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中学语文课本》注“神以灵”为“精神永不泯灭”,看来“以”的词义没有落实。但据上文“诚既勇兮又以武”一句,《课本》注“以”为“句中助词”来看,可能认为本句的“以”也是“句中助词”。我以为照上文“又以武”是“又为武”,按下文“为鬼雄”看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四册《塞翁失马》有句:“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其中遽”字课本注道:“遽,就。”高中语文第三册《察今》有句:“其又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其中“遽”字课本注道:“岂遽,难道就……,遽,就。”以上二句中“遽”字课本均注为“就”,课本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汉乐府《陌上桑》(收入初中语文课本)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旧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有句:“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两处的“自名”中学教材未注,究竟应作何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前一句未作解释,而把后一个“自名”解作“名字叫做”,“名”是“名字”,“自”能当“叫做”讲吗?再说后面的“为”宇也没有了着落。季镇淮等  相似文献   

4.
“纳比笼中”一语见高中语文课本《促织》一文,课本的编注者将句中的“比”与“笼”二词断在一起,理解为偏正词组,并释为“比试的笼子”。笔者认为此属错断错释,理由如下: 首先,句中“比”字使用的本义,即紧靠、密列之义。《说文解字》:“比,密  相似文献   

5.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舍相如广成传舍”一句。对其中的“广成传舍”,课本  相似文献   

6.
一、荒诞不经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教社1990年版),《火刑》课后练习三:“根据下列各句的意思,概括出各句的成语。”“不合情理,不见经传”《教参》答案为:荒诞不经。错释“不经”为“不见经传”。其实  相似文献   

7.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廿三课《陈涉世家》一文中,对“死国可乎”一句中“死国”的注解是“为国事而死”,参阅以往初中课本以及其它资料,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较权威性的注解,都把这一句中的“国”字注解为“国事”,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妥当的,“国”字应该解释为“楚国”才比较  相似文献   

8.
先说《六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五册》(以下简称《课本》)把《过小孤山大孤山》(以下简称《课文》)中“抛江过其下”一句中的“抛江”注释为“抛锚停泊于江中”,我认为是不对的。《六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文言文译释》(以下简称《译释》)译“抛江”为“弃船”,并附注“离开”,我以为也有美中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挺剑”与“剑挺”岂能混为一谈江苏沭阳县贤官中学朱其华初中《语文》第六册《《唐睢不辱使命》中有“挺剑而起”句,课本对“挺剑”未作注释,《教学参考书》将其释为“拔出宝剑”。初中《阅读》第六册《陈涉世家》中有“尉剑挺”句,课本把“剑挺”注为:“剑拔出销。...  相似文献   

10.
《伤仲永》有“或以钱币乞之’一句。“乞”课本注释为“求”,而“币”未加注解,参考书将这一句译为“有的人还送钱给他们”,“币”也未作解释。“币”,《新华字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有“学不可以已”一句,课本未作注解。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注此句说:“已,停止”。我认为此句可解为“学习是不能够完毕的”。“可以”当“能够”讲,这是人们熟知的,用不着多举例证,关键在于“巳”当“完毕”讲的问题。《玉篇》把“已”释为“止也,毕也,讫也”,《集韵》把“巳”释为“卒事之辞”,可见“巳”有“完毕”之意。而且,这在古代作品中有大量的例证。如: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室编写的《职业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选用晋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文中有“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句。课本对句中的“五尺之僮”作了注释,其注为:“五尺高的僮仆。僮,幼小的仆役。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尺多。”(见课本292页注释(19))此条注释,笔者以为欠妥,有商榷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一文中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课本对“崤函”的注释为:  相似文献   

14.
“惩”     
《国殇》有“首身离兮心不惩”句,课本把“惩”注释为“惩创”、伤损”,把这句解释为“首身分离,斗志依然不屈”。我认为,这一解释不够恰当,《说文》云:“惩,(乂心)  相似文献   

15.
一《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句,课本注释为:“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般。逆,逆料,想到将来。”《辞海》释这一句中的“逆”作“违背,背叛”。我认为《辞海》的注释才恰切,因为这样讲,“以”字的介词意义有着落了,介词后置的  相似文献   

16.
自居易《琵琶行》里有一句诗为“初为《霓裳》后《六幺》。”课本注释说:《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  相似文献   

17.
对《梅岭三章》中“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把句中的“向”字释为“对着”。二、这句诗是“典故”(见《初中语文课本成语典故注释》,孙良明著),“故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三、重庆师院《语文通讯》曾译为:“我这个  相似文献   

18.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中“妇人暂而免诸国”一句,课本注释为“妇人几句谎话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暂,一下子。”这个注释实在令人费  相似文献   

19.
高中五册课本《柳敬亭传》中的“国变,宁南死”一句,人教社《教参》译为“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课本⑩注“国变”为“明朝覆灭”,此译注皆悖于史。传载,柳敬亭“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课本④注“这是北京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崇祯皇帝死后...  相似文献   

20.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编入高中课本时删除了这一句和这之前的两句)那么这扬眉瞬目所见的“奇景”是什么呢?几百年来,人们没有去仔细思考,所以课本编者也就轻易地把这一句和这一句之前的两句删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