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9,(4):68-74
本文是乌苏拉·海瑟、乔恩·克里斯蒂森、米歇尔·奈曼恩主编的《劳特利奇与环境人文》章节之一,指出人类纪时期生态批评呈现出的跨国、跨学科研究趋势,并为未来环境文化研究指明方向,本土世界主义思想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向度。讲述环境故事的推想小说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对致力于解决生态危机的跨国环境人文组织的构建具有指示作用。种际正义、代际正义、族际正义、"国"际正义主题构成新时期以推想小说和电影为代表的环境叙事题材的四梁八柱。新时期的环境人文研究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文化行动主义特征:将环境正义文化研究、生态文学批评、生态电影评述及相关美学理论研究等环境人文理论研究与系列促进食品正义、城乡正义等环境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本文表达了乔尼·亚当森主持的美国国家人文中心在研项目"理想未来:世界、经典和环境人文实践"的中心思想:应重视以本土推想文学的观察工具作用;亚当森将本土世界主义和推想小说、电影作为一种"观察工具",分析新时期生态批评在重视全球与地方、城市与荒野、自然与人工等分野的同时,应避免陷入一元论怪圈。在此基础上,食物正义研究为生态批评走向更跨学科、跨国界的环境人文实践提供了路径。通过十多年的组织和研究,环境人文主义者包括乔尼·亚当森和乌苏拉·海瑟在环境人文研究领域引入生态批评和相关美学理论研究方法,结合系列以促进食物正义、城乡环境正义的环境人文实践活动,从整体视角为生态批评走向环境人文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2.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3.
傅晓华针对中国人文生态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人文生态角度深入研究,著《可持续发展之人文生态——兼论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一书,既是以“人文生态”视角考察西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品,也是一部立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文生态安全的精品著作,还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范式和生态剥削的力作,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因其蕴涵着深层的生态精神和人文关怀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生态批评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文艺批评.破解世界当代生态文艺话语的内涵和思想,展望中国生态文艺话语的前景,促进中国当代生态文艺话语体系的完善和成熟,为中国生态文艺批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促进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的人类家园.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理论话语,它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中"菊花"这一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便可揭示小说中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同一性以及作家对女性和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生态政治学、环境传播学、生态语言学等不同学科以人类话语体系中对环境问题的表述为切入点,对环境话语的研究既带有共同的生态价值关切,又带有与自身学科属性相关的不同理论视角,对环境治理方式、生态观念传播、话语生态性的描述与批评等进行研究,有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的话语元素。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措施,需要在"两种文化"的视域下,切实维护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生态平衡。学校的理论教育与传播应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配置与考核评价等体系,建设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生态局面。在鄱阳湖生态文化实践方面的产业化、大众化与消费化等措施,应立足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才不违背生态文化的和谐追求。在理论建设方面,紧密联系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通过立项支持,深化生态文化理论核心概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娟  陈帅 《中国德育》2023,(23):23-29
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关于生态文明教育重要论述涵盖四个维度:动因维度,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培养生态文明建设者、实现现代化与中国梦等的迫切需要;内容维度,生态文明教育涉及生态道德、生态思想、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绿色科技与生态法治等内容;对象维度,生态文明教育可分为青少年、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途径维度,生态文明教育有教育培训、舆论宣传、实践养成与绿色行动等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教育重要论述构成了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幽灵》和《天地之间说聊斋》是代表鲁枢元生态批评实践的两部著作,它们共同展现了自然生态、人类精神生态和文学艺术生态的完美统一。在这两部著作中,鲁枢元让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自然浪漫主义”情怀与西方现代生态理论互相阐释,将个人独特的学术追求、诗性体验与当代的生态文明诉求融为一体,不仅形成一种独具个性的绿色学术话语,而且彰显了中国学者的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要求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打造语文绿色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是广大教师广泛关注的课题。语文生态课堂是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尊重、和谐、可持续发展、动态、自由、绿色的课堂。本文将借助于"生态课堂"的相关理论,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从四个方面阐述建构生态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生态科技思想,为十六大以来生态科技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技术观是在国内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不协调和世界绿色科技革命兴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科技思想的内涵包括:树立生态科技意识、推进先进生态技术研发、完善生态科技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生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绿色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中国共产党的生态科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也有"生态环境",也讲究"生态平衡",同样也需要"生态保护"。教育生态遭受破坏所带来的影响比自然生态的破坏更不可估量。用生态学的思维逻辑、分析方法、价值抉择来观察、分析、思考生态教育与教育生态这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来探索教育综合改革、立德树人实践,推动思想再启蒙、哲学再回归、实践再创新,实施生态教育,纯净教育生态。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在生态理念、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课堂、生态德育、生态评价方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学校做出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低碳"视域下学生树立文明生态观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适应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学生文明生态观应该包括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主体平等的生态伦理观,人文关注与创新精神并重的生态科技观,厉行节约、绿色健康的生态消费观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政治观等多方面内涵。构建学生文明生态观必须加强生态理论、生态形势和生态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强化学生生态责任意识,规范学生的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绿色思潮是资本主义内部反思现代性难题、探求绿色转型变革方式的综合理论成果。这一思潮可分为三个主要流派:“深绿”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价值为中心的伦理观照,实现对西方近代人与自然主客体二分观念的扬弃和对现代物质主义的伦理反思,为西方环境保护运动提供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理论支持;“浅绿”生态资本主义,以温和渐进的技术—市场—政策统筹的工具理性方式,为实现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期的绿色发展和生态现代化提供指引;“红绿”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及其制度进行批判,剖析生态社会主义的替代性变革趋势。应对全球生态危机,需汲取西方绿色思潮的合理要素,透过各流派间的多重争论揭示其内在局限与实践误区,坚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5.
实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增强环境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进行课程整合,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打造绿色校园,形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生态可耻"的舆论导向;开展社会实践,养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回归实践现场,分析教师教育实践场域内的要素。通过分析教师教育现场存在的"教师教育者""教师学习者""内容"和"环境"四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可以建构一个教师教育的实践生态模式。实践生态模式下的教师教育基于生态取向的哲学基础,倡导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复归人的主体性和创生性的建设路径,表现出系统性、主体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教师教育实践生态对教师教育研究及其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历时性、共时性与现时性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18.
目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快速、深入发展时期.随着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绿色生活方式可以相对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可以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包括绿色发展理念、创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常态机制、推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行为的培育.所以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是黑龙江省建成"生态大省",守住"金山银山",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集中地,它既是生态文明下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高智力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态意识与生态实践关系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完整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良好的高校学术生态系统、可持续的生态校园模式、和谐的高校外部宏观环境等途径,能够建立起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系统,以推进我国"生态高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解决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矛盾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践解答。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理论支持,其蕴含的哲理为落实并创新绿色发展路径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推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