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主题来源秋天来临,农家的山上出现了一片美景,五彩斑斓的山林、果园吸引着孩子,"落叶"、"果子成熟"等现象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同时,采集山上的树叶、果实、野花、野草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在山上开展野趣游戏,对于乡村幼儿园的孩子而言是极自然的也是极有意义的活动。因此,我们设计了"农家秋色"主题活动,既解放了幼儿,让其到大自然中亲密接触"秋天",探索与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大自然"时,幼儿对仿生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我园的"秋溢峰影"主题活动从2006年开始,之后被定为幼儿园的传统活动,并纳入了园本课程,成为彰显幼儿园"创意美术"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它是以"秋天"为活动背景,以"美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创意"为活动特点,利用自然资源、生活物品开展的全园性的系列主题活动。每一届的"秋溢峰影"活动,有传承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玉秀 《甘肃教育》2020,(2):136-136
一、贴近幼儿生活内容,激发幼儿美术创作兴趣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幼儿熟悉的教学内容,总结出可以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的经验,激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主创新、不断产生丰富想象力,调动幼儿的全部感官和审美智慧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色彩"中,为了能够创造性地表现出每个幼儿心中秋天美丽的景色,我们大班组织了秋游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设计“神奇的叶子”是辽海教《品德与生活》第三册教科书第二单元“收获秋天”的第二个主题“美丽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学情分析:这一活动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秋天了解得甚少,所以,第一节课带领学生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了解了秋天所蕴含的知识。在大自然中,看到学生对树叶十分感兴趣,我就让大家分别去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漂亮的树叶。这节课让同学们继续来观察、发现、交流、探讨有关树叶的知识,并且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用树叶当材料一起来做漂亮的树叶画,用学生的双手去创造,去装点美好的生活。生活目标:1.情感与态…  相似文献   

6.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喜欢花草树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各种植物以及琳琅满目的果实总是非常感兴趣。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根据幼儿的需求及兴趣,我设计了“秋收乐”这一主题系列活动,意在让幼儿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尝试生活,激发幼儿探索秋天奥秘的兴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背景介绍: 天气转凉,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随着主题《在秋天里》的开展,我们渐渐地深入主题从捡树叶、画树叶、拼树叶等活动.进入到分主题“果子熟了”中的音乐活动《摘苹果》时,面对教材中所提到的教学内容,学唱、创编歌曲和舞蹈动作的创编,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展既有唱又有跳的音乐活动,而且教材中还提出要教师要按照歌曲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如右手按节拍采摘动作,双腿踵趾小跑步前进,教师又该如何不着痕迹地教会孩子一些舞蹈的基本动作呢?  相似文献   

8.
汤毅 《教育》2009,(13)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开展了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在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同时,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图为孩子们在游戏中。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设计要有实践主题 1.关注与教材相关的问题 笔者在近10年的科学教学中,十分关注如何将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如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秋天的自然界,教材建议学生的观察对象为大树和树叶.我在设计此活动时,结合三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爱涂鸦的特点,设计了"听秋"拓印树叶竞赛的活动.这个活动要经历走进大自然、捡拾树叶、观察叶脉、涂色、拓印等几个步骤.在课堂上,学生细心地抚平树叶,仔细地观察那一条条叶脉,用小毛笔细心地涂匀水彩,再轻轻地印在白纸上,将其压平,最后揭下树叶,一张拓叶作品就做好了.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主题教育活动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开展的活动,将各个领域整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如动物、植物及自然界的沙、水、石头等纳入主题活动中,让这些成为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探索,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活动内容: 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到野外去找秋天,把你看到的秋天讲给同学听,或画一幅秋天的美景,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写几句话。 活动要求: 1.感受秋天的美丽,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主题来源小朋友到户外树下活动时,一阵风吹过,高高的黄兰树落下了一串长长的果实。孩子们兴奋地说:“果子掉下来啦!”教师顺着孩子们的话题:“果子为什么会掉下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因为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秋天里还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启发说。就这样,由果实引发的一系列探索活动开始了。主题开展所经历的路程主题活动节选一、秋天的大树(一)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树木的方法,比较树木的多样性特征。2.能说出树的基本外形并比较出秋天树木的主要特征。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体会。(二)活动准备选定园区内的树木、图书。(三)活动过…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在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中,我们确定以"寻找秋天"为第一周主题活动的线索。幼儿除了发现秋天景色的变化,还感受到了秋天的一些气候变化: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人们穿上了长袖衣服和外套。但是秋天早晚温差大,孩子们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穿脱衣服,容易感冒生病。又因秋天气候干燥,有的幼儿出现了流鼻血的情况,这就需要幼儿多喝水,这些都与幼儿的健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学校结合新教育实验的"每月一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本月,学校"每月一事"的主题是"环保篇——绿色教育在行动"。我们班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的精灵——小鸟,开展了"我为小鸟安个家"的爱鸟活动。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是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习作四”的训练内容。从安排上看,本次习作训练体现了时令(季节)性,并且安排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游天然动物园》之后,这样学生不仅有东西写而且有方法可借鉴。但是我们在训练时,既要创造性地利用好上述资源,又要敢于拓展。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进行多方对话。在“对话”中体现习作训练的多维性。导写过程一、走进秋天(一)自主活动老师提前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自主地走进大自然。1.与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走进秋天。看看秋天的天、秋天的树、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可以重点观察某一处…  相似文献   

16.
<正>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园特有的资源,在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乡土资源十分感兴趣,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内容。秋天主题下,在一次晨间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1]落叶这样的乡土资源不就是"活教材"吗?于是我抓住这样的契机,组织了谈话活动:《秋天的落叶》;语言活动:散文诗《落叶》;美术区域活  相似文献   

17.
正一、重视环境布置,渗透亲近自然的理念陈鹤琴先生倡导"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内容的教材观,提倡只有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儿童所熟悉时,儿童才会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寻求对自己所熟悉的世界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充分遵循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幼儿园周围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在众多资源中我们着重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善于接住幼儿抛来的球"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含义,强调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支持者这一角色.本文拟就主题活动的开展谈谈我对教师支持的理解.   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由确定主题、自主活动、分享交流三个环节组成,而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但教师支持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善于接住幼儿抛来的球"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含义,强调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支持者这一角色.本文拟就主题活动的开展谈谈我对教师支持的理解. 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由确定主题、自主活动、分享交流三个环节组成,而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但教师支持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保证区域活动的科学开展,提高对生活材料的循环使用率,研究者基于杜威的生活教育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构建了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1233"生活化模型.该模型以幼儿为中心,强调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来源于幼儿在大自然中会接触到的、在生活中真正会用到的材料,并将幼儿活动的主体性渗透、低结构开放、层次性需求原则贯穿于生活、集体和游戏活动,为幼儿接近自然、了解生活提供学习的平台.此外,该模型还为教师开展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提供具体的实施建议:第一,健全幼儿成长档案,凸显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第二,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和天然材料;第三,坚持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整理、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第四,坚持美工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第五,美工区域活动中逐步降低生活化材料的结构化成分,不断增强生活化材料的主题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