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顾与前瞻: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确定逻辑起点对构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非常关键。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是确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前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生命个体:教育的一种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是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前人依据不同的人性论。提出了诸我教育主张,当我们以发生学的方式,返回生命本身,重新探询人之生存和人之生成,在价值追寻和工作机制层面上,思考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时,我们将发现,人不断生成着。在各种关系中,人不断追寻自我确证、追寻生命意义感。以此种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我们应树立新的教育主体观,应自觉地实现时间、空间和工具的个人意义的生成。并实现教育自身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高深学问: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学科化是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趋势,高等教育也不例外。笔者以为,要想在人文社会科学之林中确立高等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地位,理清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即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何以可能是首要的。本文认为,高深学问应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以此为核心,可以有效地确立高等教育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哲学都存在种种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出发点,潜藏着深厚的教育意蕴。人性假设也随社会发展而变更,折射出了不同时代对教育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教师激励的策略建立在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不同的人性假设,会有不同的激励策略. "所能获得的奖赏使人们去做", "正在得到的奖赏使人们去做", "美好的东西使人们去做"是三种典型的教师激励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6.
7.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交换与人性假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西方社会交换理论系建之于几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即理性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和享乐主义假设。这些人性假设不仅决定了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取向、理论观,点和发展,同时还制约了其具体的研究手段、阐释原则和操作命题。社会交换理论中有关人性的这些假设含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或科学成分。正因为如此,建之于其基础之上的社会交换理论才能够是基本正确和科学的。但是,当代西方社会交换理论显然过分强调并局限于人类的这些本性特点。深入地分析与批判这些观点并吸收其合理成分,才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应持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9.
人性假设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假设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逻辑前提。在 1 0 0多年的管理活动史中 ,分别有“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等人性假设。在当代新一轮管理创新浪潮之中 ,新的“创新人”假设将会迅速完善起来 ,并促成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0.
人性假设,不仅仅制约着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同时也决定着激励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师是“文化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体现了“人是文化的动物”的理念,也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人性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现实的整体,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是实践生成的。教育促进人性发展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应以人性整体生成作为自身的人性假设。教育乃成人之学,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findings from a collaborative self-study of how seven teacher educators define, enact, and navigate their roles as culturally responsive educators across various programs within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ll participants conducted an individual interview with another team member and engaged in prolonged team meeting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conceptualize 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 (CRP). Findings include the participants' difficulty with defining CRP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odeling and building relationships with students when enacting CRP; tensions related to students and institutions; and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opportunities to continuously evolve. The findings begin to fill in a void for an articulated framework of CRP beyond P-12 classrooms and illustrate the type of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need to provide for teacher educators to actualize this work.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人素质教育,是人才成长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高职院校要通过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荀渊 《江苏高教》2006,(6):10-12
本文将以提升国家软力量为切入点,探讨进入现代化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如何着眼于提升国家软力量而发展,同时为高等教育全面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哲学人性论的本体论立场消解人性的具体复杂性,客体化立场否认人性的主体选择性,预成立场遮蔽人性发展过程,均质立场抑制人性的升华,对解决教育场域中的人性问题具有局限性.教育工作者应确立人性的教育学立场,即生命立场,复杂取向;主体立场,实践取向;生成立场,过程取向;价值立场,超越取向.从教育学立场看,人性是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个体在生命成长历程中逐步生成、发展和完善的内在特性.它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取决于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的人生实践与自我选择,可能丰盈也可能枯槁,可能上升也可能堕落.教育对人性发展之可为与应为在于:尊重人性,顺势导引;化育人性,启发自觉;提升人性,引领超越.  相似文献   

16.
谢庆 《重庆师专学报》2009,(6):195-197,210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根据人的需求来采取管理措施,影响、约束或促进人的实践活动,以达到管理效果。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个体需要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较大契合之处。“人性假设”理论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研究和实现必然具有重大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台州学院学报》2012,34(1):61-64,73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的立体化和网络化。网络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这是高校网络化教学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e ongoing market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ngland can be understood both conceptually – in terms of its ideological commitment to competition and accountability; and practically – in terms of the way that it has altered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ally in a variety of ways. Methods of standardis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fer validation and reward to institutions through criteria aligned with marketised principles, leading to institutions shaping their operations to suit these forms of justification. Historically, many arts subjects have operated conceptually and organisationally outside the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aradigm, and pedagogic approaches and values that are attributable to this subject area could clash with marketised understandings of education, which are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and influential.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alysis of reflections from creative arts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working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England on explorations of an ontology of the creative arts, as well as experiences of the marketisation process. A series of values relating to the concept of ‘the personal’, inherent to the creative arts are discussed and an exploration of how these principles clash with the priorities of the marketised educational economy are articulated. The values and principles that are inherent to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 working in the creative arts are competing with ‘marketised’ motives imposed on them by the institutions in which they work.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人文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走向从实践出发的高等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在研究的取向上必须密切关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学术概念的选择上必须恪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上则必须坚持一切"从实践的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