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4年8月1日,在原属于乌克兰、1920年被波兰占领的遥远而偏僻的萨尔尼小城,一对年轻的夫妇欣喜地看着刚刚出世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夏帕克,他一出生,父母就对他寄托了所有的希望和挚爱。望着这个可爱的小精灵,年轻父母兴奋的脸上不时地掠过一丝淡淡的忧愁,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在那个年代,犹太人是遭人歧视的。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风景区,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两岁的孩子坐在高空缆车上。不幸的是,缆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坠入了山谷,在下坠的刹那间,父亲用力托起他的孩子。结果,缆车上除了这个两岁的孩子生还以外,其余十四人无一幸免。天亮了,救援的人员把这个孩子救了出来。著名歌手韩红收养了这个孩子。每年到了孩子父母遇难的日子,韩红总是带着孩子去坟前祭拜。  相似文献   

3.
孩子刚满1岁时,年轻父母们或许没有意识到管教的问题,只知道孩子饿了给他吃,渴了给他喝,脏了给他洗。实际上,这些已是父母们对自己的小宝宝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了。当然,抚育孩子不会这样简单,尤其是对1岁多点的小不点儿,有好多细致的事儿待父母去妥善处理。大致说来,和这个阶段孩子相处的重点,不是要他怎样地服从你,而是要先估量他的生理心理能力达到了什么程度,能做多少,这样,你的要求才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下面这几条建议,年轻父母们不妨试试看。1.巧妙地转移他的注意力这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很差,许多日常用语还不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而要拥有黄金屋,必须头悬梁针刺股,苦读。犹太人却不这样。当孩子刚刚懂事时,父母就会给孩子打开犹太教的经典《圣经》,在书页上滴一点蜂蜜,象征性地让孩子感到书籍是甜的,读书是个甜蜜的过程。无数平凡的犹太人在这个甜蜜的过程中变成巨人。站在世界各行各业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感谢不幸     
一天,莎士比亚见到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他充满感情地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因为你拥有了不幸。这个孤苦无助的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年轻父母育儿中的最大一笔开支是孩子的教育费。1996年,一名上公立幼儿园的孩子一年需缴20万5千日元,上私立幼儿园的孩子一年需缴37万4千日元。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读完大学,都进的是公立学校,那么他的父母总共要付学习费344万日元,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至大学,均上的是私立学校,他的父母则必须付高达621万日元的学习费。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主张:应淡化给孩子过生日的意识,要强化子女给父母过生日的意识;让孩子首先学会爱父母,他才育可能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比较教育学博士魏贤超副教授从教育角度出发,认为给孩子过生日,不应只限于吃吃喝喝、快快乐乐、热热闹闹为目的,而应让孩于体会到“我又长大一岁了”,以促进孩子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为目的。中国少年报副总编、“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卢勤认为:年轻的父母应利用过生日这个机会,与孩子沟通、互献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建议年轻父母:一要善待自己的父母,二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日,三要理智地对待孩子的生日。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常有年轻的父母来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在答复这些问题之前,为人父母者首先应当明白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什么。第一,他是一个人。孩子是作为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一点应当没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BarbaraRowley先生是一位婴儿教育专家,他刚巧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我曾与他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对婴幼儿的依恋行为问题,BarbaraRowley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依恋早期不是爱在孩子依恋早期,父母都应该明确,孩子依恋一方而不是更爱一方。依恋不是爱,只是更多地依靠父母中的一个,这是他对安全感的需求。事实上,与孩子整天呆在一起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双方比较均等的依恋是可能的,但是很少。这个变化过程经常发生在1~3岁婴儿之间,而在婴儿18个月时表现得特…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很难找到一个像犹太人这样从深重的灾难中崛起的民族,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惟一被打散而脱离居住地,又在2000年后恢复聚集地的民族。当世人在审视这个民族之所以不屈不挠仍能傲立于世时,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结论:是犹太人的素质和优良的教育。在世人的眼里,犹太人是高智商的代名词,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基辛格……都是如雷贯耳的世界名人。犹太人重视家庭教育,更是世界教育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很值得我们借鉴。犹太著名教育家提出根据孩子的性格来施教,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起点。他说:不同个性的孩子对未…  相似文献   

11.
渠彦超 《家庭教育》2007,(5X):26-27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令很多年轻的父母无暇亲自照顾、教育年幼的孩子,因此许多老人担负起了照顾、教育第三代的责任,但是由于经历和观念的不同,特别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常常因为照顾、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而产生矛盾,在这些矛盾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又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正在形成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影响他将来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年轻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十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对年轻父母有以下几条建议: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13.
年轻的父母们,当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又忙完了家务之时.您有否想过要抽一点时间陪伴您的孩子?曾有个小男孩在他生日时,父母问他最希望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孩子天真地回答:“我最希望爸爸每天能陪我玩一会儿。”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孩子渴望成人  相似文献   

14.
每每初见一些一两岁的小孩子,发现他们比他们的父母长得要漂亮得多,好像既不像他的父亲,也不像他的母亲,直道说现在的孩子真会长。孩子上了学,再看这个孩子,怎么看都像他的父母,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像。这个时候就要感叹遗传的厉害。其实遗传除去我们常说的生物性遗传之外,还有一种社会性的遗传。也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语言、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这两种遗传就使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都脱不了干系。非常想和父母们交流这方面的想法,于是有了本期的话题———《缺点是可以遗传的》。做了这期话题,我们才…  相似文献   

15.
让孩子融入“三人”世界。现在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忙于事业或工作,于是把孩子交给保姆或祖母们去照管,或者抛给孩子一堆玩具,由他一个人玩。殊不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目光交流、身体的接触以及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培养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及诚实的重要途径。父母应当同孩子一块儿游戏,交谈,让孩子进入由爸爸、妈妈共同参与的三人世界,接受父母的直接教育。  相似文献   

16.
年轻的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其中有个话题就是:孩子生日送给孩子什么礼物。玩具?书?去饭店?好像都没有意义。这话题让我想起儿子上一年级那年,我们给他的独特礼物——《家庭无土栽培西红柿》。这是一个属于植物生长科普类的礼物。这个礼物准确地说是一个长不到一尺,宽不到10厘  相似文献   

17.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章:李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正在做“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这个话题。从道理上讲,很多人都明白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独自睡觉,但一方面是住房限制,一方面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是同父母同床而睡的。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李: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可以让他和父母分开睡。单独睡觉的孩子,当他醒来时,不得不面对醒来后的孤独到了六岁,孩子该上学了,就应该和父母分开睡觉了感,这个孤独感可以促进他的成长。因为他会由此在心理上接受他是独立的,他跟父母是分开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8.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19.
爱心     
一个人懂得爱,拥有爱,便能向这个世界付出自己的爱。可是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心? 草地上,年轻的父母领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遍遍地鼓舞他不要怕,往前走;一遍遍地  相似文献   

20.
常听到年轻的父母们说:孩子是我们的,只有我们才可以拥有他;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天地也管不着。 可是,年轻的父母们,我却要说:请尊重一点孩子吧!他有自己的大脑,有自己的意愿。任何武断地哄、吓、打、骂都左右不了他的大脑,强迫不了他的意愿。即使有时会“唯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