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移动终端技术APP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当代大学生使用APP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出在移动终端技术下大学英语学习的新型模式,并进一步阐述其特点意义和价值,为学生、老师、APP开发商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通过对广州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了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看法、英语移动学习行为方式、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要求以及移动学习结果评价方式,并从结果中得到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与学习的结合是大势所趋。笔者对所教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做了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曾使用手机学习英语,手机的固有功能适合英语学习,且绝大多数学生对用手机学习英语持肯定态度。结论是,在西部高校将移动终端运用于英语学习具有可行性,本调查对大学英语移动教学的开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官一君 《海外英语》2022,(10):217-218
高职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为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质,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方式,通过发挥移动学习终端的作用,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方式,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先就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就移动学习终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探究移动学习终端的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希望能从理论角度对移动学习终端的研究分析,能够为学生英语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与学习的结合是大势所趋。笔者对所教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做了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曾使用手机学习英语,手机的固有功能适合英语学习,且绝大多数学生对用手机学习英语持肯定态度.结论是,在西部高校将移动终端运用于英语学习具有可行性,本调查对大学英语移动教学的开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逐渐被高校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开始使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交互式学习方法以计算机作为媒介,旨在加深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的关联。本文以移动终端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媒介,分三个步骤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课内外交互式学习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望文中内容,可为各个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一些交互式学习以及移动终端应用方面的参照资源。  相似文献   

7.
移动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它基于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具有可携带性、无线性、移动性、便捷性等特点。首先介绍移动学习的内涵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大学英语进行移动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结合实践经验对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移动学习和大学英语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现状入手,以辽宁省某应用型本科学校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描述法等研究方法,对不同年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应用和需求情况展开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态度积极,移动学习形式多样,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要适合学习者需求等,为进一步研究移动学习新模式,设计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被广泛接受,将成为未来的英语学习模式.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研究者所担任的四个教学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终端设备以及移动学习态度与情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移动学习新模式,建设移动学习教学资源以及设计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作为新型学习辅助工具对传统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模式的影响日益增强。基于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现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国内部分高校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展开研究,分析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模式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高校创新教育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移动学习作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体验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院校英语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引导学生利用好各种移动终端展开英语学习活动,从不同的渠道获取英语学习知识资料,开拓自身的学习视野,打破在传统课堂英语学习框架。本文将进一步对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与对策展开分析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常规学习方式的有效补充,而情境感知技术的兴起则有效地解决了移动环境下时间碎片化的问题。在对移动学习和情境感知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英语学习软件。对比试验表明,基于该软件的英语学习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水平,同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使用英语交流。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大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形成了更具特色和现代化理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平台。伴随移动通讯网络逐渐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应用,移动设备便发挥了强大的应用效用,比如手机、平板以及各种小型移动学习设备,都是具备了链接移动通讯网络的移动终端,而给人们带来网络体验和不同形式的软件体验。基于此,基于移动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立足于微信这一应用程度极高、使用范围极广的移动通讯软件,来思考微信对现代大学生在移动英语学习中发挥的推动作用,以及微信软件作为大学生移动学习方式的工具其存在的可行性。同时,从微信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视角来进一步思考其移动英语学习模式,并提出具体的移动学习策略,旨在促进现代大学生能够更为科学地利用微信来进行移动英语的学习,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总体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14.
韩名利  王翊 《文教资料》2020,(6):229-230
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趋势需要引起教育界学者的关注.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2R2,从发文总量、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共引关键词三个维度分析近十年来国内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相关研究,发现:研究数量整体迅速增长;研究热点集中在融合网络资源和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新模式、移动技术和终端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移动学习终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通过非教学性质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传递及渗透知识,在非正式学习领域显现出强大的应用优势。将之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可以形成独特的移动英语学习模式,而学习成效的关键在于英语资源的合理优化设计。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应遵循内容微型化、完整化和兴趣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更加喜欢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如何把专业知识学习和手机上网有机结合,通过智能手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学生持有移动终端情况、学生上网时间段长度、移动学习现状和兴趣等进行调查分析,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对移动学习平台3个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系统介绍主体实现流程,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融合智能移动终端、混合学习和英语习得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混合式学习设计流程框架,并通过多次行动研究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七维混合学习策略:成果导向、学案助学、微课自学、情境导学、小组合作、BYOD辅学、以评促学。同时,通过实证检验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总体来说,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混合式学习设计和学习策略具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学生因其工学矛盾问题,学习时间难以保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借助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成为可能。通过梳理微信和微信小程序的特点、优势,总结移动学习和移动学习平台的现状,从需求分析、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三个方面设计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成人移动学习平台系统方案,详细分析系统实现过程中涉及的基础环境、关键技术和业务实现,为成人教育学生创造全新的移动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大众化普及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形态——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所引导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利用了移动终端的第一个特性——"随时随地和你在一起"。虽然手机进校园仍然值得商榷,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循循善诱,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的优势,随时随地学习英语,持之以恒,将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利用移动技术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变得日益迫切。文章分析了混合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列举了混合学习中可以借助的网络手段,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