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借助修辞理论,将《老子》中涉及的积极修辞辞格分为四类,即材料上的辞格、意境上的辞格、词语上的辞格、章句上的辞格四类,每类再细分,共计16小类。老子正是运用这些富于表现力的辞格,将幽妙玄深的“道”论与“德”论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虚幻的东西真实可感。  相似文献   

2.
辞格,自古以来,就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可以这样说,修辞学的产生就是从研究辞格开始的.辞格的运用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诗歌《诗经》、《楚辞》中就大量地运用了比喻、比拟、对偶、夸张等辞格;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尤其是《孟子》、《庄子》中,辞格的运用就更为广泛.但是对于修辞的研究,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体系,修辞学一直同文章学和文艺批评混在一起,散见于古代的文论、诗话、词话中,因而也就没有留下研究修辞学的专著.尽管如此,中国古代对于修辞学的研究,尤其是对辞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娄春芳 《生活教育》2015,(6):124-12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经典小说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讽刺小说史上的一部巨著。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围城》的语言,尤其是辞格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辞格的研究最为突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围城》中单个辞格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另一部分为从总体上分析《围城》语言。本文选取《围城》中的人物描写作为切入点,对《围城》中辞格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荀子》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对偶的运用更是屡见迭出,且频频与其他辞格综合使用,颇具特色。文章主要从散句中的对偶、判断句中的对偶、对偶与其他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入手,对《荀子》中对偶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语义、修辞、语法等三个方面考察了《老子》语义模糊、辞格丰赡、语法简古等语言特点,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特质展开论述,从而阐明这种人特质正是能指与所指的对立与统一,是化载体与化底蕴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老子》不仅运用了那些适宜于《孙子》的一般概念 ,而且运用了相对于《孙子》来说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术语。从这一证据有可能证明不仅《老子》比《孙子》出现得相对晚一些 ,而且《孙子》对《老子》还有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修辞学中比拟辞格包括拟人和拟物。本文参照前人对隐喻的分类方法,根据词性特点,将《威尼斯商人》的比拟辞格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三类。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威尼斯商人》比拟辞格的认知特点,总结比拟辞格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刘丽丽 《文教资料》2014,(30):139-141
《王西厢》和《董西厢》在引用辞格的运用上既有许多共性,也存在不少差异。相同之处首先体现在多处相同的引用上。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王西厢》引用辞格使用的数量是《董西厢》的两倍且分布更为均匀;《董西厢》中引用的神话较多,而《王西厢》中引用的诗词较多;《王西厢》引用辞格的使用比《董西厢》更为丰富灵活。  相似文献   

9.
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开场语中引用辞格的运用具有一定特点。与书面引用辞格相比,节目中的引用更多使用引语、明引、单引。引语来源多为文学作品,明引出现的前后话语形式较为固定,复引的使用形成了多种辞格的套用。引用辞格的运用增加了节目说理的权威性和文学性,提高了节目信息的传递效果,同时也与节目"庄重"的风格相呼应。  相似文献   

10.
对偶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朵奇葩,唐代边塞诗中大量运用了对偶辞格,以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为研究对象,对唐代边塞诗的对偶辞格进行考察,分析唐代边塞诗中对偶的分类、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老子》语言最突出的特点 :大量排比、对偶句式及韵句的使用。并探讨了其优势与成因。  相似文献   

12.
《老子》书名出现时间、异称、分篇和分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五千言名为《老子》,时间可上溯至战国中早期;《老子》一书,除开其本名和《道德经》外,尚有许多异称;《老子》分为"道上德下"两篇形式在史迁之前就已出现,其外还有过三篇、十九篇形式;《老子》分章始于七十二章本《道德指归》,八十一章本最早出自《河上公注》,后来还出现过多种分章形式。  相似文献   

13.
《老子》从本体论的思考中发展出了一套以"自然"、"无为"为中心的政治理论。在五千言、上下八十一章的论说中,老子有九章直接涉及"身"的问题。这些有关"身"的谈论主要属于《老子》政治论的范畴。但由于第十三章既提到"贵身",又提到"患身",这种纠结的态度历来为解老者所争论。因此,宜重新审定《老子》的身体概念,考察《老子》关于身心关系的主要态度,重新思考《老子》中关于"贵身"与"患身"的争辩。理清其对于身心关系的认识,思考其身体论的最终指向,是理解老子如何看待身体问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的修辞格,有些容易掌握,有些难以掌握.其原因是(1)对各辞格的定义理解不深;(2)对各辞格的之间的本质区别了解不多.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以分组的方式,对英语中一些易混修辞格,进行了翔实的阐析,以求引玉之初衷.  相似文献   

15.
从词汇层面对英语广告进行文体分析,主要包括简单词汇、杜撰词、修辞格等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研究发现,英语广告中所用的词汇通过不同的修辞方式能够产生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中许多成语运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既简练又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成语,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能收到极好的表达效果。文章旨在介绍几种英汉习语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理解、欣赏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辞格的综合运用与分析,是辞格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尝试对辞格综合运用作出科学的分析,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时至今日,对辞格综合运用的分析,还有认识不一,见仁见智的现象。辞格的构成都具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形式,辞格的综合运用与语言的句法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辞格综合运用的结构形式,符合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的原则,符合语言的客观实际,对辞格综合运用的语言事实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英语演说辞常借助“平行结构”、“反复”、“比喻”、“对比”、“层递”、“头韵”等修辞方式创造其语言艺术性、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增加表现力。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在对其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翻译时,应在汉语中寻找与之对等的修辞方式进行直译或改换修辞,利用汉语的四字格、排比、对偶等优势进行改译,做到意义、形式、文体的一致等值。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人物的言语交际中, 多有语用模糊现象, 本文对某些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会话实例进行分析, 指出语用模糊策略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 常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对于刻画人物形象, 突现人物个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张爱玲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方式,《金锁记》在比喻运用方面有鲜明的特色,她多在人所习见的物象中,加入象征、人物内心直觉,从而传达出独具魅力的比喻意象,取得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