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CNKI发展看信息网络化与信息服务业化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为我国信息资源网络化、信息服务产业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本文从CNKI的信息资源产品、信息服务内容和模式等资金有度论述了这一集信息组织、检索、原文提供于一体的网络服务系统的强大功能,提出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化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CNKI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宇红 《晋图学刊》2005,(4):78-79,84
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为我国信息资源网络化、信息服务产业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本文介绍了CNKI的特点以及CNKI的使用方法,并阐述了CNKI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服务产业化与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阐述了信息服务产业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从信息服务业本身 ,分析了信息服务产业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结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以现代化的思想为指导 ,以信息服务的质量、需求、效率、效益为中心 ,以信息政策和法律为保障来处理信息服务产业化和信息资源的关系。参考文献 10。  相似文献   

4.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既要发扬传统图书馆的收藏与服务模式,又要体现现代图书馆的收藏与服务理念。为了使图书馆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本文就图书馆如何挖掘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服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知识服务产业化与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知识服务产业化和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含义。从知识服务业本身,分析了知识服务产业化和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结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以知识服务与管理平台为中介。以知识服务的质量、需求、效率、效益为中心。以信息政策和法律为保障来处理知识服务产业化和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面向电子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业及其技术发展动向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本文在探索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需求的社会信息链观点,主张面向电子信息资源建立和发展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这个行业,要面向由当代社会各信息媒介产生、提供和存储的信息资源,而不是被传统模式局限的信息资源;要以由产业群体组成的行业结构和规模,为社会提供产业化信息服务,而不是封闭在象牙塔内孤军奋战;要实现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手段现代化,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外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接轨,而不是重蹈技术模式几十年一贯制的覆辙。  相似文献   

7.
信息环境下社科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科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信息环境下 ,面对社会信息的分化 ,社科信息服务范围应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 ,为此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 ,建立信息资源网 ,各部门之间实现业务联合化 ,追踪社会热点 ,生产出多样化、精品化的社科信息产品 ,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盛书平 《兰台世界》2006,(24):67-68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了广阔空间。探讨信息导航服务,就是一种积极主动、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文章从开展信息导航服务的背景、必要性、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发展信息产业关键在于造就信息市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我国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市场问题,探讨了发展和培育信息市场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信息资源产业化中的作用,并指出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伟  杨卫东 《图书馆学刊》2001,23(6):14-15,20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为图书馆信息服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积极克服制约图书馆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树立以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信息服务发展观,以合作、网络、共享为目标的信息服务协作观,以人才、技术、信息为要素的信息服务资源观。  相似文献   

11.
印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丽君  高波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105-108
为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发展,借鉴印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成功经验,首先简要介绍印度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网络的发展概况,然后深入分析其管理体制、经费来源、技术标准、共享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印度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网络的特点,最后指出印度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网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决策过程中,解决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是情报工作的核心要义,通过情报基础建设来为情报任务响应做好准备,实现情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情报学术不可忽视的研究议题。本文基于前期相关研究对情报响应的基础条件内涵及其内容进行了基本界定,运用生态理念梳理了情报响应的基础业务系统机理,并对中美两国进行情报响应的环境要素条件和主体要素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实现我国情报响应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求,具体包括:加强对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以及跨领域信息资源的建设;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教育发展体系,打造情报人才多样化发展的情报教育培养模式;完善情报机构的管理与评价模式,实现情报基础条件对情报任务响应的持续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引文系统情报元地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指出情报元地位模型的错误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建立改进的情报元地位模型。  相似文献   

14.
王晋生 《图书馆论坛》2005,25(6):156-160
利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中的信息,对2000年版及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18种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的办刊历程变迁进行追根溯源,旨在向同行揭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情报学报》是我国最重要的情报学权威学术刊物。它所发表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我国情报学的研究水平 ,既与情报学发展同步 ,又引领我国情报学发展方向 ,这些从发文的栏目设置、来源、时滞以及作者队伍的生产率与分布状况的统计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所有这些数据不仅反映着《情报学报》的历程 ,而且也反映着我国情报学发展的动态过程、特点、成就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参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践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陆军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126-129,110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信息公开是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则基础。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一直没有正式延伸至政府信息公开,但是图书馆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并没有缺位。依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将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历程分为"萌芽期"、"转型期"和"发展期"。  相似文献   

17.
余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3):33-40
研究目前公众对公共部门信息服务的关注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研公众进行公共部门信息获取时, 对公共信息的质量、合法性、版权、获取时间、获取地点、获取成本和来源的关注情况.最终得到结论:我国公众获取公共部门信息时, 对信息质量的关注度最高, 其次是获取时间和获取成本.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所处城市等个人属性, 会对公众对信息的关注程度有所影响.我国公共部门在提供信息获取服务时, 首先应当考虑到所提供信息的质量, 此外应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 适当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8.
信息生态学作为一门信息管理与生态学的交叉科学,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研究热潮。本文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重庆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从1990—2011年以"信息生态"为题名的论文,对其年度、期刊、作者、主题内容等进行分析,概述近20年我国信息生态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臻 《图书馆》2021,(4):39-46
信息社会,虚假信息正在对社会发展与社区和谐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对此应加强应对。文章通过回顾2020年国际图书馆界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虚假信息的治理过程,对虚假信息的本质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政策、理论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并从融入社区生活、构建教育共同体、探索合作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嵌入式服务、培养批判意识与能力、打造可信赖的信息源、加强技能培训与信息服务、引导用户正确利用信息等九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邵熠星  王薇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125-129
政府信息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早已对其进行充分的再利用。选取较为典型的欧盟和美国为例,对比分析两者在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方面的政策与实践情况,并通过与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情况的比较,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期望能为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