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请各抒己见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发表了李践《文责自负何必盖章?》的来信后,读者反映不一。有的同意李践的意见,有的不同意。现在,新闻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对于我国新闻界一直实行的稿件发表前的审查盖章制度,要不要也改一改?现在,通讯员李践公开提出了这个问题,新闻学术界也有主张改行“追惩制”的,即不搞事前审查,实行文责自负,如果发生失实、诬陷等问题,依法给作者以应得的惩罚。对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本期发表了王清平、彭安怀、陈晓萍三位的意见。三个人,两种看法。孰是孰非,希望读者各抒己见,踊跃参加讨论。本刊编者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读了《新闻知识》去年第11期李践同志写的《文责自负何必盖章》和今年第2期张源正同志写的《还是文责自负好》后,我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我认为:既要重视加盖公章,还要注重文责自负。  相似文献   

3.
贵刊开展“文责自负要不要盖章”讨论以来,我觉得有些看法有些偏激,如有的同志认为文责自负就不必送审盖章,有的同志认为把有些通讯员报道失实归罪于“文责自负”。我认为文责自负与审核盖章并没有多大矛盾,问题是要正确对待,二者不可偏废。因此  相似文献   

4.
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关于责任意识文坛流行着“文责自负”的说法,即谁写的文章谁负责。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错的,特别对于学术、理论文章、文艺作品,更是不争的原则。但在新闻工作中,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新闻工作是一种群体活动,并不仅仅是记者或作者个人的行为。记者要根据编辑部的方针意图采访写作,记者和作者的稿件要经过编辑、总编辑的层层编审方能发表,有的稿件还要经有关领导部门的审核,而新闻事实的来源也十分复杂。所以“文责自负”仅是调整报刊社与作者之间的一种内部关系。作者的文章一旦发表,对社会、对被涉及人都产生了一种外部法律关系。各国新闻立法均具体明确了这些不同的法律关系,明确了不同主体的  相似文献   

5.
“文责自负”四字应有的含义本来是很清楚的,就是指作者对自已写的文章要负责任,更确切地说,就是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发表后,在客观上造成的效果要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一个严肃的作者,在从事写作时,向来是十分认真的。这不仅是读者对作者的要求,而且也是作者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思潮的起伏,往往对待“文责自负”这样一个正确的提法,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其中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稿约应包含的著作权条款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金铁成 《编辑学报》2003,15(2):134-135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著作权纠纷,科技期刊稿约应明确规定科技期刊与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它主要包括文责自负、作品署名、稿件修改、录用答复期限、参考或引用、抄袭或剽窃、转载或摘编、稿酬、审稿费和发表费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1日,浙江日报第二版发表的《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培养两用人才取得可喜成绩》,全文722个字,作者竟有10个人署名。一篇新闻,多人署名,是屡见不鲜的。人们难免会问:谁是真正的作者?“文责自负”该落实在谁头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1日,浙江日报第二版发表的《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培养两用人才取得可喜成绩》,全文722个字,作者竟有10个人署名。一篇新闻,多人署名,是屡见不鲜的。人们难免会问:谁是真正的作者?“文责自负”该落实在谁头上?  相似文献   

9.
《东南传播》2010,(1):157-157
1.本刊以发表前瞻性的学理研究和来自新闻传播一线实践创新业务研究稿件为主,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发表一些论题小而具体,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的研究性论文。倡导图文并茂,刊发好图片好文章。论文论题观点和统计数据材料或引用例证要新,拒绝空洞无物“大而空”的文章,谢绝一些早有共识的陈旧的应时之作,严格杜绝抄袭行为的论文。请投稿者严谨治学,文责自负!  相似文献   

