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总是叫我“连科哥”》一文,选自小说家阎连科在台湾“世界华文小说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演讲的一部分。虽然是演讲,但我以为演讲也是散文,而且不是一般的散文,是有声音的散文,是看得见作者样子、也看得见读者(听众)样子的散文,  相似文献   

2.
杨绛散文人格美来吸引人,以人格的力量来感染人。她的人格美主要表现有“真诚”二字上,在文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据事纪实”,让读者自己法鉴别,去品味,可信度极高;还表现在她自身是贤妻良母,具有兹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 、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同时也不乏坚强勇毅、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是文品”,杨绛散文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代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在一首词中写过,“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确,这令人生死相许的“情感”,是艺术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无数成功的艺术作品的诞生,无一不是作家情感冲动的结果。因为从创作的角度讲,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人完成创作过程;如从作品本身的角度看,没有真实的情感渗透,没有情感的创作,便没有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被称为是“无病呻吟”之作;再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看,既要唤起情感,又要投人情感。只有与作品心灵相通的情感感应,才能获得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才能真正地享受作品,把握作品的实际内容。因此,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关系甚为密切。而散文作为文艺的“轻骑兵”,它的创作更与情感直接相关。可以说,情感在散文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散文的艺术生命。 文革前的十七年,散文创作多以歌颂为主。主要是歌颂英雄,歌颂劳动人民,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如五十年代初,魏巍一篇歌颂志愿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曾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这是一篇作者对此倾注了极大的感情的散文。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感情的潮水在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作为一位影响广泛的当代散文女作家,其散文被读者亲切地称为是“心灵的鸡汤”。她的散文睿智温情引人向善,激发人的生活热情。然而毕淑敏散文为什么有这样的风格特色,显然这是与她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在这里主要讨论的就是毕淑敏的散文创作风格与其人生经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琳 《现代语文》2006,(4):75-76
关于散文的情感美,当代著名散文家贾平凹曾有过精彩的论述:“中国散文的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这说明真情实感是散文美的根基。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善的美的情感,只有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时,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美学共振和情感交流。张晓风对大地上的山川草木始终怀有虔诚的敬慕情怀,对亲人师友,对人世间一切善良的人们,她都有一颗博爱之心,因此她笔下的自然风物才有情有意,充满灵性,她笔下的人和事才有声有色,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6.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以她那有限的人生,抒写出许许多多富有无限魅力的精美散文。她的散文发表,不仅在台港、海外掀起了阵阵“三毛旋风”,屡屡占据畅销书榜首,而且在现今的大陆,喜爱三毛散文的读者,是越来越多了。有识者共认,三毛的散文雅俗共赏,品味无穷。那么,...  相似文献   

7.
《序曲》是“努力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斗争生活”的征文选集。收有一九七三年五月到一九七五年三月的创作共二十二篇。这些作品以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多种体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歌颂了伟大革命所创造的“新的世界”、“新的人物”,深刻揭示了这场震撼世界的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相似文献   

8.
珍惜愤怒     
【路子对你说】毕淑敏是一个研究人的人。她是医生,研究人的身体;她是作家,研究人的精神;她是心理咨询师,研究人的心理。这样从里到外研究人的人,可能不多吧。“研究”这个词有点生硬,应该说,毕淑敏是一个阅读人的人。毕淑敏似乎是怀着治病救人的责任,用一双温情的眼睛,审视人,理解人,帮助人。读毕淑敏的散文,你会觉得,她果然是“淑”而“敏”的:淑者,美好也。她的散文,鼓荡着优美的情思,折射出一颗锦绣心灵——那是善良的医心和闪着灵光侠气的文心。敏者,敏慧也。她内心敏感,思想敏锐,文思从自己的内心发出,与读者的心灵对接,曲径通幽,直抵读者内心某个角落。我想,即使你不能从她的散文里得到什么帮助,也能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你能感受到那澎湃在她散文中的生命热情吗?那种热情,是人的生气和活力,比什么都宝贵。  相似文献   

