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林 《中学理科》2006,(12):75-76
为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构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本文对实验探究法的指导思想、教学基本模式、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课堂实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对分课堂传承了传统教学智慧,同时将现代化教学精华融入其中,是一种理念深刻、简明易用的教学模式.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文章论述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结合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指出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讲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通过布置“亮考帮”作业驱动学生独立学习,通过组织讨论活动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3.
马扎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确定教学单元的主题,然后对各种教学活动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双减”推动了每一位教师做好课堂的提质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而研学是学生好奇、热爱的课外活动.文章通过聚焦学生探究,以大单元活动设计为背景,结合研学之旅,创设丰富的故事情境,引领学生解决课内外结合的主题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轻松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覃山 《中学理科》2007,(4):17-17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抓住数学教学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结合本人教学的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人类已进入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各种教育技术手段作为现代化教育的辅助手段之一,包括投影、动画、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是一种集声音、动画、色彩、图像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具有数形结合、动静结合的特点。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直观地冉现客观事物.能有机地把视、听、情、学结合起来.从而加速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突破教学难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灌输为手段,单纯强调知识本位,忽视了学生内在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问题启发、情境导入、数学专题设计等角度入手优化教学.基于此,文章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现状展开论述,探索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多元化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姚忠于 《中学理科》2006,(12):19-20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谇价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评价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发展,反之,则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有效呢?下...  相似文献   

10.
美术是视觉艺术.也是造型艺术.因而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但能产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从而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渗透并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动画、录像等,是一种集声音、动画、色彩、图像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具有数形结合、动静结合的特点.能有机地把视、听、情、学结合起来,从而加速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教学难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能渗透其中,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就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渗透思想教育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力求从教学的目的、目标、理念、内容、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如何把课标的新理念融会到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下面本人将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背景下.为改进教与学的方式,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本人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的方式.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尽一切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教学也能精彩飞扬.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校教育信息把提供了机遇.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环境.本文从高校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阐明了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和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材料,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高校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的技能与能力,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那么新课标下教师应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这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又有哪些区别呢?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正在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探讨,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对培养创新型、应用性、高质量的人才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虽然研究性学习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一直在发展,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也蕴含着新的要求、新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研究性学习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应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认识规划的思考.这一教学理念促使我们对现行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尽可能避免那种不顾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个性差异,致使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现象.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学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教师具有分层的意识:即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速度、方法、效果都应因人而异,尽可能地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在高三的数学复习教学中,要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对话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本文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角度谈谈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分层意识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撞击”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正像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工作,从心理策略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9.
杨华杰 《考试周刊》2011,(65):46-47
我国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些弊端使课堂教学不仅没有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反而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藩篱”,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力量。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把创造性学习与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从四个方面分析应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