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1905—1984年),是苏联伟大作家.他在苏联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排在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之后,位居第三.肖洛霍夫以他非凡的智慧,创作了不朽的著作.因此,他曾多次荣获列宁勋章和“锤与镰”金质奖章.他的作品先后用54种民族语言出版,其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出版近千次.1965年,肖洛霍夫的著名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国,肖洛霍夫的作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931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的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如今,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有了中译本,对肖洛霍夫及其作品的研究在我国文艺界也正在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导读】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1868—1936),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剧本《敌人》《意大利童话》等。散文诗《海燕》等多篇作品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一 《苏联游记》是高尔基有名的一组特写。一共有五篇,发表在1929年《我们的成就》这个专登特写的杂志上。 早在1927年,当高尔基还住在意大利时,就渴望回到苏联到各地去旅行,并且想写一本反映祖国新貌的书。1928年春,他回到祖国后、进行了两次长途旅行。他到过伏尔加、乌克兰,克里木及高加索等地,足迹遍于全国。他看到了他的祖国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看到了朝气蓬勃的建设新生活的人民。他在异常激动的心情中写出了《苏联游记》这一组优美的特写。  相似文献   

4.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论及契诃夫的作品时曾经说过:“在安东·契诃夫的每一篇幽默小说里,我都听见一颗真正仁爱的心的不畅快的长叹。”《回忆契诃夫》,巴金译,平明出版社出版)这是切中肯綮的真知灼见。我们捧读契诃夫的短篇杰作《凡卡》(六年制十二册11课、五年制十册16课),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仿佛听到了作者隐含其中的悠悠长叹!因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原名为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希柯夫,“高尔基”一词在俄文中是“苦命”的意思。高尔基由于父母早亡,仅读了两年书,11岁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做过看门人、更夫、码头工人,遭受了数不清的人间苦难,所以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就起了个“高尔基”(苦命)的笔名。法国女作家奥罗尔·杜班,为了表示独立自主和妇女解放精神,用了男性笔名“乔治·桑”。日本作家长谷川夏之川,发表处发作《浮云》时,出版商因他是无名小卒不予出版,一气之下,他就取了个日语“死掉了最好”的谐音笔名“二叶亭四迷”以示抗议。俄…  相似文献   

6.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小摄影师》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  相似文献   

7.
1 高尔基曾写过一部风格独特的文学作品——《回忆录》,在这部作品里,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瑰丽、精细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杰出的革命家和著名作家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在翻译出版的《高尔基回忆录选》里,我们好象亲眼见到了“象真理一样朴素的”革命导师列宁;“有超人智慧的”托尔斯泰、“聪明而谦虚的”契诃夫;“宁静而非常单纯的”柯罗连柯;“在美与善的世界中感觉到非常自如的”柯秋宾斯基;……。这些作品读来激动人心,令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今年6月18日是高尔基逝世20周年的纪念日。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奠基者,伟大的作家,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导师和舵手。从1891年一直到1936年,高尔基始终辛勤地从事艺术劳动。他所写的作品和文艺论文、文艺批评、政论、杂文,在数量上是空前的。高尔基对于儿童和儿童教育事业,是非常关怀的。他一生中给孩子们写过不少的童话和其他读物。这篇文章介绍了高尔基对教育工作的一些言论。  相似文献   

9.
1917年高尔基任《新生活报》副主编,他在《新生活报》上开辟专栏,定名为《不时之想》,抒发不同政见,抨击时事。《新生活报》从1917年5月1日到1918年5月29日共刊载高尔基政治杂文八十一篇。尔后,高尔基将八十一篇政治杂文收入两个集子:《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收入高氏杂文三十三篇,1918年在柏林用俄文出版;《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收入高氏杂文四十八篇,1918年出版于彼得堡。1918年以后两书被列为禁书,从未再版。最近重版,在苏联国内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6日是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诞辰二百周年,他的作品在中国流传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回顾一下这个历程,就是对他很好的纪念.中国人知道普希金的名字始于1900年,由上海广学会出版的《俄国政俗通考》首次提及.1903年《上尉的女儿》译成中文,是中国首次出版普希金的名作.1907年作家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一文在中国第一次评介了普希金的作品,涉及《高加索的俘虏》、《茨冈》和《叶甫盖尼·奥涅金》三名篇和一些短诗.此后,尤其从“五四”前后便不断有人译介普氏.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的著名小说《马特维·科热米亚金一生》,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苏联等国,历来都是评价很高的,从未见过持异议的文章.如说它是“一部精采的小说”,“一部县城的社会哲学史”,“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具有重大意义”,“帮助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作者可以以此书引为自豪”,等等.就是高尔基本人也津津乐道他昔日描写的奥库罗夫镇.自作品发表七十多年来,它蜚声文坛,好象已有定评了.但笔者经过多方面的反复研究,认为这部作品的主导思想政治倾向是错误的,现用文字表述出来请教于同行,希望通过争辩,能得到合乎作品实际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论萨姆金     
高尔基一生的创作篇轶浩繁,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阔,全面评论高尔基的创作乃须大家手笔.本文仅从《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出发,探讨已和浮士德、哈姆雷特等典型并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萨姆金这一形象,以及高尔基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主义,对于市民市侩的鞭挞和批判.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在高尔基整个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高尔基在他一生的最后十年都在从事这部长篇巨著的创作.小说内容浩繁,规模宏大,人物众多.作品向人们提供了一幅十月革命前四十年俄国  相似文献   

