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革新运动,这就是明代的张居正改革。明神宗隆庆、万历年间,以张居正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革新派,在农民起义的推动下,推行了法家路线,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张居正及其改革进行剖析,对于正确评价封建社会后期法家的历史作用,正确认识法家的阶级属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张居正的政治改革,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统治阶级挽救其政治危机的一次行动,这次改革虽然进行仅十年左右,但因为它是在明王朝行将崩溃的情况下进行的,作为改革家的张居正针对社会的积弊,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防止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张居正在实  相似文献   

3.
"考成法"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呈请明神宗批准,向全国颁行的旨在整顿吏治及各项弊政的一项制度法令。实施以来,明朝中央政权得到了加强,政府澄清了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国库得以充实,民负减轻,边防力量增强,学风得到整饬,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既有张居正个人意志、智慧、人格等方面原因,也有当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分析张居正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对当今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居正(1525——1582年)是明朝后期留名史册的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勇于改革创新的实干家,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改革,除军事,经济方面的改革以外,他尤其着力于政治、人事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被遴选入阁时,由于嘉靖帝昏庸,国势日下,经济上趋于崩溃边缘,政治上内阁明争暗斗,官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是中国16世纪著名的改革家。他从平民中崛起,官至内阁大学士,在明万历初年当了十年首辅。他为扭转嘉靖以来朝政腐败的局面,协助小皇帝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终于使危机四伏的大明帝国在万历初年又焕发了生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明朝,张居正改革能够推行,探究其背景及条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朝隆庆、万历初年,张居正针对时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后人曾高度评价这次改革:“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又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显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然而,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同反对派进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夺情事件作为张居正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对张居正后期的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礼与政治的角度分析夺情的缘由和朝中官员对夺情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夺情对张居正改革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十六世纪中西面对封建危机的不同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世纪,面对封建制度的危机,中西分别进行的张居正改革和宗教改革是中西社会发展先进与落后发生位移的重要契机。目前还很少有人对这两种改革作过系统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由于中西社会环境的不同,张居正改革是对封建旧传统的维护,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廉政建设,因而缺乏生命力,而半途而废。宗教改革既尊重了群众的传统宗教信仰,又是对天主教传统的否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取得很大成功。伴随张居正改革半途而废而来的是李自成农民大起义、满州人入主中原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明王朝以伦理作为其合法性基础。张居正为了顺利实施其改革计划而采取的与李太后、冯保结盟,用人及“夺情”等手段,客观上触犯和践踏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伦理,侵蚀了明王朝的合法性基础。张居正强国富民、稳定王朝统治的改革目标,虽然能获得合法性认可,但他为达致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改革手段却不具有合法性。目标与手段的合法性悖论正是张居正改革的悲剧性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缓和各种矛盾.但他们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有所不同:王安石变法重在整顿财政却忽视了吏治,变法中障碍重重;张居正改革则先行改革吏治,然后再推行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改革,改革顺利进行.改革者的地位和权限、改革者的用人制度对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当今的改革,要加大用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一生经历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个阶段。此时,明王朝正处由盛转衰、由局部稳定走向全面动乱之际,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张居正立志改革,振兴明王朝,其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它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堪称中国赋税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1525—1582)是明代绝无仅有的政治家。围绕张居正其人及其推行的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已经发表了为数不少的论文和专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主题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充分重视和深入探讨。从严格的观点看来,张居正是一位政治实干家而不是政治理论家,但他的实践不是建立在盲目的内心驱动力之上,而是基于他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而深邃的认识和思考,这就使他的政治思想获得了特殊价值。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较全面、系统地把握张居正政治思想的内涵和意义,这也有利于理解他上演的那部关于衰落和拯救的戏剧。 一、治乱周期 在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张居正提出了循环的自然和社会变迁观念:“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变则反始,此造化自然之理也。”这种说法并无特异之处,是士大夫都能接受的理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久远深厚的根源。但是,张居正以此为基点建立起来的“治乱周期”在16世纪中叶的中国却是十分大胆和独特的。他认为: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字叔大,湖北江陵人,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在明代万历年间,出任内阁首辅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张居正改革是在封建社会趋于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张居正改革,对于整个儒法斗争史的研究,具有突出的意义。明代后期,封建统治正处在危机四伏,风雨飘摇之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以明皇室为首的大官僚大地主,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享乐欲望,疯狂兼饼土地。他们在侵占大量土地的同时,还利用特权,隐瞒田地,把一切赋税重担都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造成  相似文献   

14.
明代隆庆、万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首辅张居正,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效,固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基因,但其主观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拟对张居正的意志、性格与思维方式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是明代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明王朝统治危机四伏的时期。1572年(隆庆六年)六月,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他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举起了尊法反儒的旗帜,在不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斗争的影响下,推行法治路线,进行一系列社会改革,与贵族、豪绅大地主阶级推行的反动的儒家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他  相似文献   

16.
海瑞和张居正的政治品格相同,却不能合作。原因不是二人私怨或张居正妒贤忌能,而在于他们政见、策略之歧异,具体表现在祖制观、才德观和斗争策略等方面。这对他们的成败荣辱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成法,是张居正在改革中主要的政治措施,也是其推动变革的权力来源。张居正以此为依据,在明王朝内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考成法在万历朝未能继续实施,张所推行的改革也因失去这一动力而停止。张居正通过考成法将纠举六科的权力握在以自己为首的内阁手中,触碰到了万历帝的利益,考成法在张死后失去了万历的支持。张居正因考成法将大权揽在手上,使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始终对考成法加以抵制,同时其施行时间太短,未能成为明朝政治规则中的循例。张居正中年赫然病逝,之后的继任者不但无意继续推行考成法,反而成为它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8.
朱明王朝开创的明清第三帝国以落后的财政思想着眼于经济发展,僵化的体制和思想意识形态管理全国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变化考虑不足,导致制度发生负作用。张居正改革以财政赋税为中心,并重政治改革,企图重建新的财政管理体系,提高官僚系统的运作效率,与世界市场白银化接轨。张居正改革身死名败,是传统中国在长达千年中形成的制度和文化思想的碰撞与博弈。  相似文献   

19.
杨浩 《华章》2012,(31)
张居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历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担任万历朝的内阁首辅.担任首辅期间,张居正的行政改革使得大明王朝重换生机,对于明史来说张居正的“江陵柄政”作为了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而标榜史册,可见张居正行政改革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集悲喜剧于一身的商鞅,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的变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赢得了历史的巨大进步。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