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长的“主张”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至少包括办学主张、教育主张和育人主张三方面。校长的主张是“生长”出来的,它至少有三大来源:校长所在的本土文化生态和学校文化生态、校长所处的时代以及校长的生命实践。对于已经“生长”并“提出”的主张,需进一步思考:“主张”与“学生立场”的关系、“主张”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以及“主张”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如此,才能使校长的主张与人的生命成长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
<正>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是教师的“培养基”。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历来重视课堂教学变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民族教育的特殊使命和办学特色,学校提出“责任课堂”办学主张,目前,相应理念已经深入师生心灵,并日益转化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生产力。“责任课堂”在民族教育和“民族学校”中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不管提出怎样的教学主张,打造怎样的课堂品牌,都要与“责任”二字有紧密而深刻的关联:做责任教育,亮“责任课堂”。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探讨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这一“热点”时,出现了“教育商品化”、“学校企业化”和“教育市场化”几个引人注目的新词语。“教育商品化”论者认为教育与生产商品的经济活动没有多大差别;“学校企业化”论者主张学校即企业,应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注重追求利润;“教育市场化”论者提倡把教育推向市场,随行就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在教育中提出了“校本管理”的理念.主张学校管理的“校本化”。我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地的学校也进行了相关的“校本管理”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在,“校本管理”的理念在大陆也得到了重视和一定程度的传播。“校本管理”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提供了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研究“校本管理”,必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学强 《文教资料》2009,(16):112-11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他主张全体青少年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应创造条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主张成年国民要接受革命理想教育和科学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超前的真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性教育的实施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因当时的父母囿于旧道德观念的束缚,缺乏性教育所需知识,而社会又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性教育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学校的肩膀上。整体而言,民国时期的学校“性教育”存在以下特征:在教育目的上,经历了从“教性”到“教养”的转变;在教育主体上,主张以“教师为主,医师为辅,父母配合”;在教育内容上,主张建立渗透式的泛课程体系,将性教育渗透进具体的课程中进行教授;在教育方式上,按照“分阶段、分性别、个别与团体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析民国时期学校“性教育”的特征,对现今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的“传统教育在组织方面,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陶先生甚至把这样的学校比喻为一个“鸟笼”,割断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学校与生活的联系.因此,陶先生主张“应当将校门打开,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主张跟一切人学,跟大社会学,将学校伸展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增加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即“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以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吴江市实验小学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深入探究学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办“生动.大气的教育”,这一教育主张是对“求真”精神的生动践行。基于对“真”的哲学思考,认为教育“求真”应求规律之真,求现实之真,求可能之真;生动的教育是对现实之真的适度尊重,大气的教育是对规律之真的自觉皈依,“生动·大气”的教育是对可能之真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郭琳琳 《新教师》2019,(6):14-15
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通过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分析学校实际需要、统整各种育人要素,提出了“儒雅教育”办学主张,力求每一个人都“胸蕴儒雅,心存天下”,从而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成彦明 《江苏教育》2023,(45):68-69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提出“滋养教育”主张,打造滋养型教育生态,构建促进学生高阶成长的学校体系,从而助力学生充分利用内心的精神资源和外在的环境资源,积极探索并成长为具有高层情感、高阶思维、高效习惯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曾有医学专家呼吁社会专门为患孤独症的孩子设立特殊的学校。但是近日一位资深的教育界人士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念——“全纳教育”,包括孤独症孩子,也包括其他有障碍的孩子,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所的黄志成教授介绍说,“全纳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主张所有儿童,不管分为什么类型,都有权利就近入学,学校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减少学生被排斥的现象。黄志成说,推行“全纳教育”,首先面临着一个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是学生适应学校,还是学校适应学生过去我们强调前者,而现在…  相似文献   

12.
问:为什么要主张“社会即学校”,反对“学校即社会”? 答: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  相似文献   

13.
“新德育”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部分。从2004年开始兴起的“新教育实验”,正在影响着、改变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和学校。“新教育”并不是一个今天才提出的新概念,作为一种教育实验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英国、法国和德国。在中国,20世纪初也有一批教育家曾明确提出“新教育”实验的主张,比如陶行知曾发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杨贤江也曾发表《新教育大纲》等。  相似文献   

14.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大家讨论到“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重“道”,着重加强致治思想教育。有人主张语文数学要重“文”,着重加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并重。主张“文”“道”并重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道带文”,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教育,实际上是倾向于重“道”;一种是说“因文见道”,通过语文教育来达到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则倾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教育”,有利于学校优秀文化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社会的同步发展。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努力通过以下途径,来构建“和谐教育”,实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育“适应”说和教育“三化”说单子经济体制的转轨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反映到理论层面上,作为一种本能性的直接反应或者说条件反射性的反应,就是出现了许多关于教育要适应商品市场经济和教育要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三化”[‘]的观点或主张。这在一...  相似文献   

18.
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针对当时封建教育的弊端,基于“性善论”道德哲学观、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消极”道德教育思想。卢梭虽然主张到青春期才进行道德教育,但在青春期以前仍然应当注意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发挥教育者的榜样作用,避免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这些主张对现今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彩芳 《江苏教育》2022,(66):22-25
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不仅能提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群体教育科研氛围,更有利于学校确定教育主张、办学文化和发展方向。学校可以借鉴“集群化”管理理念,通过课题研究、课堂研训和活动培训,整体架构“集群化”的新样态,助力学校教育科研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给薄弱学校培养高质量教师,澳大利亚探索出“工作型”路径的教师教育,有别于传统“学院型”教师教育。在薄弱学校遭遇教育困境、国内教师供给改革和国际经验带动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工作型”路径主张将高质量生源放在薄弱学校进行田野培养,满足当地学校所需,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在实践路径上,澳大利亚在招生、培养、中途退出或毕业、评估四个方面采取多维举措,并形成特色。其特征表现在:由公益组织牵头承载政府意愿,基于“程序正义”严控生源起点,引导学生在具体工作中深度学习,在教育系统与教育结果上产生双重影响。“工作型”路径追求立足学校田野的多元参与,为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带来新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