小题大作,有些新闻题材本不宜用现场新闻的形式表达,却故作姿态,穿鞋戴帽,结果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怎样写好现场新闻?这里谈点粗浅看法。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一是重要新闻,而非“明日黄花”。提笔之前先得斟酌一下这件事有没  相似文献   

13.
记者只有深入现场,细致观察,采访到全面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稿件.也才能达到再现现场、让读者身临其境的目的。 深入现场是写出好的现场新闻的前提 深入现场采访.是对所有记者的基本要求,现场新闻更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以画面的现场感取胜,有人形容"一个画面,胜过千言万语."因此,最大可能地展示新闻现场、"用镜头说话",是电视新闻有别于其他纸媒体的个性所在,也是电视新闻本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收音机,我们可以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闻。作为读者或者刚走上新闻岗位的同志可能会问,这些新闻题材是怎样发掘出来的呢?什么样的事才可以作为新闻来写呢?有时候,我们有些同志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到一个地方或一家企业,有经验的老记者在听了情况介绍后,立即能发掘和确定可写的新闻题材,而自己却还听得糊里糊涂。这其中的差异,除了经验上的差距之外,还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王玉清 《记者摇篮》2009,(10):47-47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才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最关键的就是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明确和把握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解决实践问题,为人民的利益谋福祉,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该怎样介入历史题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新闻学理论通常认为,新闻和历史之间存在着一条相当明显的分界线。无论何种新闻定义,其概念核心总是包容着“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内涵。我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这也是从时间的尺度来理解的“,新近”的时间甚至成了“新闻”自立于“历史”之外最显豁的标志。诚如历史  相似文献   

19.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不仅使我国经济充满了活力,使思想、理论、文化科技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而且使许多各条战线上名不见经传、学历不高的“初出茅庐”者双手发痒,跃跃欲试,并且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在我们新闻界,不少生活在基层的年轻的编辑、记者、通讯员,也不满足于采写好新闻、好通讯、好评论了,对新闻学研究领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同志有一个困难,就是不知怎样写新闻学论文。本刊特在今年第三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陈力丹的《怎样写新闻小论文》一文。这些同志还有一个顾虑,怕别人说自己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为了有助于消除这种顾虑,本刊从这期起,新辟“班门弄斧栏专”,给这些同志提供研究新闻学、施展才华的一块阵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只有不怕在能者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华罗庚教授正是敢于“弄斧到班门”,才使自己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世界著名学者的。希望年轻的一代新闻工作者,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踊跃为这个新专栏赐稿,共同办好这个专栏,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②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的题材选择,是关系报道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位摄影记者在考虑和进行他的报道工作时,首先遇到的就是题材的选择和深化。而题材就是摄影记者审视社会生活和新闻事件时,所着眼于这些事物的社会效应,也就是有无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大小。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所摄照片的新闻价值应该表现为,能否反映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选择使社会产生巨大变革的人和事进行报道,从而鼓舞人们更好地工作;新闻价值还应该表现为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人们感兴趣的事件、社会珍闻、知识性、趣味性新闻;再一点就是既要反映成绩,也要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能引起普遍关注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