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前苏联文艺界在批判“拉普派”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在20世纪30年代初,周扬第一个向中国全面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后来,他又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阐释,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5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受到质疑,周扬根据毛泽东的一次讲话,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取代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是周扬在阐释“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过程中,甚至在新时期的文艺论述中,仍然谨慎地维护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从真实性和典型性着手,对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观进行了重新解剖。从理论上,对主要由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构成的中国正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与具体写实性的关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论作重新梳理。为我们理解20世纪30-60年代的“革命”文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建国前,周扬紧密结合中国当时的时代特征,从本体论与创作论的角度对外国(特别是俄苏)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改造,逐渐建构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周扬建国前的现实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观和实践论为逻辑起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高度重视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以形象反映现实,塑造艺术典型;把浪漫主义融入现实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文艺应该提倡“两结合”:兼论周扬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毛泽东关于文艺的几次讲话,经周扬阐释,便明确提出了“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反映时代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及其价值观念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从表层内涵上来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乎是与浪漫主义理论对立的一种理论形态,但通过对其内涵的历史梳理和深度分析,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理论形态,在精神诉求方面却存在着融合、联姻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精神上频频向浪漫主义招手,浪漫主义由此也投入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1933年前后我国左翼文艺界摆脱庸俗社会学的影响,逐渐接受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总结本土化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中国化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并诞生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其中冯雪峰、周扬、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理路和传统。  相似文献   

7.
略论周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扬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形成和发展,几乎与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一同升沉起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文艺本质论和现实主义理论可以说是它的坚强基石和主体躯干。  相似文献   

8.
王泽龙 《荆州师专学报》1996,19(1):51-55,61
  相似文献   

9.
从现实主义到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文章中,现实主义是作家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样,对真实的理解也就会因作家和文学流派而异;真实的领域是无限的,只要某种文学是表现真实的,他也就是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的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真实并不等于逼真,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复制,他是作家想象、创造的产物,所以,小说也就是对世界和人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11.
对中国当代文学而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最高创作原则的确立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这种创作原则在生产其对文学的正当性同时,也同样生产了无理性。而除却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训,社会主义文学的危机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配合社会主义文学制度化过程中历史势能"自我损耗"和其先锋性褪却的结果。其次,是其生产的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种种二律背反的逻辑推演。最后,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无法为渐趋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类精神图景提供更合理的理由和更深刻的启示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2.
周扬从三十年代初参加左翼文学运动开始,就坚定地站到了捍卫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一方,四十年代更以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与宣传者的身份活跃在解放区的文坛上,为建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革命政治型批评家,他在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也不忘克服自己阈定的政治思维,进行文学艺术规律的孜孜探求。但总的说来,他的批评理论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实践形态,以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而体现其理论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13.
拜伦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问题迄今仍是我国拜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实际上,在浪漫主义主体风格之外,拜伦的许多诗歌创作在题材选择和主题表现上、在艺术形式的选择和具体技巧的运用上都具有现实主义品格。这种品格既来自文艺复兴以来本土文学传统的滋养,还特别受益于其对古希腊罗马、近现代意大利等异域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周扬在文艺表现上的两重性被称之为“周扬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周扬在其个人思想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性、特殊性及先进性。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艺在文化转型期的先导作用是今天解读“周扬现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杨扬 《文教资料》2013,(36):25-26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是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其在法国的发展独具特色,不但具有各国现实主义的共性,还具有明显的个性.法国的现实主义不但没有和之前的浪漫主义划清界限,而且和之后发展的自然主义纠缠不清,同时带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但无论如何,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是世界现实主义流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实主义继续向前发展重要的奠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创造社理论代表,成仿吾主张文学活动是作家和批评家自我情感的表现,体现出浪漫主义张扬自我的特征,然而其批评文本却又不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话语,对作家和批评家所理应具备并加以表现的“自我情感”有着特殊界定,表现出紧贴时代和社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种徘徊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文学批评话语,反映出在中西文学传统熏陶下的一类现代批评家独特的批评姿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现实主义繁盛,浪漫主义式微。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实用理性传统的支配充满剧烈社会斗争的现实制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影响过大,遮蔽乃至吞没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周扬在20世纪30年代热情介绍苏联文艺界,第一个全面完整地阐释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20世纪40年代他翻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著作并介绍他的美学思想,主张文艺创作以歌颂为主并与暴露派进行论争。这些文艺理论活动,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生提供了部分的背景材料或文化资料。《讲话》的产生更给周扬的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创造性的活力,他根据《讲话》精神阐释文艺的大众化问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使他的文艺思想更为成熟,具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在长篇小说《受活》的代后记《寻求超越主义的现实》中,对中国现当代的现实主义文学提出尖锐批评,并认为“现实主义,不存在于生活与社会之中,只存在于作家的内心世界。现实主义,不会来源于生活,只会来源于一些人的内心”,提出“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这些观点既不符合文学史的实际情况,还涉及文学原理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有必要提出质疑,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本文以"写真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