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科技的发展全面交融,文化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化产业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文化竞争力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文化体制转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相似文献   

2.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21世纪,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并不像房地产、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实在的产品展示自己的经济效力,而是以文化、娱乐这样软性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和迅猛发展势头已经引起了全球众多国家的共同关注。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司给文化产业做了一个界定:“文化产业是指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3.
桂林文化资源丰富,内涵博大,底蕴深厚,特征鲜明,为加快桂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掘桂林文化的持质和内涵,运用市场手段整合配置现有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以漓江文化品牌为圆心的多层次文化品牌,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桂林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这是国家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厚植数字时代文化自信的高度,对国家文化数字化作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如何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正确引导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数字文化消费,以数字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刊特约请4位文化研究的专家围绕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数字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学界智慧。  相似文献   

5.
临沂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通过研究临沂市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研究内部环境,分析优势与劣势,运用SWOT矩阵,可以看出临沂市文化产业发展最佳战略组合和应该注重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多重机遇和挑战。“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确定和文化大省的建设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弘扬江苏地方文化特色、走高新技术之路、优化投融资政策体系、建立复合型、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当前“文化”一词非常流行,各个地市都在轰烈烈的上演“文化大戏”.“喜羊羊”之父苏永乐有意打造的“国际动漫旅游小镇”,深圳坪山新区和华谊兄弟合作拟建的“华谊兄弟文化城”等,以及大量冲击大家眼球的新名词,如“节能环保文化体验中心”,溯及全国300多个以各类名义运作的文化产业园区.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深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进行区别.更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应如何把发展重点和趋势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比较弱小,面临巨大的挑战,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等措施积极应对,把我国文化产业建设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强势产业,进而把我国由一个东方文化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大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两个概念提出来,这在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上是一次重大突破。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中新课程中《文化生活》的增设等,都凸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正确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途径,对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被誉为“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南阳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名市”,就不仅要重视发展文化事业,而且尤其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我们从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从发达国家凭借文化产业这个“文化力”拉动GDP的发展实践来看,我们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南阳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与全国的水平相当,在3.1%左右。进入“十一五”时期,发展速度加快,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尽管如此,整体考量,差距明显,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很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出和深化,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中创造出多种有效举措,推动了重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重庆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表明,要突破传统公共物品供给“城乡分割”体制障碍,应在统筹城乡的基础上采取一体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路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投入主体和服务机制的创新,实现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在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组织理论和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特征进行分析,是文化资源开发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依据。文化资源的开发关键是要选择一种既符合集群式寡头垄断的产业组织模式,又满足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的开发形式或开发载体。而产业园区的开发形式是一种比企业模式和政府模式更优秀的模式。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园区模式从产业集群、企业集团和政府监管等角度进行详细的设计,形成政府主导下的文化资源园区化开发格局,以保证文化资源开发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效益三方协同发展,从而获得文化资源开发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藁城以宫灯为龙头的工艺品制造业,井陉以拉花为平台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新乐以园区开发为载体、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对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做大做强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艰巨性和长期性,高度重视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文化创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用文化视觉来透视城市建设,可以将城市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近几年,临沂城市建设成就斐然,文化视角下的临沂城市建设应从城市精神文化、城市建设文化、城市产业文化、城市消费文化和城市政治文化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开拓建设大临沂、新临沂思路,实现将临沂城建成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能是单边的行动。经济建设、政府主导、法制健全、社会参与、培育文化产业都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最大可能地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优势将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社区建设起步于2001年,经过几年的发展,为"大临沂、新临沂"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当前,社区建设的核心环节是要完善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良性互动的渠道。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而且还可以使执政党与民众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倍受重视的同时,经营性文化产业也在政府积极推动、需求日趋旺盛、市场活跃繁荣的大好形势下蓬勃发展,旧的关系尚未理顺,新的格局正在建立,在这一关键的时段,认真思考并努力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安徽传统工艺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安徽的传统2~-艺发展现状与其历史地位不相符,而且落后于国内部分省份。其中影响因素众多,只有深入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才能够从思想意识上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思路,进而有效提高安徽的传统工艺水平,促进本省经济发展,为彰显安徽地方文化增添光彩,并确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作为传统文化瑰宝而永久流传。  相似文献   

19.
文化资源开发中政府监管的产业组织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开发模式不同,政府的干预程度、市场的完善程度、企业间的竞争情况、优秀资源和先进方法的需求程度等都有不同,并且导致了各自策略的技术扩散机制也有所不同。考虑到文化资源开发的特殊性以及我国转型经济的现实特征,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有必要引入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的合理介入与有效监管,以形成良好的文化资源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20.
简析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其政策法规体系所暴露出的“缺、弱、变、散、乱、粗”等问题亟待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