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前,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我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由于我最初写作报告文学时写了几篇如《剑之歌》、《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等,都是有关体育方面的,1980年的春末或是夏天的时候,《中国青年》杂志的同志找到我,告诉我现在中国女排运动员里有个叫郎平的,团中央对她很重视,希望能写写她,问我有没有兴趣?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郎平这个名字。谁想到她日后会声名大震,如日月中天,连家里的老太太即使知道不知道美国总统的名字,也会知道她的名字。我采访了郎平。记得第一次是到训练局大楼女排宿舍里,见到了穿着美津浓牌1号运动衣的郎平…  相似文献   

2.
一位记得郎平,但郎平不会记得的比赛义工;一个打了46年排球。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排球运动员的女子;  相似文献   

3.
郎平的名字在中国球迷中叫的最响,这次她率领八佰伴明星队出山,在国内又引起了“郎平热”,球迷想念她,拥护她,更喜爱她。每当郎平出场都会赢得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然而,在掌声和赞叹声的背后,这位昔日排坛名声显赫的“铁榔头”却平生第一次吐露出“累”的心声。 充满商业色彩的八佰伴明星队聘请郎平出山任主教练,是看中了她的名气和广告效应,这一点连郎平也清楚。该队的教练、郎平的助手是美国人迈特先生,他只会讲英语。因此,八佰伴明星队赛场内外郎平“全活”是一把手。  相似文献   

4.
郎平是中国排球运动史上一位划时代的英雄。郎平的出现;是中国排球运动成熟的标志;郎平使中国排球运动具有了代表民族感情的品位。郎平是一位世人因她的名字而对中国无限尊敬的杰出人士,郎平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但这里绝不想评价郎平的功绩。说到中国的排球运动;倒更让人怀念郎平之前的根苦进取,也更让人思考郎平之后,中国排球运动的未来前景。以郎平为界限,郎平之前,是一种现象,郎平之后,是一个问题;每一位杰出人物的历史价值都显示在这里,惟其如此,他(她)们才显得重要。在文学界,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鲁迅先生出…  相似文献   

5.
郎平复出     
六月二十二日夜,排坛名将郎平悄悄地来到福建漳州基地,次日她准时参加训练。郎平比几年前瘦了些,但更显得精干。她准备活动完毕即参加两人打传,由于队里已满六对,郎平便和领队陈招娣结对。招娣扣,郎平垫。两人一来一往,几十回合球不落地,手上功夫果然不凡。当年她是这支劲旅的“四连冠”绝对主攻,“五连冠”女教头,如今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和全队姑娘挥汗拚搏。训练小憩,问她感想如何,郎平指着许新说:一我真羡慕她们  相似文献   

6.
郎平和著名作家陆星儿合作撰写的《郎平自传》,9月上旬出版后迅速被不计其数的报刊、杂志连载或摘编。然而令郎平、陆星儿深感震惊的是,许多报刊在选载该书内容时都不约而同地关注郎平的“情感生活”,有的媒体做出的耸人听闻的标题,使郎平又一次心乱如麻。谈起此事,郎平与陆星儿都神色黯然,郎平说她没有想到某些媒体只热衷于她个人的感情经历,而忽视她那些充满魅力、扣人心弦的球场生活。郎平说:写这本书,让我再一次重温了感动过我无数次的排球生活。在我的人生中,情感生活不是我的唯一。如果你们尊重我的感情,就不应该把目光仅…  相似文献   

7.
郎平去做了美国女排的主教练, 这可是一件大事情。不是对于美国 人,而是对于中国人。 郎平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几 乎完美,她20年前是中国体育的偶 像人物,直到今天仍然是。 《郎平自传》里描述了这样一段 小事,发生在1999年她从国家女排 主教练的位置退下来之后。 "喂,喂!请呼****,我姓郎。" "请问哪个郎?是郎平的郎 吗?"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教练郎平赴意大利已执教三个赛季,她指挥摩德纳俱乐部队分别夺得了欧洲和该国所能参加的四项比赛的冠军杯。去年,她又应邀赴德国领取了20世纪世界最优秀排球运动员奖。虽然,古巴队的托雷斯获得了20世纪最佳排球运劝员奖,但得票位居第二的郎平,在意大利人心目中与托雷斯不相上下。意大利《排球》杂志刊登署名文章“郎平,本世纪的排球女皇”,还刊发了她的整版巨照。郎平在意大利人看来就是排球场上的女英雄。  相似文献   

