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调查:你的隐私被侵犯过吗?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为隐私被侵犯而状告父母的新闻不绝于耳,我们在感慨当今学生法律意识普遍不低的同时,也了解到他们的隐私受到侵犯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一个调查投票,在参与调查的526名学生中,有368人表示曾被父母侵犯过隐私,占总人数的70%,其中更有74人表示,隐私经常被侵...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隐私观念——基于南华大学调查问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把握人们的媒体观、人生观、社会观与隐私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比较真实、具体地了解其隐私观的实际状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据此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大学生的隐私观念有所增强,这主要表现为对隐私及隐私权的一般性接受或认同,但在隐私的具体涵义及可能范围方面,则显得认识较为模糊,而且个体差异也比较大;虽然很多大学生的公共性意识都有提升,但与此同时,也还有不少大学生对于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尚缺乏足够明确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其隐私观念的细化和发展;大学生在其隐私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比一般居民更容易接受来自外部(比如西方)的价值观念,这一方面是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叉可能导致否定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现代价值的成分。在大学生隐私观念形成的过程中,由于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从而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隐私观念上的偏差和失误。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应正视这一问题,把大学生的隐私观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隐私观。  相似文献   

3.
如何协调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学校、教师管教权、知情权的冲突,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学校、教师侵犯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具体行为,主要表现在侵犯学生私人活动方面的隐私权、侵犯学生个人信息方面的隐私和侵犯学生个人领域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4.
刘德轩 《考试周刊》2010,(8):160-161
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人为主”的观念,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尽管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家教短讯     
北京一项调查显示:65%中学生曾被侵隐私日前,在北京第十一中学举行创建主体性优质课堂百人百节汇报活动中,尊重和维护隐私成了政治课堂学生争辩的主题。调查表明,在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人群中,同学和朋友超过父母,排在第一位,比例也超过了50%。其他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人群还有学校和社会其他因素(网站、传媒等)。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学生被侵犯隐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被经常提起的偷看日记已经退到第三位,翻看手机短信和QQ聊天内容则上升为第一位,另外还有偷拍等侵犯隐私的方式。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教育”网络电视启动据悉,为让处于青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类不适应行为也日趋复杂。这一现象,同时也在中小学学生中突出地表现出来。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变化比较快、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原因,从而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全国有不少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初中2.5%的人有严重的行为偏差问题,10.5%的人有较明显的行为偏差问题。如今,学生的偏差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隐私是反映个人自由不受侵犯的个人权力。我国的隐私权研究起步较晚,《民法》中至今没有明确的隐私权概念,对隐私权的保护涵盖在名誉权中,这种间接的保护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事件和以侵犯学生隐私权为由的诉讼却时常发生。学生的大量个人隐私信息较集中地记录在教育档案上,因此,在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背景下,学校要正确使用教育档案,避免侵犯学生隐私。目前,我国对学生隐私权的研究还十分不成熟,对学生教育档案隐私的研究也十分欠缺,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隐私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在这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引发误解、碰撞甚至是文化冲突,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导致交际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价值观念的差异。本文聚焦中美不同的隐私观念,从Hofstede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分析产生不同隐私观念的原因及其各自呈现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中美不同隐私观念的表现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理智控制能力差,情绪波动较大,心理脆弱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自己的“隐私”经常被老师和家长侵犯。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心理疾患的症结所在。一、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意识”匮乏,是学校、家庭教育的隐患说到“隐私”,我们中国人可能会有别样的感受。因为就我们民族的传统来说:个人的隐私,从未如西方国家那样被视为不可侵犯和受到法律保护。窥探和津津乐道别人的隐私,是许多国人的陋习。据了解,在《未…  相似文献   

10.
李斯羽 《辅导员》2014,(13):102-102
5月22日,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你的隐私被侵犯了吗?”为主题,围绕侵犯青少年隐私权的典型案例,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情景剧。他们用表演的方式,表现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讨论如何在情与法之间通过正常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来学校因公布学生排名成绩而被学生以侵犯隐私为由推上被告席的案件时有发生、还有的学生以“考试分数是隐私”为借口拒绝告诉家长考试分数。这些现象令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尴尬.那么,到底考试分数是不是学生的隐私呢?学校有没有权利公布学生的分数呢?考试分数该不该对家长保密呢? 学生对考试分数应享有隐私权 学者认为,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与社会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它具体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私人活动,是指一切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夫…  相似文献   

12.
罗增梅 《甘肃教育》2006,(10A):35-35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并相继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面对进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这一重大问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深入探讨。同样也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认真思考的课题。1997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上海市5000多名儿童和青少年中作了一次精神卫生调查。发现有心理偏差(心理障碍)的学生高达27%。在学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学习心理障碍。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消极心理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对学生而言,隐私神圣不可侵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掩饰、严加防范甚至连父母也不容知晓的隐私,却在作文中、日记里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学生对教师高度信任,并期望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化解心中的痛苦。其次,中学生写作在向着抒写真我、张扬个性、吐露真情、  相似文献   

14.
人人都有不愿意告诉别人的私事,这便是隐私。个人隐私应得到尊重,法律也规定保护个人隐私不许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受侵犯是常见的事。侵犯孩子的隐私包含个人的缺陷(生理、行为等方面)。有些家长随便暴露孩子的隐私,甚至当众宣扬。这样做有什么害处呢? 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就是自信心。孩子希望有一定的独立性,希望自己的某一领域不受干预,这正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做错了事,想偷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师范院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如下:(一)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许多学生都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原因有三点:1.部分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不太喜欢;2.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所学没有什么实际用处;3.教师教学方法欠妥,因材施教不够。  相似文献   

16.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学生被侵犯隐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被经常提起的偷看日记已经退到第三位,翻看手机短信和QQ聊天内容则上升为第一位,另外还有偷拍等侵犯隐私的方式。通过电子家长监控软件以及QQ聊天记录查看器,家长可浏览孩子上网聊天记录。在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主体中,同学和朋友超过父母,排在第一位,比例也超过了50%。  相似文献   

17.
对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行为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然而现实中 ,常有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本文从法律角度对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行为予以分析 ,探讨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法律责任等。一、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行为的表现形式1.侵犯学生的入学权。表现为父母或者监护人不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学校拒绝接收应该入该校学习的学生等。2 .侵犯学生的上课权。表现为有些教师把上课违纪生尤其是学习落后违纪生撵出课堂 ,或者学校为赢利或出于其他原因而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商业…  相似文献   

18.
韩冬萍 《辅导员》2014,(Z1):102
正5月22日,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你的隐私被侵犯了吗?"为主题,围绕侵犯青少年隐私权的典型案例,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情景剧。他们用表演的方式,表现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讨论如何在情与法之间通过正常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该演出是北京市朝区中小学法制教  相似文献   

19.
医护人员由于职业上的原因需要了解患者的诸多隐私,也容易有意无意地泄露患者的隐私,从而发生“侵犯患者隐私权纠纷”。文章探讨了侵犯患者隐私权行为的认定以及侵犯患者隐私权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产生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本文所指的行为偏差是指偏离和违反大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并不严重的但有悻校规校纪的个体行为。这种行为对青年学生个人来说,既是突发性的、偶然的,但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以某一次行为偏差来判断某个学生的好坏。但是,青年正处在认识趋向成熟而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交接点上,此时,他们的人生观是动荡不定的,产生各种行为偏差是有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原因的。1.适应社会环境的障碍。青年学生处于心理生理迅速发育阶段,但社会心理尚未成熟,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