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善括是南宋中期著名的宗室词人,其创作在当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赵善括词中的用典情况也丰富多彩,现存49首词中,就有28首运用典故,其用典类型多样,效果突出,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同时还将他用典词的特点以及生活于南宋这段特殊时期的生活环境及个人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词用典艺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中都占有极崇高的地位,这与其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特别是善于用典有很大关系。辛弃疾博学多闻,用典信手拈来,触处生春,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他常在词作中托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与事件表现自己的苦闷和悲愤。他以文为词,常借典故发表议论,融典议为一体。他用典做到了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使人目不睱接。  相似文献   

3.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4.
稼轩词好用典,这是辛词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关于用典,历代文人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勰是赞成用典的。但他又说,一“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只枢运矣也。”二“若不得其要,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这就是说用典的关键是“得其要”。那么,辛词的用典是否得其要呢?我们不妨看一看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作于开禧  相似文献   

5.
用典是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善于用典更是《纳兰词》的一大特色,纳兰用典或抒情或言志,用典不仅多,而且典故多与词境融为一体,独造新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6.
善于用典是《纳兰词》的一大艺术特色。对于事典的运用,有正用和反用,有明用和暗用,或影射时事,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得自然贴切,毫无生涩晦暗、枯燥乏味之感。《纳兰词》不惟用典多,且用典与词境妙合为一,产生了极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一位用典高手,其稼轩词用典甚多。辛词典,旨在“突出主题”、“渲染气氛”、“托典言志”、“扩大内涵”和“证明观点”,有着其它艺术手法所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他在两宋词坛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柳永的词大量吸收民间俚俗的语言,写俗人,写俗世.同时他的词也不乏雅言,常化前人诗句人词,巧妙用典,写景抒情,抒发了对功名理想的深蕴的情感,达到了雅俗共赏之妙.  相似文献   

9.
用典小议     
关于用典,在《程史稼轩论词》中曾经有这么一段记载:据说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每次举行宴会,一定要歌女唱他所作的词.有一次,他写好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置  相似文献   

10.
梦窗词以其丽密质实的独特词风在宋末词坛独领风骚,其用典的戛戛独造更是为历代文论家所称道。梦窗词的用典具有浪漫、感伤、内心化等主要特色,对丽密质实词风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吴梦窗词复合用典产生的背景,并对其词中典型例证进行了分析,指出梦窗词复合用典的意义,在于衍生新义的产生.这一特点在构建梦窗词风格特征的同时,也与宋型文化强烈的创新意识深相契合.  相似文献   

12.
陆游不但是一个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出色的词人。他的词纤丽之中有豪壮,豪放之中见悲凉,用典多而不僻,喜以佛道用语、口语入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3.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的一位重要的词人,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本文从他的小令入手,讨论了周邦彦词作中几个特点,如抒情形象、取事用典、结构艺术、以及以赋为词的创作手法等,总结了周邦彦在小令创作方面的经验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这是大赛上高唱的一曲“大风歌”!老师高亢的、具有穿透力的男高音,余音绕梁,至今依然回响在耳际。辛弃疾是用典高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全词用典。历来评家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岳珂(岳飞之孙)在《桯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批评《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这则词话至少说明了:一、稼轩词用典多,是他自己也认识到的“痼疾”;二、稼轩过而能改,“日数十易”,创作态度认真严谨;三、“累月犹未竟”,以辛弃疾这样的度词大师,而“累月”改动不了一字,…  相似文献   

15.
萨都剌是元代少数民族文学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虽不多,但特色鲜明。文章试图揭示萨词之特色:富于宗教意趣,词风兼容刚健清丽,善于锤词炼句、使事用典。萨都剌以其创作实绩,证实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家的贡献,对其词作加以研究,也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17,(6):44-49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注重现实研究,治经颇得精要,倡事功之学。其文学创作与事功思想紧密结合,《龙川词》便是一个实例。陈亮的《龙川词》有着鲜明的事功色彩,主要表现在以政论入词、以词载道、词多用典、重"气"主"意"等多个方面,无论词的写作内容还是词的创作风格都与其事功思想息息相关。可见,陈亮词透露着浓厚的事功情怀。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提出了自己的诗词创作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同时也影响了他边塞词的创作。他的文学创作思想主要体现为在创作上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创作方法包括要忠于内心世界,刻画细致入微和借鉴古人。在具体的边塞词创作中提倡朴素用语,巧妙用典,还要善用比兴,注重意境。  相似文献   

18.
吴镇词探析     
吴镇是清代中叶甘肃著名学者、诗人,他的词集《松花庵诗余》题材广泛、成就较高,有吊古怀今之作、离情送别之作、思乡感遇之作和咏物题画之作。词风豪放与婉约并蓄,构思新奇,用典工巧,语言诙谐自然,代表了清代甘肃学人在词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煜,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独树一帜,甚为后人称道。其词不用典,不雕饰,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语言朴素自然,个性鲜明,艺术技巧极高,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文章重点介绍其前后期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用典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辛弃疾词中大量用典,前人对此褒贬不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古人爱用典故的原因何在?怎样评判诗词中典故应用的优劣?文章对此进行了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