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填空 1. “五经”是指《尚书》、《____》、 《____》、《礼记》和《____》等五部古代典籍,其中作为古代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____》。 2.《诗经》的传统艺术手法前人概括为____、____、____,它们和风、雅、颂被合称为“____”。 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____和____;道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和____;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其中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散文大家的是____和____。 4.最早把“楚辞”作品汇编成集的汉代学者是____;最早为“楚辞”作注释的是东汉文学家____,他撰写的“楚辞”注释称为《____》。  相似文献   

2.
李明 《天中学刊》2005,20(4):73-76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前人对之研究颇多,从《搜神记》的卷数、全书风格、有无残本、原书材料的构成与编排等方面,可以看出《搜神记》构成的复杂性,它的“真”、“假”程度还应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原道文学思想的发展 ,可溯源于先秦儒家学派,刘勰则第一个以此标上。其后,韩愈、章学诚各有《原道》一篇,形成了“原道”文学理论的基本体系。与原道文学理论之发展相应,原道文学是中国古代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三篇有《原道》是原道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它们揭示着原道文学的实质,故又是原道文学的理性表现。原道文学理论和原道文学的发展,以对“道”的阐释和表现为核心,并与当时文学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文学史意义上,三篇《原道》皆有的放矢之作,以矫一代文风为务,表现了原道文学的现“道”宗旨,但各具针对性;在哲学基础上,三篇《原道》之“道”或归儒道,或依儒道而出儒道,故对原道文学的现“道”宗旨有不可忽视的导向性,但对“道”的阐释因时因用而导,各有圭臬;在对“文”之作用的认识上,三篇“原道”皆以“文”为“明道”之“文”,突出了原道文学中“道”的地位,但在具体看法上见解不同;在“道”的表现上,三篇《原道》皆认为“道”是“文”之“道”,强调了原道文学中文辞和文采的意义,但对“文”的审美追求大异其趣。对原道文学理论和原道文学现象,本文旨在明其源流,发其精微。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科学家李淳风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他的贡献往往为人所忽略。他参与了史书的编修,记载了许多古代重要的数学成果。他主持编纂和注释了“算经十书”,在保存数学经典著作、普及数学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  相似文献   

5.
《鸿门宴》中有“道芷阳间行”一句,目前一些注本的解释,我觉得是欠妥贴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五册》和《五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对“道芷阳问行”的注释是:“[道]取道”。又师范课本“练习”三和中学课本“思考练习”五说:“古汉语中,名词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就是用来修饰动词,作动词的状语。如‘道芷阳间行’里的‘间’,原意是小道,这里却用作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问行’就是‘从小道走’。”一些影响较大的著作如《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古代散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对“道芷阳间行”句的注释,也大体如此,如:  相似文献   

6.
提起“死记硬背”,人们大多会持否定态度,认为它已不合时代潮流。但一味地放弃“死记硬背”的做法,也正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证明:强化“死记硬背”的训练,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有人曾做过一则有趣的统计: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想“金榜题名”,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等四十多万字的书,全部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及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我们的前人真是聪明,他们把学生到学校受教育叫“读书”,正是抓住了最关键的东西,他们并不对学生奢…  相似文献   

7.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古代士子的人生追求;从事政治、探讨哲学、创作诗文,是他们的生活内容;政治理想、思想学说、文学成就,构成了他们“道”的内容。杜甫的政治理想、思想体系、道德准则,完全符合正统儒家的仁义学说;他自身的形象正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他的“道”,生前被压抑,身后却受到长久而广泛的景仰、纪念、学习和效法,这就是他留给后人的“泽”。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文论中,文与道的关系表现为二种形态:一是“文原于道”,即道是文的本原或本体,文是道的流布或表现。这种“本与末”、“体与用”的关系,正是哲学中“道与器”关系的投影。二是“文以载道”,即道是文的主宰,也是文所表达的内容;文是传达、阐释道的载体或工具。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实用主义文学观的突出表现。“文原于道”论主张“文道合一”,在本质上体现着对艺术美的深刻把握,体现着文学与哲学的高度统一;“文以载道”论要求文学成为社会政治的教育和传播工具,在本质上则与文学的规律相背离。  相似文献   

