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智能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中国手机网民主体人群的大学生,他们使用手机的行为特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心理、思维、素养等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以及高校校园手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当前的研究文献,综述了规范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手机使用氛围,建设高校校园手机文化的意义、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在了解和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产生有客观、主观和环境的原因,通过对手机依赖行为的深入体验,提出探寻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手机的部分先进功能,搭建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新平台的新思路,并给出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近15年来12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成果及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国民综合阅读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传统阅读率下降但不可能完全消失;新媒体阅读率稳步快速增长。国民人均阅读量(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电子图书的人均阅读量增幅明显。国民基于新媒体的人均阅读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网络和手机每天人均在线阅读时长增幅最为显著。数字时代国民阅读行为与机械时代相比呈现出新变化、新特征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出台,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在网络和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也渐渐显现出来。研究者通过量表测验的方法,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分为网络言论不文明、网络学习违规、网络责任侵权三个方面,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后果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手机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交流和阅读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了解智能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与特征,充分利用其媒介优势,因势利导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入侵校园,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已屡屡不鲜,以致威胁到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在调查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原因剖析,并试图立足于加强"三观"教育、建立人性化规章制度、培养大学生"财商"、倡导理性消费等层面来改善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阅读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本研究从阅读行为、阅读载体、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效果、阅读挑战和机遇等方面对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基于移动设备的阅读已成为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首选;大学生对数字化阅读认同度高,普遍认为其在提高媒介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数字化阅读存在持续阅读时间较长、阅读习惯不良、阅读地点相对固定、阅读载体较为单一;阅读内容主要倾向于新闻娱乐、阅读行为表面化严重、以快速浏览为主等问题.基于调查结果,本研究从高校施措、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打造阅读平台、提供阅读支持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果的建议,以此作为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干预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使用手机移动上网用户增幅明显,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日渐丰富多彩,这一现象在高校大学生中尤为普遍。除了传统的娱乐、游戏等手机应用外,SNS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视频应用、LBS(定位服务)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正在高校学生中迅速蔓延,这一新兴媒介正以迅猛的势头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使用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站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围绕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产生的影响做进一步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数量不多,这主要归因于人们对大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有利于形成积极、稳定的人生观;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有灵"的大学生;有利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大学生研究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阅读进入了"后现代阅读"时代,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大学生的后现代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冲击和考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制度育导,治标治本,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阅读环境;教学辅导,强化经典阅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引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作用;道德倡导,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显得更加重要,把适合大学生专业发展、人文素养发展和升学就业等专业书籍、学术书籍和期刊等推广给大学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建设的概念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和定性研究,提出了十二字服务模式"建资源、重渠道、做推广、看流量"。本服务模式具有便于理解和操作性强等特征,实践效果显著,并广为接受。"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也必将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校教学工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从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出发,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之间皆存在显著两两正相关,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2)消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调节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以及"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关系的前半段路径.因此,大学生无聊倾向的产生会增加消极应对方式,进而增强手机依赖,而自我概念清晰性可调节无聊倾向对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770余名在校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与手机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受到年级的影响,最常使用手机的时段是"白天没课时间""晚上入睡之前""周末",最频繁使用的功能是网上冲浪、听音乐、人际交流等;无聊倾向性得分与手机使用的时长、不同功能使用频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手机社交族、手机游戏族、手机购物族、手机阅读族手机人族群中的四大典型人群的特点,运用手机时间增多,利用手机上网成为主要获取信息的手段;能客观对待手机信息,有时也会冲动盲从;主张适度消费,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同时,提出了引导"手机人"族群的对策,引导手机社交族养成文明习惯;引导手机游戏族适度使用手机,避免网瘾;引导手机购物族,合理消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手机族群负面效应;完善网络管理和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谢东宝  梁鹏 《职大学报》2011,(6):114-117
大学生身心尚未完成成熟,网络的相对强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也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广州X职业学院在校一、二年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尤其是利用手机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网络对其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也知晓网络对心理健康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统计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网络意识,归纳网络强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以期能对网络强势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学习方式产生双重影响。以手机媒体为视域,通过维护校园和谐网络环境,构建信息安全制度保障,革新思政教育实施渠道的方法,可以优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正向人生信仰,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科技、经济、文化等极速发展的前提下,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像生活在"信息堆"里"拣信息"一样的发展自我,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的提炼产生了盲区,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语言等特征的研究,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站在对当前学生管理和指导的角度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师主导行为对普通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和"教师主导行为问卷",对部分高校的8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高校体育教师不同教学主导行为下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其感知到的教师民主行为是正相关,而与权威主导行为是负相关;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心理适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心理适应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更多地感知到了教师的权威主导行为和放任行为,女生则更多地感知到了教师的民主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和特点,研究者采用熊婕等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韶关学院3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8%的学生有中度以上手机依赖情况。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大学生群体中仍旧有比较严重的手机依赖现象,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