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辽宁日报》、《锦州日报》、锦州电视台记者分别采写的《为农民说话》、《农民的代言人》和《张德东精神赞》在党报、电台、电视台发表后,我陆续收到省内外许多读者来电来信。许多热心人关切地询问我:“爬了32年格子,发表稿件万余篇,获得中央、省、市、县荣誉证书118本,今后还会执著地写下去吗?”今天,我通过《记者摇篮》一席之地告诉所有关心我的人们,那就是不改初衷,按照中国共产党章  相似文献   

2.
1988年,《从殡葬工到记者》一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之后,一些通讯员朋友来信让我谈谈自学成才的经验。在这里,我谈几点粗浅体会。热爱——走向成功的动力1980年,我在县火葬场当工人。有一天,我把一位农民丧户主动送亲人火化、丧事新办的事情写成稿子,不料竟被县广播电台广播。这就是我新闻写作迈出的第一步。为了争当一名合格的通讯员,我首先注重在打好文化基础上下功夫。1982年,我参加了业余电大学  相似文献   

3.
我写稿已有20年了。开始光给县广播站投稿;我不满足,就向《建设日报》和河北报投稿。一次,我去县宾馆,看到省军区的同志正在预订房间,一问,是子弟兵来老区慰问。我就写成稿件《子弟兵慰问戎妈  相似文献   

4.
在撰写本文之前,我写过一篇《公共关系与新闻媒介》的文章(刊于《新闻摇篮》1989年第4期),主要论述了公共关系与新闻媒介日趋密切的关系,即公共关系离不开新闻媒介,新闻媒介少不了公共关系。本文主要是论述新闻媒介的公共关系。新闻媒介虽是重要的公共关系部门,但也要重视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企业和新闻媒介的名誉纠纷增多,这个时候《中国记者》开展有关讨论,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 新闻媒介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特别是1993年,新闻界开展了“反对有偿新闻”等活动,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界人士有目共睹。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也  相似文献   

6.
当了新蜀报的特派记者我1931年刚进高中,就给《新蜀报》副刊投稿。编辑邝抱斋原在该报任校对,年岁比我大得多,但对我很友好。1934年5月,我进《商务日报》当记者,常与《新蜀报》记者张骏一道采访。他不大像做文化工作的记者,却有点像做生意的商人。后来,他参加了中统特务组织,1945年出面夺了进步民主人士、总经理周钦岳的权,把《新蜀报》带上反共反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26日,《大众日 报》在一版头题发表了我采写的《长岛干群关系新景象──县大院无门岗挡驾 老百姓无越级上访》(以下简称《县大院》),第二天,新华社就全文播发了大众日报这条消息,大家都觉得这是抓了个焦点热点,爆了个冷门。其实,这个“县大院”,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次报道成功,是厚积薄发的一个必然。 “县大院”这个新闻事实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临时凑成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一贯这样。据记者调查;长岛县自1963年重新设县以来,县委大院就在这个地方,就是这样无门岗,无警察,老百姓找县委书记,如同进自…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报社组织青年记者深人基层采访,我和新来的大学生小万跟随本报驻三门峡记者站站长聂晓辉过渑池,访灵宝,穿卢氏,走西峡.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大山和世代生活在山中的农民.  相似文献   

9.
看了这个题目,读者也许会联想到,在《中国记者》1987年第10期上曾登载过这样一篇文章:《他与“世界第八奇迹”》。这篇文章写的是中国新闻社记者蔺安稳于1974年春回家乡临潼县探亲时,看到县文化馆收集的农民打井时挖出的秦陵陶俑,认为这个考古新发现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于是写了一篇情况反映,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这是最早的一篇关于秦陵兵马俑的报道。遗憾的是,他以后没有机会对此进行连续报道,关于秦陵兵马俑的进一步发现与发掘的报道任务,就落在我和好些常驻陕西的记者身上了。1979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在西安举行成立大会和第一届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0.
会安排家庭生活的人,平常总注意搞一点储蓄,遇上急需用钱时,只要取出存款,事情就好办了。当记者也是如此,平常若注意搜集、储存一些资料,到用的时候就方便多了。记得1982年到1983年期间,县文教局让我管理全县的民间艺人。我在与他们打交道时,注意记下许多关于淮剧、曲艺等方面的材料。今年春节前后,因宣传需要,我根据以往积存的资料作为背景,较轻松地撰写了《淮剧——江淮人的乡音》一稿,先后被金陵之声电台和《淮安报》采用。《淮安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新闻知识》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把我引进新闻大门。我叫崔峰,是个农民,也是个新闻爱好者,种地之余,总想写点东西投给县广播站.但由于不懂新闻知识,写的稿大部分进了废纸篓。1984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新闻知识》,一读之下,如获至宝,当即订了《新闻知识》,废寝忘食地边学习、边写作,终于我的处女作《真想写稿并不难》,在1985年9月号《新闻知识》上发表。从此,我便与《新闻知识》结下不解之缘,形影不离,年年都订《新闻知识》。投稿面扩大到《陕农报》、《通讯员报》、《老军报》、《农家信使》等报刊,单是1989年1—10月在《陕农报》、《陕西地方志通讯》发表新闻稿就有14篇。  相似文献   