9.
在被称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前五篇里,刘勰吸收前人的理论,继承并批判性的对文学的本体论进行了讨论.他主要从“道心”、“圣人”和“经纬”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文学的本原,立言的标准以及文章的典范,对魏晋文学本体论的建构以及后世的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嵇康的艺术思维是其自身禀赋以及时代造就的产物。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融合了道、儒、玄学三者。无论是其丰富的音乐实践还是在音乐理论上的探究,都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和”的哲学美学思想。在他的几部关于音乐的诗赋中以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自律论”观点在魏晋时代独树一帜;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充分艺术实践与深厚文学哲学造诣完美融合的产物,将中国古代的“琴道“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中国古典艺术基础渐隐瓦解的时代,以崇高美学为先导,能否通过音乐美学这个途径去解剖现实关系,成为对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马兰 《华章》2011,(10)
古籍注释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赖以传承的主要方式,前人在古籍注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古籍注释依然是古籍整理与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意象所隐含的感伤情愫杜道群在浩翰如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无数次地重复闪现着一个朦胧而美丽的意象──月亮。“月亮”这个意象无数次地在古代诗(词)人的笔下出现,以致于有人说“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还有人说,“西方文学是...  相似文献   

13.
鲁镇咸亨酒店的酒客拿孔乙己寻开心,出他的丑,丢他的脸,揭他的短,说是“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争辩时用了《论语》上的话:“君子固穷.”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编者同志注释道:“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见《课本》第37页注释.按:这个注释虽有所本,不少公开的出版物上对这句话也有类似的注释,但却是误解,我们不取.现将理由申说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说客遍天下,对于谈说之道颇为讲究。韩非强调说之之难,且有《说林》《储说》之备。然而诸子对于听言之道,或略而不述,或述焉不详。《吕氏春秋·淫词》一篇就是专讲听言之道的,只是历来注释家们或则忽略之,或则以不可解视之。毕沅曰:“正文与注皆难晓。”孙锵鸣曰:“皆所答非所问也。”孙诒让曰;“此章皆言词意相左之弊。”现在的注释家们大体上还是沿用上述前人之说,只是增加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批评中有许多关于文学“趣”和“味”的言论。本文试从这些言论中概括出前人对文学“趣”的两个问题的认识:(一)关于“趣”的构成,分别阐述了前人在构成“趣”的主观情性才能,客观对象性质特征和艺术形式技巧创造性这三方面的观念和认识。(二)关于“趣”的发生与“趣” “味”辩析,从“有兴味”、“求机变”、“贵自然”三方面说明古人对“趣”与“味”的联系和区别,对“味”转化生成“趣”的契机条件,对在此转化中可能发生的两种倾向的认识,并指出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审美选择是“贵自然”。  相似文献   

17.
前人在古代文化典籍的注释上付出了浩繁的劳动,做出巨大贡献。但也不免有千虑一失之处。近20多年来被全国高校采用为教材的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北大编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等三种)、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另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等等(以下分别简称为朱本、北大本、王本、林本、刘本),其注释代表着现今的最高水平,但也偶有沿袭前人之误的地方。因为此数种教材使用面广,影响大,且有一般不被质疑的权威性,所以尽管存在很少的疏误,也应引起重视。如何检验注释的正误?历来  相似文献   

18.
《文赋》是晋代陆机(公元261年—303年)的重要文学理论著述,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的一篇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深刻性的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文章。在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陆机是太康(公元280年—289年)时期的重要诗人,是我国古代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家。他在《文赋》自序中明确表示,他从阅读前人的作品和自己写作实践中对文章写作的复杂性有了深切的体会。他写作《文赋》的目的就是要探讨文章写作的内部规律,解决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即思想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语言…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墨翟,是我国古代主张贤才政治的突出思想代表。墨翟在为“贤良之士”而大声疾呼中,道出了许多超越于他的前人和当时人的精辟见解。“尚贤”是墨翟的重要政治主张,连同他的“尚同”、“兼爱”、“非攻”、“非命”  相似文献   

20.
“诵读”这个词,也许你并不陌生,但对于它的准确含义,恐怕就不一定了然了。先说“诵”。《周礼·大司乐》说:“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前人注释说:“以声节之曰诵。”由此可知,诵是有节奏的朗读。我们今天所说的诵,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熟读或背诵, 一是指吟诵。背诵,又叫“背书”。为什么叫背书呢?据北京师范大学启功教授回忆:他小时候读私塾时,“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