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 一、“木匠说”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  相似文献   

2.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一、“木匠说”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老舍教子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  相似文献   

4.
老舍教子     
罗银胜 《中学教育》2005,(7):123-123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在孩子教育上有一套独特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教育孩子仍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总结起来,有以下内容: 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在谈到自己第二个女儿小雨时,他说:"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4岁呀!"老舍先生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老舍先生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 "少年老成"式的小孩,他一看见小孩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全像大人,便想落泪.他甚至说:"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不仅学问大、文章写得好,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其精髓可供后人借鉴。一、主张孩子“崇尚大自然”。老舍先生喜欢孩子尤其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贫穷甚至有些脏,但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贴近大自然。二、孩子“宜多玩耍”。老舍先生非常珍视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情,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东西,万万不可被大人们扼杀。他主张孩子“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以及“少年老成”那样的孩子。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老舍教子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儿童教育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的一些见解,虽然是他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说的,但对其他家长和孩子来说,同样也是很有启迪的: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 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 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  相似文献   

9.
【名家印象篇】●卡片①老舍的“舍”的读音及其含义老舍先生的夫人胡青对老舍的“舍”字读音及其含义解答如下:一、舒庆春(学名),字舍予,笔名老舍。二、老舍的“舍”读上声,不读去声。三、老舍之所以如此起笔名,是习惯于北方朋友晤面时亲热熟识的叫法,如老张、老王、老李之类的普通称呼。四、舍予系由姓“舒”字一拆为二;又有舍己为人的含义,并有奋发努力、“舍我其谁”、不依赖别人、自力更生的意思。●卡片②老舍先生的“瞎凑诗”有一次,当一些青年诗歌爱好者向老舍先生请教怎样才能写出好诗时,老舍先生风趣幽默地说:“作诗我不会,随便瞎…  相似文献   

10.
邹君 《家长》2014,(5):28-29
正学习只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分数只能代表孩子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不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对于父母来说,多多欣赏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职责。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有自己的一套儿童教育观和比较超前的教育思想,他主张自由地发展儿童的天性,维护他们的天真活泼,满足他们的正当爱好,不要对他们干预太多。他把这种理念浓缩成四条言  相似文献   

11.
山海工学团成立后,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但是作为教室用的红庙,没有适合孩子们用的桌椅。陶行知知道后说:"自己动手做呀!"一个星期以后,请来了木匠师傅。陶行知端了一杯  相似文献   

12.
日本出版界的朋友,要把老舍先生写的《宝船》编入汉语课本。但在编辑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悬而未决的小问题,特地向老舍先生请教:“您的作品中有一处写道:‘开船喽!’请问这里为什么不用你们常用的‘啦’字,而要用这个‘喽’字呢?”老舍先生略加思索,微微一笑,说:“这个地方,我记得当时自己是念过,推敲过的。在咱们中国的北方方言里边,‘喽’字是  相似文献   

13.
区别     
让我们做个假设,假定有个小男孩,正在往河里扔石子,那么,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怎么说?我想,顶多也就是评论一句:“这孩子真淘气!”可黑格尔说:“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看着水中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到了自己活动的结果。”这就是区别,凡人与哲人的区别。请再细品老舍先生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4.
《八小时以外》2014,(12):127-127
理论模型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在寒冷的冬天,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干得满头大汗,于是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脱掉。这时他想起了孩子,生怕他热着,也把孩子的衣服一件件脱掉。结果孩子被冻死了。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梭子鱼》的故事:森林王国中的梭子鱼犯了罪,法官是怕水的山羊,它的判决是:将梭子鱼扔到河里淹死。这些荒诞故事体现了一个概念——"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用语言写成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上下一番功夫.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章是交流思想的一种形式,只要写文章,就得使用语言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正如老舍先生曾打比方说的:“我们既然搞写作,就必须掌握语言技巧.……一个画家而不会用颜色,一个木匠而不会用刨子都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6.
阅读,有时是基于一种寻找. 读汪曾祺《老舍先生》,老舍留在他心中的也是直接传递给我们的印象是:遇事富有情趣又认真严肃;待人接物,坦诚相待,重视礼仪;善待百姓、穷人、弱者,甚至动植物;处处有着生活的印记.平民的姿态,这应该是我们寻找的老舍,一位平民化的老舍. 阅读自然也是一种传递.摩挲斯文,晤对其人. 再读:老舍在平淡的生活中营造情趣和美感,身为大作家却有淳朴的平民气息,在工作、生活中有着让人可敬的处世态度……我们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刻录下先生“均甚认真”的质朴,开诚布公的率真,还有士子的担当.当然,印象鲜明地想见老舍其人之时,我们能够感受作者汪老心中那份绵长而又弥醇的思念,平实而又温婉的赞赏.  相似文献   

17.
一位多年投身老舍研究的学者深深感慨:画家让您从画中看到“文字”,老舍让您从文字中看到“画”.老舍先生对国画的青睐在中国文坛一直被传为佳话.1981年3月29日的《光明日报》上就登有《老舍爱画和胡挈青善画》的小文,颇具情趣.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也曾回  相似文献   

18.
父母可以给孩子生命,却不能给孩子人生。孩子的人生,连同他们的成就和幸福都是由孩子自己去创造的。19世纪,在丹麦一个出身于鞋匠家庭的穷孩子,在父亲去世不久,家人便为他的前途着急,并作了安排。奶奶主张他去当文书;妈妈主张他去学裁缝或木匠;继父让他自己去选择;孩子则坚决表示要去演戏,当一名演员。家人最终决定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人生。这位14岁的少年独自到了哥本哈根,去拜访一位著名的舞蹈演员想学跳舞,却被婉言谢绝;又去拜访剧团经理,经理嫌他太瘦,嘲笑了他;为了生计他去给木匠当徒弟,木匠嫌他干不了重活儿把他辞退;一心献身艺术的他又…  相似文献   

19.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从英国回国后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老舍先生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他用细腻的写作手法,以及对各种景致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温情".  相似文献   

20.
联想到老舍先生的《母鸡》,欲扬先抑式:先交代对母鸡的厌恶,接下来写母鸡的讨厌之处,继而中间一转,自然过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下面转写对母鸡的赞扬。写母鸡对小鸡雏无私无畏的母爱:1.警觉,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2.无私,自己饿肚子,把食物让给孩子。3.无畏,敢和黄鼠狼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