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性的。它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进而简化为书面考试,因而往往是重学习结果而轻学习过程。它的评价标准以考分为主,单一刻板,只是从学生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和技能的多少分等排序。这种评价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已成为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   一、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体系是发展性评价体系   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观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它注重学生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它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并从这些差…  相似文献   

2.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应着重于“导”。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新的课程评价观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考试看作是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评价取向。但是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不能把它简化为简单的数据。考试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然而,在教育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考试风”仍然盛行,令人十分困惑。传统考试试图通过排序的方式,起到警示和鞭策的作用,为了追求结果上的“高标准”,常常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违背教育规律,损害学生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把个体素质的发育与成熟天然地同民族素质联系在一起,每个个体素质都是民族素质的一部分,它教育学生为社会繁荣和民族兴旺发达而学习,而不是象“应试教育”那样更多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功利追求。 素质教育是以不同的素质基础的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的差异教育、个性发展教育,因而是促进创造性人才倍出的教育。而不是象“应试教育”那样主张学科中心论“同规格”、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素质拓展教育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高校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自身学习口译的状况等方面对口译素质拓展教育开展了问卷调查,旨在获得学生对该课程多维度、立体式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表明,口译素质拓展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口头双语转换能力,还增进了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唯分数评价的困境下提出的,它旨在实现从“强调分数”到“全面发展”、从“为评而学”到“以评促学”、从“造成威胁”到“给予希望”的转型。其特征包含整体观照的评价目的、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聚焦改进的评价结果。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应将其融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纳入中高考体系、以区域推进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7.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上海市中小学一直使用的是“学校与家庭联系手册”。这种手册主要是学校向家长报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与品德行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实际上是一份“学生的成绩报告单”。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有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上海市试行了中小学“学生评价手册”,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代替了原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这比原来单纯的“学习成绩评价”有了很大的进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曾经受到学校、家长欢迎的“上海市学生评价手册”已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由“学生成长记录”代替“学生评价手册”也就成了必然趋势。从2004学年开始,本市将开始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这份成长记录册是在前几年试行的学生评价手册的基础上,吸取了各区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同时借鉴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研究所和黄浦区中小学进行的“中小学生成长记录”研究实验的有益成果而产生,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差异,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本期特组织有关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专题文章,其中既有领导、专  相似文献   

8.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高考传统理念、学校课程体系、教学任务繁重和学生无话可说及真实性存疑等问题的限制,综合素质评价易流于形式。为此,学校应以“全人教育”为理论依据,构建“全人课程”,丰富学生体验,将“育分”与“育人”有机融合,切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对学生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在学校各种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代教育和现代管理的角度看,学生评价应该对学生起到诊断、导向、服务、调控、改进等功能,对学生有“道德”的评价,能使学生得到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评语评价作为其中的一种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从“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不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是着眼于升学率的多少。其办学运行机制,围绕升学考试而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即升学目标——课程设置——施教及常规管理——考试——评价。它只能适应社会选拔部分人才的需要,而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和人才层次的需要。 “素质教育”则是以育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它需要建立的是  相似文献   

12.
口头评价是一种及时有效的评价方式。探究学习中恰当的口头评价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口头评价要有针对性。口头评价不能简单的“你真聪明”、“你真棒”,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予以肯定与赞赏,如:“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声音也很响亮,真棒!”“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问题做出猜测,真好。”“你能用对比的方式表述树的高度,真行。”通过有针对性的口头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所提倡的发展动态性学生评价和传统的学生评价相比,评价功能由侧重甄选转向侧重发展,改传统教育“筛”的功能为现代教育“泵”的功能,变“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为“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多元;评价内容从单一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素质;评价方式、方法从单纯的“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评语评价作为其中的一种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从“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学生评价过分强调鉴定、甄别与筛选的功能,其目的是“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导致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步履维艰,所以,传统学生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增值性学生评价从“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育”的目的出发,重视学生评价的改进、激励和发展功能,秉承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和强调发展的理念,因此,它自美国诞生以来迅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单纯的评价同样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利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让“评价”和“教育”并行尤为重要,要使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教育,找到差距和不足,并在教育中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特点是:在教学中,从班级和学生基础、现有水平和能力出发,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程度好、中、差三类,也可多划或少划层类,依情况而定),为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一些人可能产生疑问,这样的教学能否保证“公平”呢?教育的公平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其实在“分层次教学”中更能体现教育的平等。打个比…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凭一张考卷来评价一个学生学识水平的方式,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缺陷和不足。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得不到考查。这个部分不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就很不全面。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江西省芦溪县“以读促说,以说带写”课题组经过“口语测试”实验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应该评价,而且完全可以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做法“口头表达能力”要考,这是老师们的共识。但考什么?怎么考?是组织口试的两大难题。一、先说考什么。课题组在全面研究各位实验教…  相似文献   

19.
办“一流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在把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将来适应乃至改造未来社会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对跨世纪的这一代青少年来说,这是一个共性要求。共性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普遍的。而学生个体个性的素质发展则是有差异的、特殊的。从教育的内容结构来看,共性要求在教育中主要表现为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结构认识不够完整清晰,以致教育活动系统诸如目标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和管理评价系统都有缺失。“四格”素质结构理念对学生全面素质作了新的认识,即学生(作为人)有待发展的全面素质由体格、心格、智格、行格“四格”组成,“四格”各自以自身独特的内涵而存在,又互相交融,不可分割。“四格”理念旨在构建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