10.
侵权新闻应当由谁承担法律责任?这在“新闻官司”的审理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在1985年刚刚开始酝酿制订新闻法的时候,人们似乎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主张“文责自负”。谁写的文章谁负责,好象也颇言之成理。但是一到实践中,问题就来了。在有些“新闻官司”中,原告人提出的不仅要告作者,而且要告发表新闻作品的报刊社。理由也很充分:新闻固然是作者写的,但要是报刊社不把它发表出来,它能在社会上传播吗?能造成损害后果吗?作者写作是一种行为,报刊社发表也是一种行为,行为人应当分别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受理法院把这个问题请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如下批复:“稿件如侵害  相似文献   

11.
投稿要求     
《东南传播》2010,(4):145-145
1.本刊以发表前瞻性的学理研究和来自新闻传播一线实践创新业务研究稿件为主,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发表一些论题小而具体,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的研究性论文。倡导图文并茂,刊发好图片好文章。论文论题观点和统计数据材料或引用例证要新,拒绝空洞无物“大而空”的文章,谢绝一些早有共识的陈旧的应时之作,严格杜绝抄袭行为的论文。请投稿者严谨治学,文责自负!  相似文献   

12.
本刊提示     
<正>1.凡投递本刊的稿件,若在三个月内未被本刊采用,可将稿件另行处理。2.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作者稿件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3.本刊稿件从发表之日起,版权属本刊编辑部所有。4.来稿切勿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13.
医学期刊文责自负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朝云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06,18(6):451-453
从文责自负的含义、我国法律对文责自负的规定、现阶段医学期刊常见文稿责任问题及出现问题后对期刊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期刊文责自负问题.认为依靠专家、索要原始数据、检索作者相关文章、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加强编辑责任心,是解决好"文责自负"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投稿要求     
<正>1.本刊以发表前瞻性的学理研究和来自新闻传播一线实践创新业务研究稿件为主,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发表一些论题小而具体,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的研究性论文。倡导图文并茂,刊发好图片好文章。论文论题观点和统计数据材料或引用例证要新,拒绝空洞无物"大而空"的文章,谢绝一些早有共识的陈旧的应时之作,严格杜绝抄袭行为的论文。请投稿者严谨治学,文责自负!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纪事     
解放军报规定稿件只写一个作者姓名解放军报规定,新闻稿件发表时,只准署一个作者的姓名。编委会认为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新闻工作者破除署名问题上的“大锅饭”,鼓励大家独立作战“放单飞”,尽快成名成才,二是促使编采人员深入基层,亲身实践,避免弄虚作假,提倡文责自负;三是减少“陪客”,有利于纠  相似文献   

16.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6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17.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8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18.
说署名     
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然后署上作者的大名,如今似没有什么忌讳的,一则表示“文责自负”,二则证明此文是我的“专利”,三则在某些人心目中这是一种“资本”“荣耀”。是故,一般都十分计较署名权。可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上,往往能看到在署名上出现的不怎么正常的现象:有的在文章上只署“本报记者”,没有实姓名;有的在“本报记者”后面虽有名有姓,却是个假名字,或者只署个“笔名”;有的记者编辑从发表报道时起,就不用自己的真名而用“笔名”。 在报刊上出现这类现象,我以为有两个原由: 其一,记者编辑自有“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责自负要不要盖章,许多同志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在此,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首先,我认为《新闻知识》第一期上王清平、彭安怀和第四期上李小友同志的意见值得重视。有的同志认为文责自负也要盖章,否则就会造成更多的失实稿件。实际上,对于多数稿件来说,审稿盖章者并不了解稿件的真实与否。因为,每篇真实的稿件都要通过新闻作者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来获得。因此,可以说,目前新闻单位的稿件送审制度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走过场而已。将稿件必须送审盖章作为防止报道失实的手段似乎作用不大。这一点也可从反面得到证实:当前报刊上披露的报道失实的稿件,并非因未盖公章而  相似文献   

20.
版权声明     
1.凡在本刊发表的作品版权属于《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所有,其他报刊、网站或个人如需转载、翻印、复制、镜像等,须经本社同意,并注明转载自本刊。2.本刊来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文责自负,对因抄袭或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本社不承担连带责任。对所投稿件,本社有权根据本刊办刊要求对其进行适当删改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