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Q与陈奂生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都因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2.
陈奂生与阿Q两个艺术形象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同时因时代的不同,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木从两个形象的性格系统,性格的美学特征,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效应等方面,对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4.
阿Q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典型人物。阿Q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特定的时代中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典型。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中给他以喜剧的外套并寄寓了悲剧的内核。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精神胜利法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封建思想对人们灵魂的腐蚀、特殊时代下的中国农民的经济地位,农民自身因素,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迫使了这种精神的形成,阿Q不仅有着典型的意义,同时对现代社会同样有着重大意义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阿Q ,自他诞生以来的 80年间 ,人们说得太多、太细、太深了。你几乎再很难找到新的话题和切入点。我想从人物类型———即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的角度 ,谈谈自己的想法 ,看能否谈出些许新意 ?对于阿Q这一形象 ,已有许多权威的评论。这些论述排列起来 ,就构成了一个阿Q形象的接受史 ,反映了我们对阿Q形象认识的不断深入。 1 92 2年初 ,鲁迅的《阿Q正传》还没有在《晨报副刊》连载完毕 ,沈雁冰 (茅盾 )就认为 :阿Q“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阿Q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品性 ,又是中国上中社会阶级的品性”(《小说月报》1 92 2年 2月第 1 3…  相似文献   

6.
传统化及传统政治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主导着阿Q的言行及思维模式。他是一个集中体现国民劣根性的象征符号,是鲁迅贯彻其改造国民性思想的批判对象  相似文献   

7.
对阿Q精神加以重新思考 ,必须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 ,对阿Q精神的逻辑起点、精神内核、运动轨迹以及消极效应进行全方位的多棱透视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一位有良知、具有大无畏气概的文化伟人。他是现代史上彻底地、深刻地、艺术地批判中国国民落后性的第一人,以《阿Q正传》为例,他就写出了国人灵魂中的阴影,这些阴影,直到今天还没有被完全清除,成了我们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文化障碍。本文主要论述了《阿Q正传》中鲁迅对国民落后性某些方面的艺术批判以及这些批判对我们今天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阿Q是鲁迅先生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那永不衰败的"精神胜利法"的实施,以及为此所做出的言行举止,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他那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想反抗却又不敢反抗、受人欺凌的种种不幸遭遇让我们潸然泪下或深表同情.<阿Q正传>带给读者的这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喜交集"的艺术感受,使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从“出生”于世的第一天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这个承载着鲁迅笔下国民劣根性的人物身上也充斥了令人同情的悲苦情愫。  相似文献   

11.
12.
冯媛媛 《都江学刊》2001,13(3):48-50
阿Q是一个“失去自我”的存在,这种“非我”性既表现在阿Q的“无名”状态下,也表现在他的“失语”状态中,“无名”与“失语”体现了阿Q的悲剧性存在和鲁迅先生独特的观照视角。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阿Q怨恨心态的外在表征。他通过虑幻的胜利来平衡内心,反抗欺压,其中潜藏着一种对自尊、平等的追求与维护。  相似文献   

13.
在文论坛中,关于鲁迅小说中的阿Q是否具有革命性这一观点,历来争论很大。笔者从三个方面对阿Q的人物形象再做分析:阿Q的典型性格特征和他的糊涂思想,阿Q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鲁迅写此文的社会意义。从中可以看出,阿Q虽有自发的革命要求,但他性格中的主要内容却是精神胜利法,正是精神胜利法的支配,阿Q无法在屈辱中奋起,在失败中求生,又起着阻碍觉醒、麻痹斗志的作用,加之他的糊涂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农民阶级的孤立,可以肯定的说,阿Q不可能具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阿Q、陈奂生两个不同时代的“国民性”代表的比较,揭露了我们国民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揭示出改造国民性的艰巨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阿Q本来是个“上无片瓦 ,下无寸土”住在土谷祠里的农民 ,只靠两手帮工挣碗饭吃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没有家 ,没有孩子 ,甚至连姓赵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处处受人欺压 ,身心受到极大摧残 ,是典型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阿Q原本就是封建社会的被压迫与被剥削者 ,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封建意识形态的自觉接受者和卫护者。阿Q作为世界文学形象的典型和极具思想内蕴深度 ,也许与此有关。阿Q在未庄 ,身受以赵太爷为首的地主阶级压迫 ,可是 ,他与赵太爷一样卫护着封建意识形态 ,“他那思想 ,其实是样样合于圣经贤传的” ,对于一…  相似文献   

16.
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阿Q正传》,从革命是《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基调;“革命”是完成阿Q精神典型的点晴之笔和阿Q“革命”的独特精神价值--“臆想革命”三个方面,初步论述阿Q“革命”在小说中的真实意蕴,在阿Q的典型形象完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新的命题:“臆想革命”,不仅可以为解读分析《阿Q正传》提供新论点,还为诠释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代表作《阿Q正传》,无疑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自发表至今,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国外研究者的许多意见和看法真让我们耳目一新。笔者在备课中发现有两本书:一本是《说不尽的阿Q———无处不在的魂灵》(陈漱渝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郾9),另一本是《阿Q70年》(彭小苓、韩蔼丽编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郾11),对有关资料收录较为齐全,现予分类综述,以飨同仁。一、阿Q与辛亥革命关于阿Q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国外研究者大多与国内研究者意见基本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日本学者林守仁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撰文指出:鲁迅以阿Q这个农民形…  相似文献   

18.
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塑造了新时期初期的农民——陈奂生的典型形象。在党的政策的正确指引下,他辛苦劳作,终于摘掉了漏斗户主的帽子,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能炸油绳。有了充足的物质基础,陈奂生又开始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见到别人说东道西,东拉西扯,他总是默默无言,无话可说。他感到一种遗憾,一种自卑,一种空虚  相似文献   

19.
鲁迅眼中的阿Q应该是晚清时代的中国人的代表,鸦片战争与宋明理学对产生阿Q精神有很大影响。《阿Q正传》的前后断裂隐含了鲁迅的精神矛盾,鲁迅大体是在理智方面选择西方价值,而在情感方面丢不开中国旧传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