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人教育德育实效性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事实出发,从现象出发,指出成人教育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的研究,指出应充分重视成人教育德育的特殊性,正确理解德育过程,发展和丰富成人教育德育内容,重视人格培养、建立适合成人的德育模式,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传统美德,并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成人教育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德育实效性不足问题逐渐出现,现阶段对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角度进行辩证和理性地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德育实效性理解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对道德内涵认识的错位,现阶段的德育工作仍不适合时代特征地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同时德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网络的消极作用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因此,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我们合理运用各种德育模式的优势,整合系统的教育过程;加强对德育客体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促进道德内化,并最终提高道德自律水平;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加强网络德育。  相似文献   

3.
一、德育个性化: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 1.德育个性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德育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忽视人的千姿百态的差异,忽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这是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确立,学校德育在个性化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4.
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的重点和难点,要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更新德育观念;立足于人的需要,全面审视德育的功能;立足于人的现实性,发展德育目标和内容;立足于人的实践性,改进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于进 《文教资料》2011,(14):144-145
德育是一切阶级和阶层用来维护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利益的工具,是为最终培养出本阶级接班人和巩固、发展本阶级政权服务的。德育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德育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阐述德育制度与德育实效性的微妙法则,总结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试析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当前制约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外因素主要表现为学分制带来的不适,缴费上学引发的苦恼,高校扩招、信息化社会和独生子女特性的影响,因此,要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德育体制、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和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学校德育要与时俱进,必须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在学校实施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在实践工作中围绕德育跟进网络这一时代要求,在探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方法、新途径中进行了几点有益的尝试,从中收到了传统德育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德育的重要性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德育的实效性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本文认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建立一个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应依据社会规范学习的规律来组织各种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班主任》2010,(10):9-10
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都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德育本质,通过对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过程等的深刻理解,肩负起德育的时代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确估价我国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深入分析导致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通过完善学校德育的内容结构,改善家庭德育的思想方法,优化社会德育的网络环境,构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德育网络,从而增强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原因 ,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 2 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重大意义 ,进而提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建构个性化的德育模式、创立科学化的德育方法、构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建立完善的德育网络、开展积极的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2.
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确立科学的德育理念是德育迈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德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长期以来,德育理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道德文化传递论为主的德育理念、主体性德育理念、科学主义的德育理念以及共识性德育理念的形成等若干个发展阶段,这些德育理念的确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德育效果,但也有其弊端。新课程所确立的德育理念更贴近人的德性的本质,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次林 《中国德育》2006,1(4):25-29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辨析。其一,正视学校德育对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其二,学校德育中对话不能“包治百病”;其三,要处理好学校德育与社会的关系;其四,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德育研究;其五,学校德育测评要注重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一直是加拿大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加拿大各学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教育内涵。深入分析与反思这些内容特色,对推进全球化时代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华  张典兵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89-97,124,120,121
德育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信息,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所进行的在事实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探讨德育评价的内涵、功能、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评价过程、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科学厘定德育评价概念,加强德育评价的元研究、实证研究,注重历史研究与比较借鉴研究相结合,运用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关照德育评价理论的发展以及重视人文主义价值趋向是促进德育评价理论健康而科学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的目的应是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者道德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道德教育研究的首要目标不应是寻找工具而应是寻找灵魂。基于对道德及道德教育的重新理解,以及对人的主体意识发展的考察,提出道德教育的生活目的观。  相似文献   

17.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挑战与应对:高校德育有效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学校德育有效性普遍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试图探讨其原因,并从“知道”与“体道”及其一体化的角度规定衡估德育有效的标准,进而从科学的德育定位,德育实施和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增进德育有效性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德育目标理想化,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使我国学校德育处于低效的困境。必须通过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改进德育方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使德育提高效力,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德育的人本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哲学基础。当代德育对人的理解方式由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动因;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德育现代化的需要则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实践动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和全面落实,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使得当代德育人本转向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价值取向,人本德育应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