9.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情趣”,这是散文的“质”。散文的写作目的是“动人”。衡量一篇散支成败优劣的标准是能否在读者心灵深处引发某种感动或触动,打动人心就是成功,而在这一过程中,情趣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里所说的“情趣”是“真情实趣”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冰心散文语言艺术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冰心是一位才华横溢、具有独特风格的女作家。郁达夫曾赞扬她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她以那轻倩灵活的笔调,清新隽丽的文字,真挚细腻的感情,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她的作品不仅在“五四”时期就已蜚声中国文坛,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而且在全世界也享有极高的声誉,拥有众多的读者。冰心散文好象夜空里的一颗明亮晶莹的星珠,闪耀着熠熠的光彩;又好象一怀清香醇净的美洒,令人心醉神怡;又好象一曲低回婉转的清歌,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快满三十年了,三十年来的散文创作和理论一直处在纠缠不清中。八十年代的主声调是破除肖云儒的“形散神不散”说。肖云儒1961年提出这个学说的时候,还是中国人民大学三年级的在校学生,但这个学说对中国散文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理论奠基的作用。到了八十年代,中国文化界是“破”疯了的时代,是西方文化横扫大陆的时代,是喇叭裤和哈蟆镜饥不择食的时代,已入中年的肖云儒遭遇炮轰就在所难免了。因为“破”的一方认为他这个理论是60年代歌颂性散文写作的一个标志性词语,杨朔、刘白羽的创作就是这个理论的最好注释,这是散文写作旧秩序的反映,也是束缚新时期散文写作的框框。  相似文献   

12.
杨绛的散文,个性鲜明,外柔内刚,充满智慧.她的散文呈现出超乎寻常的丰富、奇异的想象,言语运用的能力也在她新奇思维的统帅下,独放异彩.她的散文所呈现给读者的,除了她的真心之外,更有她的机敏与睿智.她在散文中所铸造的"意外",是读者丰厚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3.
思想风格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冷静的叙述态度,使她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但是,对于众多喜爱池莉作品的读者来说,要想更为真切地了解她的生活、情感世界以及创作中的甘苦,更应该读她的散文———“对于我,散文总是比小说难写。散文的真实性对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总是想要在现实生活中躲藏,可散文总是要暴露我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风景谈》是一篇散文。散文要通过写景或记事表现出一定的主题。本文即通过六幅“风景画”,赞美了“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进而歌颂延安军民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是“伟大之中最伟大者”这一主题。理解这一主题的难点在于把握六幅画面,如何处理六幅画面是授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画面结构及其特点,从而完成对全文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1918年8月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直到90年代初依然健笔凌云,创作不已。七十多年来,她共发表了约六百篇散文,出版了十六部散文集。她的散文清新优雅、明丽隽秀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艺术殿堂上占有引人注目的光辉地位。当我们在阅读她的散文时,就如同在明媚灿烂的春光中谛听云雀那清亮婉转的歌唱。纵观冰心七十年的创作,其作品的主题并不复杂。“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然而她的散文作品却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魅力何在?我认为主要在于她的自然率真、清丽澄净。散文是最接近生…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具有一种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境界。她敢于大胆袒露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的创作主张。在散文里处处闪烁着她“怪异”的智慧火花。她敢于批判,有敏锐的文艺批评。她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也给她带来了写作目的不明朗等缺陷。  相似文献   

17.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关散文。它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颂扬了温馨和谐的人间真情。但文章歌颂的对象是谁呢?笔者认为文章真正歌颂的对象应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台湾作家桂文亚是当今海峡两岸儿童散文创作的重要代表。她的校园散文借用了小说的叙事技巧,着力于建构自我人物形象,在保持儿童本色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她自觉的“社会性”意识,并南此带给校园散文理趣之美、人性之美和真善之美,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这是桂文亚少儿散文创作的风格,也体现出桂文亚对其童年的透视和对少儿的人文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何为同志的散文《第二次考试》,立即得到了读者的赞赏。一些读者还写信给作者技怍品中的艺术形象陈伊玲,对她表示祝贺与希望。二十多年来,这篇散文经过漫长的时间的考试,仍然为广大读者交口传颂,这说明:《第二次考试》的“考试”成绩是优秀的,是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散文的情感美,当代著名散文家贾平凹曾有过精彩的论述:“中国散文的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这说明真情实感是散文美的根基。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善的美的情感,只有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时,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美学共振和情感交流。张晓风对大地上的山川草木始终怀有虔诚的敬慕情怀,对亲人师友,对人世间一切善良的人们,她都有一颗博爱之心,因此她笔下的自然风物才有情有意,充满灵性,她笔下的人和事才有声有色,真挚感人。1.对自然的热爱与虔诚。张晓风的散文中,对自然万物的抒写占据颇多笔墨。她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