9.
罗宏涛 《新体育》2014,(11):109-109
年轻的朱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将她招入国家队的主教练郎平。33年前,当中国女排第一次登上国际大赛最高领奖台,获得世界杯冠军时,郎平比今天的朱婷只大一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排历来就是国人关注的焦点,而“女排精神”也从来都是中国体育界所学习的榜样!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中,“五连冠”让我们骄傲,让我们自豪。在“五连冠”的队伍中,我们必须要提到的一位大将就是曾经的“世界最佳运动员”、“世界最佳教练员”,具有“铁榔头”之称的郎平。虽然从赛场上退役已有多年,但是郎平却从未离开过排球,在她的生活中,排球也始终是她生命里难以割舍的一部分。赛场上的郎平,总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一锤定音,因而成为了永远令对手头疼、胆寒的球员。而赛场外的郎平,此后她远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留学;在1989年和2000年她作为…  相似文献   

11.
自郎平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以来,美国排球杂志和美国排协官方网站分别对她进行报道,我们编译部分内容,管窥美国人限中、笔下的郎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郎平组队     
杨玛琍 《新体育》2009,(12):56-57
郎平与恒大俱乐部女排轰轰烈烈的签约仪式,其实只是她迈入中国排球联赛的起步。恒大女排的第一个目标是从全国联赛B组入围,当年冲进全国联赛A组,郎平必然要为此奔波和操劳。  相似文献   

13.
格触 《新体育》2020,(2):104-105
体育界属鼠的人很多,不能不提郎平。在本命年里,郎平的担子很重,她的目标是带领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卫冕奥运会。在她们的背后是13亿中国人的期盼,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相似文献   

14.
5月1日,王怡悄然登上飞往美国的班机,前往费城开始她的留学之旅,4个小时后,王伯的母亲将这一消息“正式通知”上海女排主教练蔡斌。得此消息后,蔡斌“立即”向中国女排和排球中心领导进行了汇报。王怡是1998年中国女排集训队的正式成员,对于她这种“不打招呼”悄然离去的做法,主教练郎平表示“不理解”。因为就在一个月前,郎平在上海看联赛时,曾就重新归队问题跟王恰长谈过一次。事后,王恰也曾给郎平打过电话:只要祖国需要,随时归队效力。而郎平也考虑到王伯在上海交通大学的阶段性学业的需要,同意她7月归队参加训练。不料仅仅…  相似文献   

15.
郎来了     
梅行雨 《新体育》2009,(9):74-75
从叱咤球场的“铁榔头”,到誉满全球的名教练,郎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书写了两段精彩的人生传奇,她那高大的身影,始终牵动着国人的视线。北京奥运会后,郎平卸任美国女排国家队教练,何去何从,亿万人关心。2009年8月,郎平签约国内首家职业排球俱乐部—恒大排球俱乐部,年薪5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郎平近况     
郎平近况本刊记者张立郎平,中国女子排球队现任主教练,第三、第四届世界杯、第九届世锦赛、第23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四连冠”队伍主力。今年3月,她带着国人的殷殷期望,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归国执教,给人们留下了极其难忘的记忆。人们由衷地喜欢郎平,更关心...  相似文献   

17.
姜英出任澳大利亚女排主教练与郎平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的消息几乎同时传来, 但在国内的反映却不尽相同,也许是姜英旅居海外多年鲜有报道,也许是她没有当年老队友郎平那么高的知名度,所以,同样是回国到浙江北仑参加比赛,后来的姜英远不及先露面的郎平那么风光。没有近百名记者的“围追堵截”,使姜英此行显得格外宁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女排处境十分艰难的时候!身居美国的郎平在港商朱树豪先生的鼎力支持下,她排除了种种障碍,满怀着重振女排雄风的爱国之情,终于回来了!作为新一届女排的主教练,郎平是当之无愧的最佳人选。郎平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优秀的女排选手,也是世界最优秀的女排运动员之一。八十年代初,她为中国女排实现四联冠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乃至海外华人赢得了巨大声誉。作为老女排的代表人物,她英勇拼搏的英姿,早已牢牢铭刻在亿万国人的心中,并由此获得了“铁榔头”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李晖 《新体育》2005,(4):18-19
猴年岁尾,在国人准备迎接春节到来之际,突然传出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中国女排传奇性人物“铁榔头”郎平将接任美国女排主教练。这条新闻一下子搅乱了人们的心绪,短短一夜之间便登上了国内各媒体的显著位置。当国内就郎平此举对错与否而炒得沸沸扬扬时,记者拨通了郎平的电话,与远在意大利的她进行了一番深谈。“考虑邀请是为女儿着想”在谈到开始考虑美国排协邀请的缘由时,郎平直言不讳地表示,完全是为了女儿着想。她说:“做这种抉择十分痛苦,我要听听国内媒体、老百姓的意见和反响。如果大家都反对,我也只好牺牲自己了,我可不想挨骂。”其实…  相似文献   

20.
郎平带美国女排第一次到中国是6月22日,参加世界女排大奖赛北仑站的比赛。赛前,郎平就用“对不起”来表达她当时的心情,她说很想为中国球迷献上一场精彩的中、美比赛,但现在的美国队不具备那样的实力。她听说中、美比赛的球票从1500元炒到了5000元时有些担心,说:“我希望观众不要退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