13.
胡璞 《小学生》2013,(4):23
经典的作品从阅读和经历而来,以下这个故事将让你明白这个道理马卡连柯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作家。1915年,马卡连柯27岁,他把自己见到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写成了一篇短篇小说,题为《愚笨的一天》,踌躇满志地寄给了《记事月刊》。当时,高尔基在这个杂志社任编辑。小说寄出后,马卡连柯整天翘首盼望邮递员给他送来刊出通知单。两个星期以后,他收到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豪] 马克西姆·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不仅是苏联罕见的一代文学大师,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文豪。高尔基从童年开始饱尝人间的苦难,只上过两年学,十岁走入“人间”。在黑暗社会的底层,他当过学徒,拣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和面包师傅。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进大学,但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1888年起,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学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后,你们一定能体会到大文豪高尔基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一定会被这种深深父爱所感动。高尔基出生于1868年,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本世纪初的英国女作家。她写过诗和文学评论,还跟别人合译过契诃夫和高尔基的作品,然而她最大的成就是短篇小说创作。她的短篇小说集《幸福》和《花园茶会》出版后,在英国名噪一时。在我国,最早翻译她著作的是著名诗人徐志摩。近几年来,我国又翻译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说集。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出现了乔伊斯、劳伦斯、毛姆、沃尔夫、赫胥黎等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他们中有的人还是她的好友。与他们相比,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在数量上显得少了些,然而在艺术风格上,却算得上独具一  相似文献   

17.
一周立波创作的民族化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三十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建国以后。三十年代,中国的革命文学还处于幼年时代,迫切需要外国革命文学的滋养,周立波便“借翻译的作品来肥沃素来穷乏的园地”。他曾经翻译过普希金的《杜布罗夫斯基》、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基希的《秘密的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外国作品。他还写过许多文章,评介巴比塞、肖伯纳、马克吐温等作家和波兰、西班牙的文艺运动。发表过研究外国传入的新兴文学形式——报告文学的论文,并写过许多报告文学作品。一九三七年他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编译处长兼文学系教员,讲授《名著选读》课程,分析过歌德、左拉、莫伯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许多作家。  相似文献   

18.
1935年6月至7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到莫斯科访问。他每天都记日记。当时的苏联,在罗兰的心目中是世界人民的未来,是反法西斯的强大堡垒,出于对苏联的拥戴和爱护的良苦用心,他在《莫斯科日记》的扉页写下了遗嘱:“这本东西在50年内不得发表。”直到1989年,这部日记才出版了俄译本。罗曼·罗兰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经傅雷译成中文(解放前有骆驼出版社版本),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不胫而走,成了一部震撼心灵的宝典,傅雷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精神遗嘱”。现在,《莫斯科日记》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漓江出版社分别…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叶圣陶,在文艺创作领域中有过多种样式的实践,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中,他写过近百篇散文作品。结集出版的有《剑鞘》(一九二四年,与俞平伯合集)、《脚步集》(一九三○年)、《未厌居习作》(一九三五年)、《西川集》(一九四五年)和《小记十篇》(一九五八年)等五部散文集。此外,也还有些未收进专集的零散篇章。在这近百篇散文作品中,有政论,有杂文,有小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之歌》是人口皆碑的代表作品。列宁称颂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然而,高尔基却走过了十分艰辛的不平凡的道路。他的童年是悲惨的。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只好寄居在外祖父家。由于家境不好,外祖母虽很疼爱他,但也只能供他读到小学3年级就辍学了。高尔基11岁时,外祖父把他送到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