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热点”,即一定的时间中,大多数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笔者认为,根据“热点”所源于的领域不同,大致把“热点”分为政治热点、经济热点、文化热点、社会热点等几大类。这样有利于使“热点”问题细致化,也可使记者在对“热点”的把握上有充分依据或提供方便。 “热点”的宣传报道是新闻媒介较难把握的问题,报道好“热点”问题,也是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应该追求的较高境界,更是一个新闻部门领导应有  相似文献   

2.
这个题目中的“机”和“巧”如果不加引号,报道员朋友很可能会大吃一惊,甚至误以为我是个“教唆犯”。其实不然。报道员要善于投“机”取“巧”,实际上是当年一个新闻前辈对我的精心点拨.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不断提高稿件见报率的一个诀窍。  相似文献   

3.
我采写的《专储玉米哪里去了》一稿,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对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我的及时鞭策。我不是喜欢写批评稿的记者。但做为一个全面的、称职的记者,你又无法避开现实矛盾,逃避现实问题。在一次江西省农业局长会议上,大家谈起农业形势。有人说,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有的省分配到了国家专储玉米,我们省里有没有?省畜牧局长回答:“第一批,我们不清楚,被粮食部门独吞了。第二批分了一点给农业部门。”某地区一位农业局长对我说:“李记者,别的稿子你不要写,就写一篇专储玉米哪里去了?”当时,我感到这个问题不是一…  相似文献   

4.
问:现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有些同志就觉得搞批评报道无足轻重,要搞也顾虑重重。该怎样对待? 答:这个问题很重要。通过报纸开展批评,是我们国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不会使共产党的威信下降,正说明党有力量解决自身的腐败现象。在报纸上开展建设性的批评,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同那些专挑岔子,为揭露而揭露,一心暴露“阴暗面”的报道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我  相似文献   

5.
基层通讯员和媒体记者相比,活动范围狭窄,视野不宽,新闻信息不够灵通,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上面的新精神、新政策、新部署和新闻媒体的报道思想和要点,可供参阅的文件、资料少,与高层领导、知名人士等大人物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数基层通讯员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  相似文献   

6.
“‘你们安好,我们就安心!’昨天,市委主要领导在看望因受台风影响而返港的渔民时,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8日,湖南《衡阳日报》首次开辟“百姓纪事”专栏。我成为了该专栏的主笔。“百姓纪事”是一个立足于百姓生活的“平民化”专栏,它以普通老百姓为新闻主角,站在维护百姓利益、传递民众呼声的立场,聚焦百姓的喜怒哀乐,剪辑了一个个平凡的生活细节,真实地体现了老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该专栏荣获了2005年度湖南省市州报新闻奖专栏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文化批判学派认为,一切新闻都是一种“话语”。在绞杀萨达姆这件事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媒体显然不会放过用老萨的死进行“说话”的机会——所有有关“绞萨”的报道,事实上成了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那些敢于对美国权威挑战的国家进行的一场以心理威慑为目的的心理战和宣传战。  相似文献   

9.
当记者时写了几百篇稿子,但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却是《赶快刹住我县有奖储蓄中的几般歪风》这一篇。它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它挑了“刺”,获了奖,更因为它是一篇无意中“拣”来的新闻。这条新闻是如何“拣”来又是怎样获奖的呢? 那是1987年5月26日,我和通讯员小刘一起到县人民银行采访我县金融部门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采访结束待我们起身告辞时,银行的同志见离下班只有20多分钟,就邀请我们坐下再聊聊。由于当时我县几家专业银行都在搞“有奖储蓄”,于是,我们的话题自然就很快转到了这个“热点”上。我们首先问起了这次储蓄的效果,对方回答说:存款倒是抓了不少,但从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他们递过一摞报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13日,我市汛桥镇一农民向我反映:汛桥镇白露头水库承包人为增加个人收入,白天不放水灌溉,只在夜里发电照明时放些水,致使该镇蒋山片一千多亩早稻田发白变硬。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因为当时全市旱情严重,政府正号召机关和区乡干部深入乡村,帮助农民解决抗  相似文献   

11.
房倒、屋塌、人员伤亡……1989年10月18日晚,山西省雁北地区的大同、阳高、浑源、广灵四县发生了强烈地震,60多个村庄倾刻间变成一片废墟,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我作为雁北日报摄影记者,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抗震救灾的采访。通过近一个月的采访实践,使我体会到,用图片来报道突发事件,要做到三“快”。  相似文献   

