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情付出、心灵交汇”这是一则大家比较熟悉的广告词。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付出真情,心灵才相通、彼此才信任。它启迪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更需要真情付出。一、真情像春雨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被尊重、被接受、被赏识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捣蛋鬼”。当班主任怀  相似文献   

2.
种剑兰     
多多和好朋友小狗阿黄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多多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吸空气,空气质量好坏对大家很有影响。有种植物叫剑兰,它能报告空气质量,我们就种它吧!”小狗阿黄说:“剑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黄金有价情无价。”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大概就是“真情无价、爱心相通”这个道理吧! 人物是思想的载体。故事中三个人物各具特点。妹妹纯真幼稚,姐姐美丽善良,店主慷慨大度。他们的共同点是充溢着真情和爱心。姐姐把爱倾注于妹妹,妹妹倾其所有回报姐姐。店主被姐妹真情打动,也慷慨献出爱心。一个“爱”字把人物联系在一起,这或许就是作者所向往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吧!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现代“隔膜”主题小说的开创者,其基本含义大体有三个层次:一是表现人们之间的“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二是由情意不相通,不了解所引起的冷漠、冷淡等人与人之间的缺乏基本的关爱同情;三是它进一步发展所表现出的漠然视之、无动于衷或麻木不仁的冷酷和残忍等,在揭示“隔膜”杀人的同时,主要在于构建人与人之间情感相通,真情互爱,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活环境,这也是鲁迅“隔膜”主题小说给我们当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性无非包括三种境界 :真情、矫情、无情。《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也可归为这三种境界。真情者若黛玉 ;矫情者若宝钗、宝玉、妙玉等 ;无情者则似贾珍、贾琏之流。真情的人性在《红楼梦》中是一种寄寓了作者理想的脆弱的存在 ;无情的人性则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最大程度的否定和批判 ;而徘徊在两者之间的矫情的人性却背负了作者几十年的血泪辛酸 ,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追寻。该文从黛玉之真情、宝钗和宝玉之矫情试探《红楼梦》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错。然而另一方面 ,真情又常常被人误解、被流言扭曲。因此 ,“被误解的真情”就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这篇《与爱情无关》通过对郭老师与王端的真情被人误解的故事 ,在讴歌真情的同时也针砭了市侩之心。在写法上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技巧 ,从而使全篇显得起伏有致 :由郭老师患病、王端悉心照料 ,郭老师爱人却无醋意 ,引起同事们议论纷纷 ,作者设置了一个“悬念” :在这一男二女之间 ,到底有怎样不一般的关系 ?人们猜测郭老师艳福不浅。可郭老师和王端各拿一根筷子敲饭盒 ,边敲边神经兮兮地又哭…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过程称为“社会化”。也就是说,一个人刚出生时可以说是“动物人”,正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才慢慢从“动物人”变成“社会人”。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少年儿童制定的“社会化”诊断标准很有参考价值: (1)至少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  相似文献   

8.
导盲机器人     
小狗阿黄看见一位盲人叔叔跟在一辆小电动车后行走,就对多多说:“那辆电动小汽车真有趣,我也要。”多多笑着说:“都不是电动小汽车,那是导盲机器人。”“机器人!什么是机器人?”多多挺神气地告诉阿黄:“机器人是由科学家设计,能按照一  相似文献   

9.
英国漫画家、作家马克斯·比尔博姆的散文《送行》一文,被收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一书,也被作为课文安排在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对于此文主题的解读,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该文主旨是“不露声色地讽刺虚荣的人心以及虚伪的世相,从而表达对真情的渴求”;也有人认为是“人不仅要有真情,还要学会表达真情”;还有人认为是“旨在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虚伪”……几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笔者认为这些说法都忽视了文中的“孤独”一词,忽视了本文所体现的人性关怀.细读此文,我觉得比尔博姆所要表达的主旨应该是“孤独的远行者需要恰当的安慰”,这是作者写作此文的本原之意.  相似文献   