12.
上诲流行甲型肝炎,新疆流行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在已不再是秘密了。但是最早报道有关消息的,不是中国记者而是外国记者。这事引发了我的思索。今年2月5日,合众国际社记者从北京发出一条电讯:《上海新疆流行肝炎使外国人震惊》。《参考消息》在2月9日刊载这条外电报道后,我国公众才从新闻媒介中正式获知这一值得关注的消息。接着,《人民日报》2月18日在该报记者采写的通讯《李鹏拜年》中透露了一点,但还只提“上海流行传染病”而不明讲甲型肝炎;第二天,才在  相似文献   

13.
我平时想写些稿子,但常感到身处农村没啥可写,有时还埋怨报刊上登载的新鲜事咋不出在我这里。最近看了《新闻爱好者》上的《身在基层真没啥可写吗了》《石振武写自己身边事》等文章,介绍基层通讯员采写稿件的切身体会,给我这个初学写稿者指出了路子。自己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和事,果真发现许多可写的东西. 我组农民徐富贵,常年骑车游乡用火柴、卫生纸等小货物收换洒瓶,一年收入可观,我详细了解询问后写成稿子,很快被县广播站采用。 1987年8月份,我和本村一青年农民闲谈,得  相似文献   

14.
冶金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四项研究成果:《冶金档案分类编号规则》、《冶金档案著录细则》、《冶金档案分类表》、《冶金档案主题词表》已于1991年12月29日通过部级鉴定.现将这四项成果课题的提出、研制经过、主要内容、基本特点等情况介绍如下.一、课题的提出与研制经过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便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冶金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认为这四个课题是当前冶金档案现代化管理中迫切需要的,又是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和《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在冶金工业的延伸和扩展.为了推动冶金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的研制进程,1989年9月,冶金部办公厅成立了以副主任钱明才为组长的冶金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编审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了上述四个课题的编写研究工作.经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圈     
澳新闻媒介抗议最高法院的裁决据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新闻媒介于十月二十七日抗议澳大利亚最高法院阻碍新闻自由。二十六日,澳大利亚最高法院的五名法官一致认为,保护媒介不得不让位于维护商人权利,并要求《悉尼先驱晨报》老资格记者彼得.里斯廷斯提供他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三日在该报发表的关于菲律宾商人与马科斯勾结起来贪污的消息来源。《悉尼先驱晨报》二十七日发表社论,抨击最高法院的裁决,认为这有害报纸的采访工作,阻挠了新闻自由。澳大利亚新闻工作者协会也批评法院的这一裁决,并表示将说服政府为保护新闻记者而立法。  相似文献   

16.
县广播站(台)的言论文章,代表县广播站(台)的观点和主张,是县广播站(台)的政治旗帜。而要真正发挥这一作用,就要求县广播站(台)既把握中央精神,又能结合本地特点和现状,编写出言论的“地方味”。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在《我就是我》一书  相似文献   

17.
1月13日由辽宁日报主办的《记者摇篮》杂志举办的为期一年的“吉庆杯”新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在本溪市冶金制管总厂召开了颁奖大会。经由辽宁日报总编辑武春河、全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唐非等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定,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2篇。这是《记者摇篮》创刊以来与企业界联手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新闻学论文征文比赛,参赛作者大部分是在新闻编采一线的同志,其中不少是报社、电台、电视台的总编辑、台长。所写论文大部分是研究新闻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一本"作家版"的《中国农民调查》曾引起关注.我始终认为,比起中国作家,中国记者对国情应该有更深厚的积淀、更敏锐的思索和更准确的把握.那么,为什么不能写本"记者版"的《中国农民调查》呢?  相似文献   

19.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当兵七年,《新闻与成才》却伴了我八年。这段缘分 还得从当兵前谈起: 中学时代的我,其他功课不咋的,写作还行。每有 自鸣得意之作,总要拿给在县武装部当秘书的表哥修 改,表哥很忙,自然无暇字斟句酌,便送我一套他看过的 《新闻与成才》,说:“仔细读读这个杂志,就懂得怎样构 思,怎样表述,怎样修改,怎样投稿了。”投稿?这对于当 时的我来说犹如摘天上的月亮一样不敢奢望。但是, 《新闻与成才》那精美的封面,尤其是四封反映部队火热 生活的图片和军人写、写军人的内容,对于当时名落孙 山、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