12.
地方特色是地市县报的生命力,要从积极发掘本地得天独厚的报道“资源”入手,作好报道的长计划、短安排。桂林,以山水甲天下名传遐迩,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色彩斑烂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吸引着中外游客,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风景游览胜地。1980年6月本报复刊后,编委在讨论制订办报方针时,注意正确处理好共性和个性关系,除解决好机关报所应担负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的“热点”:通常是指群众十分关注的集中议论的问题。议论的问题大到涉及国家大事,国际事件;小的方面则能触及到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人们在议论中评头品足,有褒有贬,有的欢喜,有的有意见甚至说三道四、有气有怨,等等。 市地报纸处在基层,有与群众接近的优势,应离生活近些再近些。当记者既要知道当地群众当前最  相似文献   

14.
孙东青 《新闻前哨》2022,(14):36-37
<正>“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许多地方区域经济转型与换道超车的重要驱动力,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是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成就。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各类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阅读方法多元,信息互动频繁,内容生产更加高效。面对“四新”经济及其变化与要求,如何满足现代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阅读需求,提高纸媒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增强“四力”实践成为紧紧的依靠:深入基层,脚力勤快;提升眼力,深挖新闻背景和内涵;勤用脑力,用新眼光和全局眼光发现经济新闻的“重大”;勤练笔力,写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九年,天津日报发表的消息《“光棍堂”引来四只“金风凰”》曾获首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现在,经过第七届全国好新闻评选,新华日报的通讯《“富光棍”之谜》也已进入一九八五年全国好新闻的行列。男大当婚,光棍的存在本来就是一种反常的社会现象。尽管这两篇的主题思想不同,体裁不同,但无论是天津日报那篇  相似文献   

16.
《“吴轩事件”透析》(见报稿附后)这篇深度报道,以其深邃的笔触,深刻剖析了优秀厂长吴轩被上司无故免职这一典型事件,强烈地触及了社会的热点问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报道见报后,犹如投石入水,荡起涟漪,立即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广大读者对事件表示极大关注,许多人给报社打电话、写信,倾诉心声。陕报及时抓住这一典型事件,专门组织了“吴轩现象讨论”,讨论历时两个多月,共收到来稿200余篇,见报30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应当说,这次讨论的成功,与记者的首篇报道抓得好,写得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11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荆门召开三级干部大会,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农谷建设是省级战略,由荆门实施。中国农谷由小到大,由疏到熟的过程中,湖北日报和荆门日报的新闻宣传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党报的宣传报道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推动了战略的层层升级;另一方面,党报的权威解读和典型引导让广大读者和市民消除了杂音,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巧妙设置议题,推动农谷战略层层升级议程设置是媒体"把关人"角色的第一道线。在信息爆炸的传媒环境下,党报抛出一枚"魔弹",率先打出"农谷"旗帜,成功设置议题。所谓议题,自然要"议",热议当头,舆论场应运而生。党报在舆论场中发挥意见领袖的特有优势,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闻媒体的责任和良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业界的关注。当 我们媒体越来越多地把报道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时,当我们媒体在报道普通百 姓的生活及遭遇到的种种不幸时,我们的媒体应该秉持怎样的立场、作出怎样的判 断?审看当下一些媒体对弱势人群的报道,有猎奇的、有炒作的、有居高临下的、 有愤世嫉俗的等等,其表现和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 点。今年年初,发生在湖南老汉李绍为身上的"背尸还乡"事件,引起了社会和业 界对媒体责任和良知的拷问…… 就此事件,有的媒体采取猎奇式的手法进行了报道,如福建龙岩市的某家媒体 就刊登了题为《背着死人坐列车 路经广州被警查》的文章;而《南方周末》的 《一个打工农民的死亡样本》,则更多地把这个故事放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的背景中 加以展开。本刊以"背尸还乡"事件为由头,就媒体的责任与良知问题,采访了有 关专家学者、媒体从业人员及普通读者,请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中央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研究和部署了新世纪初全党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这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后为迎接新挑战、夺取新胜利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推动全党同志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新华社的实际,在宣传、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彻尔说:“记者的第一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陈述。”他在解释这个问题时又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会使之身历其境。高明的作家总是让主人公的言语和行动来做到这一点。”曼彻尔教授的这段话看来说得相当客观,他专门用了一个“也许”的不肯定词,表示这个看法不过是他的一家之见。但是,把记者的“第一信条”说得如此明确,对新闻写作则是有提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