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效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DEA法和DFA法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这两种测度结果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算出的商业银行效率在数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在排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基于储蓄中间变量新视角的网络DEA方法对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0-2010年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将储蓄作为中间变量,既是投入也是产出,克服了传统DEA方法在测度银行效率时难以抉择将储蓄看做是投入还是产出的困惑。实证结果显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纯技术效率并不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差,且表现很稳定。同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的技术效率波动大,且易受到国家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股份制结构改革确实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此外,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排名和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银行业效率提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谭中明  陶羽 《预测》2002,21(2):51-53
效率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加入WTO之后,中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效率的竞争。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0家商业银行及两家外资银行的效率状况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效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DEA法和DFA法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这两种测度结果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算出的商业银行效率在数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在排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1年财务数据为样本,利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聚类分析对各行动态效率值进行归类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TFP指数呈现“V”字型走势并于2008年前后处于波谷,且新兴城市商业银行效率值最低,同时技术效率对生产力提升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考察全球化背景下动态效率影响因素.实证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改进作用不显著,而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对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曼奎斯特指数模型,重新定义了银行的投入产出指标,将时点数据调整为时期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2003年、2004年的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近两年来我国银行效率的总体情况为股份制上市银行>股份制非上市银行>国有银行,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呈现不断提高趋势,但规模效率仍是制约无效率银行的主要因素.因此,目前银行业的改革和上市,不宜以扩大规模和融资为目的,应从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出发.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谭中明 《中国软科学》2002,(3):34-36,18
加入WTO之后,中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效率的竞争,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十家商业银行及两家外资银行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定量考察,探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效率都偏低,国有四大行的整体技术效率也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与技术水平稳定性较差。最后文章提出几点关于银行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晓卫 《预测》2012,31(2):13-17
分析银行业竞争与银行效率的关系,微观层面上关系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宏观层面上关系到银行业外部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银行业竞争与银行效率关系研究涉及到三个问题:我国银行业处于什么样的竞争状态?银行业的效率如何?银行业的竞争对于效率有何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回答了上述问题。采用扩展的P-R模型测度了我国银行业2002~2009年的竞争程度,结论是我国银行业处于寡头垄断阶段;用DEA方法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结果表明银行业效率尚未达到有效;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竞争对效率的影响,发现我国银行业竞争能促进效率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DEA方法考察1998~2006年间13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情况,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规模效率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普遍不高,但自股份制改革以来,经营效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款份额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最大,传统的经营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来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6~2013年48家上市物流企业投入要素价格变化的量化处理,建立上市物流企业Cost Malmquist(CM)指数,扩展基于成本函数的Malmquist指数,将其变动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变动、配置效率变动以及价格因素变动4个部分,并与传统的投入Malmquist(IM)指数进行对比。研究表明:48家上市物流企业的CM指数表现了比IM指数更为明显的生产率退步,其中引起CM指数退步的因素中价格波动要大于配置效率变动,这是IM指数无法测度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了2004-2009年期间江苏省13个城市的配置效率与技术创新增长率.本文发现,总的来看,苏南各个城市的创新型经济指标相对较高,而苏北较低.具体来看,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锡和镇江相对高于其他城市;南京、扬州、常州、徐州尽管资本深化程度较高,但是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南通和宿迁则存在明显资本深化不足的问题;而连云港、淮阴、盐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都相对较低.从技术创新增长率来看,南京、无锡、苏州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并基本符合从苏南、苏中、苏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效率研究的前沿分析方法,本文首先运用RAM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前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短期和长期效率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Mann-Whitney方法检验了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短期与长期效率差异的显著性。短期效率的检验结果与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相对较低的预期相符。在进一步调整投入和产出松弛,消除短期低效率扰动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构建长期效率前沿,计算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长期效率水平。检验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长期效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股份制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提升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 DEA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41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2000—2018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不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导致这种差异化增长的决定因素也各不相同:技术创新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贡献率最高;区域性商业银行则更多地受益于自身的效率改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和效率改善上都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增长率相对较低。研究结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增加技术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并改善经营效率,借助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采用基于投入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1994-2001年间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化。我们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识别技术有效和无效的银行,并确定规模报酬变化。根据技术效率平均估计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总体变化趋势,推断出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是很低的,这与当时情况相符合;同时还预测了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孙伟  江三良 《软科学》2016,(7):19-23
在考虑到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运用SBM模型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创新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下政府投入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工业行业的创新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污染行业的创新效率远低于清洁行业。政府投入对环境规制下的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研发前的政府投入能够显著地促进环境规制下的创新效率,研发后政府投入的作用较小;污染行业政府投入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由此可见,在环境规制强度日益趋严的背景下,采取政府主导的技术创新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能源效率已经成为能源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有关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的系统比较重视不够.本文对传统的和作者提出的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做全面总结和系统剖析(包括能源宏观效率、能源实物效率、能源物理效率、能源要素利用效率、能源要素配置效率、能源价值效率、能源经济效率等七大类指标).讨论了各类指标的理论基础或假设条件、相互关系、优缺点或适应范围,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澄清了当前关于能源效率指标的一些认识或应用误区.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使用2003年-2009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测算出各省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再将面板数据分区域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分界点出现在2007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但技术进步由于回弹效应使得影响值较小;技术进步对中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西部地区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分析与低碳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苗  甘臣林  陈银蓉  陈璐 《资源科学》2016,38(2):265-275
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然后基于松弛测度(Slack Based Measure ,SBM)模型估算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空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其碳排放效率是动态变化的,但两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②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2003-2006年增长缓慢,东部略高;2006-2009年增长明显,东中西差异不大;2009-2012年大幅提升,西部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超过东部和中部;③2003-2012年,碳排放有效省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东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碳排放效率值;④技术效率不足是引起碳排放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⑤东部地区由于减缓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增速得以提高碳排放效率,中西部地区因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快速提升而无法兼顾碳排放效率。最后,针对总效率无效省份,构建结合了东中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优化策略,以期改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