10.
人性无非包括三种境界:真情、矫情、无情。《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也可归为这三种境界。真情者若黛玉;矫情者若宝钗、宝玉、妙玉等;无情者则似贾珍、贾琏之流,真情的人性在《红楼梦》中是一种寄寓了作者理想的脆弱的存在;无情的人性则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最大程度的否定和批判;而徘徊在两者之间的矫情的人性却背负了作者几十年的血泪辛酸,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追寻,该文从黛玉之真情,宝钗和宝玉之矫情试探《红楼梦》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所走的文学道路是一条有悖于现代文学常规的道路。他对民族现代化的主流话语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精神的"不合作者"。他的湘西作品系列以一个逸出主流社会的生命群落展现了人之生命存在的本然样态,在这里,人作为原初生命的自然原则和淳朴人性与人作为社会动物的理性原则和"道德"人性判然有别。沈从文取前舍后,于二者的张力中寻找到了提升人之生命境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人性,无疑应当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那么,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何在呢?在于人能够利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马克思说:“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制造工具的动物。”①恩格斯也说:劳动是  相似文献   

13.
<正>从严格意义上说,思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如果说动物也有“思惟”的话,那只是一种萌芽状态,本质上还不能说是思惟。因此,古罗马的哲学家塞尼卡(L.A.Seneca)早就指出:“人是会思惟的动物”。在现代心理学中,几乎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承认:思惟是人的认识过程、智力或认知的核心成分。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诚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信”作为切入点,探讨《论语》所论述的“信”在市场经济运作下的积极和消极意义。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不仅如此,孔子即而提出“与朋友交而有信”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原则,再进一步把“信”当作国与国相交的道义标准:“道之国,敬事而信”。孔子又说:“上好信,则民莫不敢用情”。管理者如果讲求信用,那么,民众就没有不敢说实话,动真情的。因此,“信”不只是一般的人际交往原则,也是一种管理之道。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吻合的。但是,《论语》阐释的信有消极的一面,建立在宗族关系上的信任阻碍市场经济发展,同时个人的“信”缺乏独立性和自足性。  相似文献   

16.
《爱如茉莉》是一篇散文,作者借助文字,让父母之间的生活如画卷般展示在读者眼前。如果粗粗读,会发现语言很平淡,像拉家常一样,但是细细品析,会发现其中隐藏着浓浓的真情,与茉莉花香一样,淡淡的,而这靠的则是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可以这样说,细节描写向读者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亲情。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以家乡湘西的败土人情作为他一生创作的“源头活水”。他受儒家道家平等思想的熏染,抱着对生命的虔诚信仰,建构起了一个具有平等生命形式的湘西世界。在这个浸润着“平等”文学理念的艺术世界里,人与自然平等相通,人与人平等和睦,人与动物平等对话,呈现出一种平等祥和,充溢着人情美、人性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对以往人性论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理论;二,阐明了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三,注意并提出了人的本性的可变和不可变属性的关系,即“一般人性”和被每一历史时期“改变了的人性”的关系;同时,还论证了抽象人性和具体人性的辩证统一。可是,长期来,“人性=社会性=阶级性”命题,在我国被认为是不容争辩的。因而使得我们对于人性的研究明显地落后了。所以当前,人性问题上的拨乱反正,首先要从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性学说基本内容做起。下面我们就人性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性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说一点意见。先说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有些同志常常引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此推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否定人性包含着人的自然属性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上述论断是针对费尔巴哈排斥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费尔巴哈在论证人的本质时,除了“理想化了的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人的关系’”。(《马恩选集》第1卷第50页)事  相似文献   

19.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渴望信任是每个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被人信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信任别人则是一种良好的美德。案例一:门窗外偷窥的眼睛偶然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听到几个中学生如下的一段对话:"我最烦咱们班主任王老师,说是信任我们,可  相似文献   

20.
孤猴     
兽性与兽性不相通时,兽会到人群中寻求慰藉;人性与人性不相通时,人也会到兽群中寻求友情。可见,精神上的相通何等重要。这相通的精神力量是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文明永远颂扬、永远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