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德能 《东南传播》2010,(1):111-112
形象包装广告是广播形象的积极展示。优秀的包装广告可以塑造广播良好的形象,为广播赢得赞誉,从而为日后广播的发展奠定基础。方言广播作为对台广播的特殊形式,其形象包装广告的设计、优化显得更重要。本文通过对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近年来制作播出的几类形象包装广告进行修辞分析,总结得出了方言广播形象包装广告创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9,(10):43-45
中央台对台方言广播在对台宣传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年多来,虽然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对台方言广播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结合近年来对台方言广播的实际情况,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对台方言广播要在立足方言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对台方言广播的新天地;要有一批不但懂方言,了解台情并且具有其他专业修养的复合型人才;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加强岛内方言听众心理、收听习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同时要注重节目包装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励红 《东南传播》2012,(3):109-110
和平发展是当下两岸关系的主题,维持现状是目前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在此状况下,如何充分运用对台方言广播的宣传作用,提升传播效益,在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理解、争取台湾民心、凝聚和平统一共识上发挥更大效能,关键在于要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将目标受众主体锁定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宗教意识较浓的中南部闽南及客家族群,发挥闽南、客家文化的独有魅力,强化正面宣传,以闽台文化关联性阻击"文化台独",注重服务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4.
对台传播中需要始终坚持以"海峡元素"为基本立足点,以"两岸一家亲"的亲情互动为根本依托,以宗教文化的熏陶教化为辅助手段,心无旁骛、一以贯之地打好"海峡""亲情""宗教文化"这三张"牌",深耕民意,引导认知,增强互信,累积共识,拉近亲情,有效提升对台广播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黄月慧 《东南传播》2011,(4):127-129
对台湾广播是祖国大陆以居住在台湾地区的民众为目标受众的定向性广播,担负着争取民心、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特殊作用.旅游类广播节目因其旅游题材政治关联度较低,又和中华文化传承、民族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具有在"随风潜入夜"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对台宣传优势.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在台湾26家电台"置入"播出...  相似文献   

6.
7.
朱乐 《中国广播》2012,(9):79-81
心理素质概念几乎涉及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广播直播节目因其职业特点,对播音员主持人心理素质的要求尤其严格。本文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为例,认为当前对台新闻主播应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恰当的紧张度调节能力,优良的认知能力及适度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福州方言广播频率"左海之声"开播,以方言为收听限制的小众化媒体是其劣势,更是其优势。本文将以福州"左海之声"为研究对象,论述其准确把握基本属性前提下,以情感沟通、文化传承为己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给以中短波信号发射为主的对台广播信息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广播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技术的变革,对台广播在技术更新、内容采集、新闻观念等方面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对台广播应坚持并发展自身优势,依靠娱乐、新闻、渠道三大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对台广播要积极采纳新媒体技术,依靠网络,拥抱数字化广播系统,打破"硬件"技术的限制,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和广播收听方式。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一脉相承,是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纽带。本文以东南广播公司闽南话节目《阮厝在泉州》为例,阐述闽南文化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闽南文化,提升对台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王宗磊 《东南传播》2010,(9):158-159
新媒体给以中短波发射为主的对台广播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广播网络化数字化技术革命的趋势,对台广播也不能置身事外。一方面,对台广播应坚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依靠新闻和娱乐两大核心竞争力,以内容取胜。更重要的是,对台广播要积极与新媒体融合,用好网络,拥抱数字化广播系统,突破"硬件"技术的限制,为台湾听众提供更多的收听方式选择和更优质的听觉享受。  相似文献   

12.
王磊 《中国广播》2014,(7):65-70
对台湾广播传播效果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对台湾受众社会心理和收听需求的了解程度。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在两岸大交流的背景下台湾受众的社会心理和收听现状,为对台广播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深入台湾基层进行受众调研,制定整体的战略规划;以血缘、文化、宗教为着力.董,形成以“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与台湾媒体的合作,抢占岛内新媒体传播阵地,努力转型为多元互动的全媒体。  相似文献   

13.
方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在当下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中似乎日渐没落。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方言热。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探讨在电视节目中方言的使用对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叶亦武 《中国广播》2016,(10):69-71
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闽南话对台湾广播如何在融合与创新之间走出一条"可听"的"味道"之路,以情感共鸣拉近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本文以福建省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阐述情感元素在对台湾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湾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元素,提升对台湾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陆对台湾广播如今面临着传播客体、媒介手段、传播主体等亟需突破的瓶颈。客体之变使加强对台传播尤显重要和紧迫;手段之困稀释了对台广播的有效到达;主体之失则直接影响到对台广播的原始生产。面对瓶颈,要依靠对历史、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为对台广播提供经验、战略与策略支撑;再造信道,提升对台传播的有效到达率;创新机制,在初始的生产环节积聚优势,方能重塑对台广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6.
17.
叶亦武 《东南传播》2016,(10):31-32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深入是大势所趋,闽南话对台广播如何在融合与创新间,在情感的宣传上,走出一条"可听"的"味道"元素,以情感共鸣拉近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体现闽南话对台广播的功能与特质,无疑是闽南话对台广播同仁的思考方向。本文以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阐述情感元素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元素,提升对台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张苹 《东南传播》2014,(5):48-49
本文以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为例,分析了频道在传播闽南文化上存在着寓教"于乐"不足、听友互动圈小等问题,并剖析成因。文章着重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加强采编播力量,培养对闽南文化有相当认知程度的人才;2.以活动带动节目在岛内的影响力,以创意活化频道;3.精做节目,活化语态;4.加强与岛内相关电台的交流和合作,实现直接到达听众;5.重视台湾民众对节目的评价和需求。  相似文献   

19.
方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方言类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区别于其他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节目形式,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在争夺受众,抢夺市场份额中的一把利器。本文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的方言节目为例,探讨方言节目在地方台的发展前景及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范翠萍 《今传媒》2011,(5):123-125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对台广播也进入到这股洪流当中,面临着全新的传播与生态环境。面对岛内受众这个特殊的群体,未来对台广播该如何适应新媒体的"井喷",最终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在追求祖国统一的终极目标下,对台广播应进一步细分岛内目标受众,创新传播策略,建立数字新平台,从而有效提升媒体"软实力",以期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